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安阳工学院 商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经济发展带动了生鲜电商的兴起。近年来,生鲜电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资本的注入使得生鲜市场竞争格外激烈。生鲜农产品作为生鲜市场的主要组成之一,在发展创新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冷链物流问题。据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农产品产地冷链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运输率分别为35%、57%、69%,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冷链运输率在90%以上。在这样的流通环境下,生鲜农产品损耗居高不下,果蔬类的流通损耗20%~30%(美国11%左右);肉类流通损耗12%左右(美国3%左右);水产品流通损耗15%左右(美国7%左右)。若能更好地提高冷链运输率、减少流通损耗、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冷链物流效率,进行有效的冷链物流管理和规划,将起到控制产品质量、优化物流成本、建立产品品牌等作用。
近年来,由于生鲜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带领生鲜农产品产业链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条由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渠道流通、下游零售端销售构成的产业链。围绕该产业链,主要有以下两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是以生鲜电商、O2O平台等为核心企业,进行原产地直采,通过预冷、包装、冷库中转等冷链运输直达消费端的商业模式;第二种是以原产地采摘、预冷之后,冷链运输至批发市场,再经过超市等零售商实现自提货或冷链宅配送达消费端的商业模式。
无论是以上哪种商业模式,都是围绕采购、仓储、配送,开展预冷、冷库中转、冷链运输及配送服务流程的,如图1所示。冷链物流作为产业链中的一员,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为生鲜农产品安全、可靠流通提供保障。
图1 生鲜农产品商业模式及冷链物流系统
生鲜农产品在移交物流运输之前,要先经过采摘,然后在产地附近进行预冷、分级、加工、包装、仓储等流程,这是冷链物流源头,被称为“最先一公里”。前端保鲜、存储问题得不到好的保障,中端物流运输与中转以及末端电商、超市等供给就不会畅通。生鲜农产品流通不畅,会出现滞销、损坏、腐蚀等情况。然而,由于农产品种植面积广、数量大、预冷技术薄弱等,使得采摘、预冷等环节困难重重。
2.1.1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冷链实施困难
农产品标准化主要是指种植的规模化,将所有的种植基地节点实现网络覆盖,统一进行管理,用相同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种植、采摘,对农产品生长过程进行监控,随时掌握农产品生长变化,种植出安全可靠的绿色农产品。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差异较大,生鲜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标准化程度低,还有一些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存在对接困难等问题,同时,冷链运输企业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目前的市场需求,造成生鲜农产品采摘、分级、加工、包装、储存等冷链化困难。
2.1.2 预冷技术和设施简单,专业化程度低
在产地附近建设预冷站,保证以近距离、最快速的方式去除生鲜农产品的田间热,并科学有效地进行采摘、清理、拣选、预冷、滤水、包装等初加工,使农产品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保护与控制,延缓变质时间,延长销售时间。由于预冷站数量有限、设备简陋、专业化水平低等,造成80%以上生鲜农产品在没有经过任何低温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目前采摘后进行低温“预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在普通冷库进行“打冷”;第二种,使用塑料薄膜包装的生鲜农产品,为防止包装内结露,在包装膜封闭前敞口降温;第三种,部分地区利用自然冷源进行简易降温。这几种方法并非使用专业设备,很难快速降温,不能达到不同产品适合的温度,所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预冷”。
仓储与运输是物流的两大主要功能。仓储就是对生鲜农产品进行暂时存放保管,完成中转任务;运输就是实现农产品空间位移,保障其从生产端高效运送至消费端。要想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降低损耗,就离不开冷库、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保冷容器等冷链运输工具。目前,我国在冷库中转和冷链运输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2.1 冷库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未能合理化利用
目前,我国冷链系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冷链物流。冷库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数量有限、未能合理化利用。即使一些较大的冷链运输公司,如顺丰、京东等,也经常出现淡季冷库闲置,利用率低;旺季冷库饱和,部分生鲜农产品无法入库的现象。
2.2.2 各地区冷库发展不均衡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冷库数量发展不均衡,华东地区数量最多,冷库明显供大于求,而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冷库相对短缺。在冷库建设中存在重建设、重数量,轻运营、轻管理等现象。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冷库不够用,导致当地大量生鲜产品加工和转运到需求大的东部地区困难;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大量冷库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2.2.3 冷库、冷藏车增长率不及生鲜市场增长率
我国冷库容量,从2016年的4015万吨发展到2020年的6665万吨,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用于城市配送的冷库占27%,区域分拨型冷库占20%,市场型冷库占13%,生产型冷库占12%,产地型冷库占12%。
冷藏车数量,从2016年到2020年几乎保持了20%以上的平均增速。但是生鲜电商的增长率更快,从2016年的889亿元到2020年的404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率不低于30%。
从目前来看,冷链物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鲜电商需求,是造成生鲜农产品销售时间短、配送损耗大的主要原因。
生产端到消费端存在两级配送,一是仓与仓的中间渠道配送,二是送货到家的末端配送。这里主要研究生鲜电商末端配送。
2.3.1 客户地点分散,需求时间不定
生鲜电商末端客户分散且数量庞大,需求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给配送带来了难度。生鲜农产品多数都是在饭前下订单,这就会形成订单高峰,而这个时间段也是交通高峰期,能否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及时送达是目前生鲜配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3.2 前置仓到家模式有待考验
随着人们对生鲜产品要求的提高,希望既快又好的获得,前置仓配送模式因此诞生。前置仓与中央仓结合,前置仓实现到家配送服务。每个前置仓就是一个小型仓库,200~300m的空间,承载着十多种生鲜大类2000多个SKU,满足周边3千米范围内的送货上门服务。前置仓的出现解决了末端配送的效率和成本问题,用户下单后可以在30分钟内收到货物,由于距离较近配送费用自然也低。然而,前置仓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由于订单不确定性大,造成流通损耗高;由于消费者差异,造成各地段品类和价格差异。而最受关注的是前置仓的赢利问题。理论上一个前置仓日均单量3000,且毛利率8%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但是由于生鲜农产品毛利率较低,又受线上购物局限性影响,即使做得比较好的叮咚买菜,日均单量也就1000左右,很难实现盈利。
2.3.3 “最后一公里”恒温冷链配送难
生鲜农产品 “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主要为“前置仓+泡沫箱+冰袋”,这种方式“续航时间短,温度控制不强”,难以实现长时间恒温运输。如果再遇到客户不在家,只能放入普通驿站或快递柜中,无法做到冷藏或冷冻,因此,“最后一公里”配送“断链”现象严重。
随着线上线下的融合,生鲜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加大,生鲜农产品销售范围从省内到省外,甚至到海外,流通渠道逐步扩展。应该形成供产销一体化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高专业化程度。形成基于“干线+支线”网络的扁平化冷链运输系统。扁平化的运输系统,能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仓配环节参与者、仓配次数和时间,为提高仓配效率、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供了保障。
产地冷链物流企业一般规模小、分散杂乱、技术参差不齐,在预冷、初加工、包装、仓储中对生鲜农产品造成较大的损耗,无法满足生鲜农产品的高时效和低成本要求,削弱了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这些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抱团发展,实施联盟机制,实现资源技术共享,有利于提升专业化水平,提供一站式服务,延伸产地服务,也为优化源头冷链物流布局提供条件。
优化源头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可以有效改善当前采摘、预冷、初加工等流程的效率和成本问题。冷链物流布局原则主要有三:一是冷链总成本最低原则,总成本主要由采摘、预冷、仓储网络节点距离和费用决定;二是保证生鲜农产品品质最佳原则,影响品质的因素主要是运输距离、预冷时间和技术;三是冷链网络安全性能高原则,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是否有残留农药、农产品种植环境是否遭到污染、农产品采摘过程是否规范等。
随着生鲜电商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冷链成为生鲜电商的主要战场,得冷链者得天下。通过使用标准化冷链技术、设备等可以有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提升物流时效性和服务水平,提升生鲜电商竞争力。例如,预冷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普及冷链集装箱、可移动一体式冷库的使用,短途配送冷藏设备技术创新与发展。这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解决当前生鲜电商企业冷链物流问题,实现生鲜电商物流降本增效。另外,冷链物流政策标准和监管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冷链物流必将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冷库、冷藏车的投入面临着增速小于生鲜电商发展、地区发展不均衡现象。因此,科学合理地布局冷链设备,不盲目投资,不轻易建设,要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分配。另外,可以发挥移动式冷库投入少、占地小、方便移动的特点,在必要的地方使用移动式冷库进行共享。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上游生产地分散、下游客户需求分散、中游相对集中的“‘V’+‘A’型”供应链模型结构。分散的采购和配送给整个供应链的汇集与分散运作带来了难度,增加了流通损耗。只有将采摘、检测、分拣、运输、仓储、配送等技术不断升级提供智能化服务,实现科学采摘与预冷,精准拣选,减少仓配次数,优化线路,整合供应链资源,才能更好地解决冷链物流问题。例如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预冷与速冻、产品追溯、温度检测、规模化包装、线路规划等新技术的出现,加速了冷链物流向智能化、智慧化发展。
冷链物流全过程绿色化是指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在实现全程冷链的目标下,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资源的消耗,合理处理废弃物等。例如使用第三方物流、冷链集装箱、移动式冷库、循环保温箱等都是冷链物流绿色化的开端。冷链物流绿色化还需要对冷链耗材严加管控,对冷链包装与回收再利用技术改革创新,对冷链配送技术逐步探索。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至今,成绩不菲,未来可期。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未来发展道路上需要政府、电商平台、零售商、物流企业、科技公司、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共担风险和费用,共同建设一个专业化、科学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冷链运输生态系统,为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的冷链物流服务,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