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奕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不同的学者和学派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如孟子提出“天”为万物之首,而荀子则批判了孟子的观点,否定了“天”的唯一性和至高无上性,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北宋思想家张载认为天与人是一体的,人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圣人;在《国语》中,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的,不能被破坏,否则世界就会陷入混乱;在著作《周易》则记有“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神鬼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种观点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其运行规律,人的行为必须顺应自然,才能实现“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采用了“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笔者认为“天与人”即“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存在于同一个生命系统中,在相处方式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在进行造物创造时,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造物创作,又要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睦共生,不得与自然规律背道而行。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一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在《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指出我们做事情应该回归自然,遵循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
在中国古代设计史上,“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涉及器物、书画、山水等范畴领域。以汉代众多工艺作品中种类繁多、应用普遍的灯具为例,此时期的灯具在制作材料、装饰纹样和外形轮廓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实用性上,也有很强的节约环保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设计理念。
汉代灯具在中国古代灯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灯具的数目和种类繁多,纹样和造型精美多样,制作方法也有很强的创新性,具有很高的实用和艺术观赏价值。纵观汉代灯具种类,按制作材料分类,可分为陶制灯、铁制灯、玉制灯等;按造型分类,又可分为豆形灯、浅盘形灯、动物形灯等。深入研究汉代灯具,可以发现“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体现在灯具设计的方方面面。接下来,笔者将从汉代灯具的融入自然、节能环保、传承文化三个角度逐一分析,探究汉代灯具设计中的“天人合一”造物思想。
汉代灯具在汉代灯具的设计中,很多作品在制作材料、装饰纹样以及外形轮廓的选择上都遵循了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力求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把自然界中的元素与灯具设计相结合,增加灯具的生机与活力。
陶制灯具是汉代灯具中出现较早的类别,也是汉代灯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陶制灯具的主要制作原料是大自然中分布广泛的陶泥,它高温后质地坚固,易于保存。此外,竹制灯具的制作材料是源于竹,玉制灯具的制作材料则是源于玉石,而汉代灯具的其他材质类型,如铁制、瓷制等,也都是取之自然。从纹饰的角度来看,汉代灯具设计中使用的纹饰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植物纹、动物纹和几何纹。纹样的搭配也是根据自然规律相匹配,如飞鸟纹配云纹、鱼纹配曲水纹等,都是古人师于自然,又根据自然规律加以美感设计而来。
从外形轮廓上来看,汉代灯具设计中的很多造型是根据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人物进行的复刻。这些元素经过古代设计师的精心打磨,保留其生动的形态,去掉繁琐的装饰细节,增强其实用性,将功能与艺术相结合,打造出各类精美的灯具。例如鎏金铜鹿灯,灯具的底座是鹿的形象,鹿的身体呈后蹲式,昂首挺胸,像一只将要起跳的小鹿。动物形象的运用打破了灯具自身的呆板,流线感的线条轮廓,为其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总的来说,当时人们所选择的模仿对象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古代的设计师们把大自然中的元素融入灯具设计中,既保证了灯具的使用功能,又提高了灯具的可观赏性,还为其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使作品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兼具艺术欣赏价值。在融入自然、顺应自然方面,符合“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
除了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以外,在汉代灯具的设计中,还体现出强烈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设计理念。将循环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融入灯具设计中,真正做到“绿色设计”。
在汉代灯具耳杯形灯的设计中,就体现出了循环可持续利用的特点。耳杯形灯的外形像耳杯,其盖分为两半,一半可以向上翻转形成灯盘,另一半被固定于底上。当灯被使用时,遇热融化的灯油聚集在灯盖处,油满则通过灯盖上的小口流回灯身里,实现灯油的回收。用完后把盖子盖上,灯油就会顺着小口流入灯底。这样做既能实现循环利用,又能防止外界灰尘污染灯油,起到保护的作用。
豆形省油灯的出现是继循环利用这一功能的又一突破,能有效节约能源。它在外形上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的侧面有一注水用的小孔,上层放油盏,下层盛水。灯油燃烧过程中,下层中的冷水有降温的作用,使灯油的挥发量减少,实现了节能省油,延长了照明时间。豆形省油灯不仅能当作座灯,还能拆开当行灯使用,这种“一灯多用”的多功能灯具不仅具有实用和审美价值,还节约了资源,实现了材料的充分利用。
除了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的功能外,还有很多灯具在设计中加入了环保理念,例如虹管灯,它的灯身较大且中空可盛水,灯盘上方的灯盖中可以连出一条或多条“烟管”。灯油燃烧产生的烟尘会通过“烟管”进入灯身,溶于灯身中的水里,从而过滤掉灯油燃烧所带来的烟尘,保护环境。总的来说,汉代灯具中的节能环保灯具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循环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三个方面,正是对应了“师从自然,天人合一”造物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设计理念。
汉代灯具从古至今,在流传下来的许多神话故事和传统风俗中,也大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中国传统节日是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孕育出来的,一年四季的特征可以通过“天人合一”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成,四时各有当令节庆、合令节俗。神话故事中的盘古开天地、《山海经》中的烛龙之神等也蕴含着这一思想。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个家庭都会装饰灯笼、挂灯笼、做元宵、猜灯谜。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其中一个说法是,汉文帝在这一天掌灯,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五的这一天就被选为“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大街上家家户户都点上灯笼,幽静的街道里星火点点,显得格外壮观。
在汉代灯具中,也有很多动物形灯具选材于神话故事,其动物原型并非存在于现实世界,是源于人们自己的想象。例如收藏于咸阳博物馆的熏灯两用朱雀炉,此设计中朱雀昂首挺胸,双眼平视前方站立。朱雀的身体是中空的,为椭圆形盖,它的尾巴与雀身盖体相连,盖可以自由地开启和关闭。该灯具造型独特新颖,一器两用,朱雀的运用为其增添了些许神话色彩。
由此可见,汉代灯具的设计除了融入自然、节约环保以外,还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而这些也正是“师从自然,天人合一”的造物观。在“师从自然,天人合一”造物理念的指导下,汉代灯具不仅造型丰富、纹样精美,其巧妙的、人性化的设计,使其在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外,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真正实现了灯具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的和谐统一。
在汉代灯具“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设计理念的影响下,现代灯具也吸取了其融入自然、节能环保、文化传承的设计理念,并加入了新时代的新科技、新思想,将实用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问题,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灯具设计师在现代灯具的设计中开始加入自然元素,并给予了它新的代名词“仿生设计”。法国设计师Mickael Koska的Cactus系列灯具),灵感来自多肉植物的对称,将自然融入室内,有机光雕塑的清晰线条设置了视觉亮点和柔和的灯光亮点。热带雨林风格枝形吊灯Nana,延续了将真实植物形态融入照明产品的设计理念。形状是一个大香蕉叶的复版,加以充满活力的绿色,自然下垂的叶子巧妙地包裹了光源。这样精心的设计为用户营造了一个自然而又梦幻的居室环境,让用户仿佛置身于刺激浪漫的热带雨林中。
Mischa Couvrette柳树系列的设计灵感来自初春的柳树,木灯台上旋转地镶嵌着一串球状灯泡,仿佛柳枝上长出了一排嫩芽。落地灯微微倾斜,像一棵立在池边的柳树。水平吊灯的球形灯泡给人一种无限生长的活力感。垂直的吊灯看起来像一根即将落入水中的树枝,似乎可以在风中摇摆。设计师通过精致的设计制作,创造出三款具有优美的线条、和谐的比例的灯具。柳树灯台系列有四种颜色可供选择,主要颜色为红棕色和橡木茶色。天然木色与这组灯具的“柳树”造型语义相匹配。富有节奏感的木纹是灯具的自然表面装饰,突出了灯具的自然、低调的特点。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现代灯具设计也开始更加重视节能环保的功能,不断尝试开发新材料,开发新技术。资料显示,目前价格相对较贵的LED灯在整个灯具市场上的占有六成以上。LED灯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热辐射效应,让用户不再感受到灯下的热量,还为用户节省了每月的电费,给用户带来了更舒适更便捷的体验。此外,许多灯具设计师也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在灯具的设计,他们本着减少能源的排放、保护环境理念,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在现代灯具中的使用,优先考虑使用可回收,可降解材料的性质,尝试新模式的数码印刷技术,合理选择光的强度和颜色,避免造成“光污染”。
品牌文化理念是产品的支柱。有了骨干,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体系。照明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设计师应该从照明品牌的文化意识开始,注意品牌文化概念带来的产品效应,从而长期在现代灯具市场站稳脚跟。近日,随着热门综艺节目《朗读者》和《诗词大会》的播出,受到了观众广泛关注,继而出现了“诗词热”和“朗读热”现象,激发了年轻人对诗歌和诗歌的热爱。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的人们正在逐渐追求自身文化素养的塑造和精神财富的丰富。这种“文化风”体现在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设计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热潮,努力设计出更多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灯具。
通过以上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新时代的现代灯具设计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灯具设计中“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将其融入自然、节能环保、文化传承的设计理念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并根据时代特点,在设计中融入了新技术、新思想,为灯具设计增添了新的活力。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师从自然,天人合一”造物理念的角度出发,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整体。接着从回归自然、节能环保、传承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对汉代灯具设计中的“天人合一”造物思想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分析现代灯具,发现在现代灯具设计中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灯具设计中“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思考,笔者发现无论是汉代灯具还是现代灯具,“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都是灯具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见“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对灯具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技术的产生也为“天人合一”造物思想的表现方式提供了新可能,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