区块链视角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探析

2022-09-15 08:13蔡郁文王翠霞韩智勇
中国市场 2022年25期
关键词:区块资产节点

蔡郁文,邵 珣,王翠霞,韩智勇,胡 宇,2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办公室,北京 100083;2.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5)

1 引言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传统管理模式朝电子化、信息化延伸,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实用可靠、先进高效的资产管理模式,提供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服务保障,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建设的新命题。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发挥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协同效率、构建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这一重要指示,为推进数据精细化管理和开放共享指明了方向。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金融、能源、物流、公共事务和互联网等领域,以数据深度融合、共享协同和优化决策等方式深刻改变着行业发展趋势,也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注入新活力。为此,文章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矛盾问题,解析区块链关键技术与资产管理机制的内在联系和耦合关系,并提出区块链视角下资产管理策略方法,为单位建设提供规范化、动态化、智能化的服务保障能力。

2 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2.1 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协同效应弱化

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完善的组织体系是保障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单位不断建设发展,资产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多趋势,与之相关的购置、使用管理、维护维修、资产盘点、变动处置等也随之增加。而针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并未及时更新,造成相关制度顶层设计缺乏,资产浪费率与闲置率上升,资产效能发挥不充分。其次,在横向上,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采购系统等分属不同部门、不同软件,相互之间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在纵向上,使用部门由于对自身权限设置只能使用内嵌在资产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导致信息流通不对称,加之部门内部资产管理人员转岗频繁,交接不同步,不同资产管理员专业知识和各项政策理解把握上存在偏差,对资产管理职责、业务的标准与内容认识不同,直接影响了资产管理效力,弱化了管理协同效应。

2.2 管理模式粗放,无法实现动态管理

现阶段,资产日常管理仍以传统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主要依靠纸质资产卡片维护,线上以资产管理系统的操作为主。随着资产体量逐年增长,造成资产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资产数量庞大,效率有待提升。日常核算、管理统计仍需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传统资产管理方式无法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及发展的需求。二是操作系统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资产管理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脱节现象,无法准确反映和掌握资产数量、价值、分布等状况,特别是使用人转岗、退休或离职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等,导致现有资产管理系统承载能力、查询能力和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三是制度配套整体滞后,流程管理不够规范。现有管理制度整体落后资产增长水平,往往导致全周期管理难以精细规范。如在购置阶段,各部门在申请配置固定资产数量、种类上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主管部门不能根据现有资产的存量审核采购计划的合理性,使得采购工作存在盲目性,导致重复购置。在配置阶段,各部门资产未实现优化配置,主管部门无法通过大数据方式了解各使用部门资产的具体需求,造成资产配置效率低下,加大单位的运营费用,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在处置阶段,使用部门存在对固定资产使用处置管理不够重视,执行过程中存在未经报批就自行处置的情况,处置过程较为随意,并未做好相应的登记工作,证明文件严重不足,没有根据相关的规范以及流程完成,处理过程缺失。

2.3 绩效评价机制欠缺,无法实现科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机制及考核办法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但由于管理信息整合度不高,一直以来资产绩效评价及监管难以开展,责任追究制度难以建立,主管部门无法对资产使用管理效能进行合理评价,相关的信息公示、绩效激励、闲置退出和监督反馈等配套机制也因缺乏基于顶层设计层面的统筹规划尚不完善。此外,考虑到数据的内在价值难以从单一方面进行评价,建立一套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判方法也是目前资产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所在。

3 区块链技术与资产管理的耦合性

固定资产管理涵盖了管理政策规划、数据生产采集、资产分配处置等具体流程,既具有数据授权管理特征,又具有数据转移共享特性,这些特点与区块链去中心化、数据透明性、不可篡改性、交易可追溯性等关键特征存在组织架构耦合、过程管理耦合及共享模式耦合(见图1),将给资产管理活动带来新的管理模式变革潜力。

图1 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耦合关系

3.1 组织架构耦合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指系统内部的每个节点都能成为系统的中心,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对区块(数据块)进行维护,任一节点出现故障,其余节点仍可正常工作。在资产管理中,主体参与较多,如采购主体、管理主体、使用主体等,包括办公室、财务部门、服务部门及各个使用部门,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有助于参与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分布式数据信息库,通过密码共识机制维护和记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解决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信息不兼容的问题,让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都参与到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中,形成一个分布式、受监督的资产网络管理平台,建立各部门之间协同联动的有机联系,使资产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3.2 过程管理耦合

智能合约作为一种嵌入式程序化合约,可内置于任何区块链数据或交易中。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可编程性,提前设定合约执行规则,一旦触发特定条件,在不需要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就可实现自动配置,包括动态管理程序、实时分析程序、智能评估程序等,推动资产管理向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此外,作为合约层的核心要素,智能合约及其所有操作结果都会在区块链中保存并在系统中同步、传播、验证,这些交易可被追踪且不可逆转,任何外界因素都无法对其干预,降低了链上数据被伪造、更改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安全及规范化,有助于实现资产实时全面管理。

3.3 共享模式耦合

区块链技术中的“链”式结构和分布式账本为资产数据的共享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数据库基础,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流、业务流和资金流,可通过区块链整合成一个有机的链式数据库。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可流动、可交换及验证。区块链下的管理者与使用者通过公有链有机地联结在一起,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跨组织实施资产管理。资产及相关数据在不同节点流转并交换信息,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这种区块链数据的流通机制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多维数据的共享,并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加强资产采购和处置的顶层设计,实现资产全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挖掘资产内在价值。

4 区块链视角下资产管理策略

区块链资产管理是运用区块链关键技术解决目前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一种新管理方式,可在不改变管理内容和本质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共享管理与分布式管理的大资产管理模式,即构建去中心化的管理“联盟体系”,管控资产全生命周期、促进多业务系统融合、创建科学绩效考核机制(见图2)。

图2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管理框架

4.1 构建区块链联盟体系,实现管理全覆盖

基于区块链的管理体系实质是将管理活动中的主客体节点放入区块链系统中,通过数据将所有节点串联成线,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创新理念将多种要素关系形成新的信任关系,实现各个节点互联互通。该体系将营造一个“人人都管物,物物有人管”的环境,让每位使用者都参与到资产管理工作中,在安全可控的分布式环境中,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地点、每一个资产使用人或责任人,形成“统一领导,多级监督,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可信管理联盟,联盟者通过某种特定关系相互连接,共同促进生态圈“自我进化”。在构建可信资产管理体系的同时,配套规范相关节点的行为管理,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如管理权限分配、具体职责划分、举行定期交流会等,强化联盟协同性与融合性;另一方面,定期对联盟中各项活动的运转进行检查,就具体约束和制度保障达成一致,保证体系稳定性和高效性。

4.2 管控资产全生命周期,提升管理效率

资产管理的关键是为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与准确,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从资产编制采购预算计划、实施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维修保养到定期盘点及处置等所有业务环节的有效管控。依托分布式数据对各项资产信息进行统计与管理,并利用数据实时监测对资产采集流向进行跟踪。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公开性、透明性等特点在资产购置阶段做到防控“采购风险”,杜绝采购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方式将采购过程的信息进行备份,对采购流程进行清晰明了的公开公示,保证采购确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资产配置阶段,共识机制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资产相关信息的即时传输、确认、纠偏及审查,提高管理效能,更好地实现数据资源的管理与应用,从而在动态管理与应用过程中保障资产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信息数据的存储还有助于推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由“增量配置”转向“存量利用”的再开发、再利用、再创新。此外,利用梅克尔树机制迅速获得资产利用率、时长、维修等信息数据,通过大数据处理分析各部门资产的现状及使用情况、各类设备分布情况及使用效率,与现有的资产配置存量进行对比,判断是否需要更新或调拨报废,以提升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并依据其制定资产配置规划。

4.3 推进业务系统融合,打通数据孤岛

资产管理系统是目前实施资产管理的基础平台,其管理权限局限在少数资产管理人员手中,且与公共办公平台、财务系统和采购系统等未形成有效数据链接关系,形成的“信息孤岛”现象往往造成资产管理协同难,效能无法充分发挥。区块链中的分片扩展和分层扩展可将资产管理总账和各部门分账不同区块链系统数据进行有效链接和交互,各分片区块链具有各自独立空间和权限处理本部门资产管理事项,主链具有资产管理的最高权限,而分层扩展性主要保证资产管理流程中的各分块链层次性和交易安全性。同时,利用区块链中的跨链技术不仅能够解决资产管理不同区块链的数据交互,还能扩展到云存储、物联网以及传统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资产管理系统与公共办公平台、财务系统和采购系统的有机联系,彻底打通资产管理的数据孤岛,推进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高度融合。但推进系统融合的关键在于打破各类系统信息之间的屏障,解决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结构和维度不对称不平衡问题,特别是不同类型区块链数据之间的链接交互,比如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资产管理系统和采购系统之间的数据量及模式的不对等等。为此,应在确定的价值目标或管理目标的基础上,探索跨链数据交互的新格式和新模式,解决不同类型区块链异构数据之间的有效融合和统一。

4.4 引入绩效考核机制,更新评价模式

区块链技术可在不依赖可信第三方的前提下实现分布式节点的共识互信,通过共识机制衡量参与节点的贡献程度进而激励节点积极参与。利用区块链关键算法,可对节点使用者的所有行为信息进行分析。若使用者所属的“工作区块链”做出积极贡献,会得到“数据币”奖励,若节点做出不良行为,则会扣除“数据币”,依据数据币的拥有量对使用者进行综合贡献值评判,且所有评判都由计算机根据特定的程序自动进行。因此,可利用该考核模式对各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在落实政策、制度建设、人员配置、资产使用、维护保养、定期盘点及处置规范性等软硬指标进行量化,并研究建立综合评判的多指标层次体系及指标之间的权重系数以确定数据的内在价值。在此基础上,配以措施有力的奖惩机制,有利于促进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资产管理绩效目标责任制,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切实做到物尽其用,也有助于提高全体使用人员的产权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区块资产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