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言,汪晓凯,张振香,潘雪,李秋芳,帖红艳,柯丹丹
(1.郑州大学 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2.郑州大学 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临床护士离职及伦理道德决策等依然是困扰护理行业的普遍问题[1-2]。护生是护理行业的后备力量,正处于道德品质和职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护理职业价值观能稳定其专业思想,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内生动力,推动护理行业发展。个体道德品质影响职业价值观[3],而道德自我概念和道德敏感性是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自我概念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对自我道德状况以及所应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的认知和评价[4]。道德敏感性是指个体对环境中道德问题的感知和觉察[5]。研究[3,6]表明道德自我概念可促进职业价值观的树立,提高个体的道德敏感性[7]。本研究以个体道德品质的视角,探讨道德敏感性在本科护生道德自我概念与职业价值观之间的效应关系,旨在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3-4月抽取河南省郑州市某高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填写问卷前,研究对象在研究者指导下阅读并充分理解研究方案,遵循知情自愿原则。纳入标准:全日制本科四年制在校护理专业学生。排除标准:正在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填写问卷者;参加其他相关课题研究者。本研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样本量按所用量表最大条目数的5~10倍计算。本研究所用量表条目数最大为28,取条目数的10倍,考虑到无效问卷,最终纳入306名护生。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户口、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党员、是否干部等。(2)道德自我概念量表:采用刘莉[8]修订的版本,共26道题项,包括个体道德自我概念、社会道德自我概念、人际道德自我概念等3个维度;其与夏俊丽[9]的维度划分存在较大差别;且本研究首次将此量表应用于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试,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删去测谎第26题后,主成分分析KMO值为0.964,Bartlett’ s球形检验结果为χ2=8415.377(P<0.001),提取2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902%,条目因子载荷范围为0.622~0.845,且无双重载荷。参考护理学和心理学专家建议,将两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个体道德自我概念(8个条目)和社会道德自我概念(17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1~5分,总分为25~125分。分数越高,代表道德自我概念水平越高。本研究测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6,大于刘莉[8]的0.899。(3)倾向性道德敏感性量表:由郑信军[5]编制,共28个条目,5个维度(移情内疚、惩罚倾向、移情烦扰、觉察频率、共感想象)。采取Likert 6级评分法,从“完全反对”到“完全同意”依次计0~5分,总分为0~140分,得分越高表示道德敏感性越高。Cronbach’s α系数为0.87。(4)职业价值观量表:由美国学者Weis等[10]开发,我国学者龚艳艳等[11]汉化,共26个条目,5个维度(提供照护、行动主义、信任、职业特性、公平正义)。采用Likert 5级评分,每个条目按其对受试者工作内容的重要性,依次计1~5分,总分为26~130分,得分越高表示职业价值观积极性越高。Cronbach’s α系数为0.959。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首先便利抽样法抽取47名符合纳排标准的护生,书面形式进行预调查,旨在了解其对问卷内容的理解及填表感受。预调查反馈职业价值观量表中“为病人代言”难以理解;故咨询相关专家和学生后,正式调查时采用陈天艳[12]译本,“做病人的代言人,扮演作为病人倡导者的角色”。正式调查由任课教师将问卷二维码发至班级群,并说明调查目的及填写方法,设置每个ID账号只能填写一次。共提交320份问卷,剔除用时低于180 s和规律作答的1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为95.6%。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N=306)
2.2 本科护生道德自我概念、道德敏感性及职业价值观得分 研究对象各量表总分、维度总分、维度均分和条目均分,见表2。
表2 本科护生道德自我概念、道德敏感性及职业价值观得分(n=306,分,
2.3 本科护生道德自我概念、道德敏感性和职业价值观的相关性分析 道德自我概念、道德敏感性和职业价值观两两呈正相关(均P<0.01,见表3),适合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表3 道德自我概念、道德敏感性和职业价值观的相关性分析(r,n=306)
均P<0.01
2.4 道德敏感性在道德自我概念与职业价值观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2.4.1 中介效应模型估计 以道德自我概念为自变量、道德敏感性为中介变量、职业价值观为因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修正模型符合要求,各拟合指数见表4,拟合模型见图1。
表4 修正模型拟合指数
2.4.2 中介效应检验 Bootstrap法检验结果 道德自我概念到职业价值观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且Z值大于1.96,说明中介效应模型成立,见表5。
图1 道德敏感性中介效应拟合模型
表5 道德敏感性在道德自我概念
3.1 本科护生道德自我概念、道德敏感性和职业价值观现状 本研究所用职业价值观量表第18题“为病人代言”采用陈天艳[12]译本(“做病人的代言人,扮演作为病人倡导者的角色”),使护生更易理解和作答,也符合专家对此量表的建议[13]。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道德自我概念总均分和条目均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道德敏感性总均分和条目均分高于土耳其[14]护生;职业价值观总均分和条目均分低于加拿大[15]护生。以上差异可能与地域、人种、国情、文化、道德育人环境和机制有关,对我国护理教育有一定参考价值。在德育方面,国外高校多采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而我国高校积极贯彻“医教融合”和“医教协同”政策,逐步提高护生临床见习力度,实现“早临床、多临床”的育人举措,使其尽早接触临床情景;培养其对患者的共情能力,进一步提高道德感知和利他行为动机。需注意,护生道德品质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认知提升与行为动机优化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多层次、多途径、多阶段地进行。另外,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可跨学科合作,突破专业限制,同人文社科等院系合作,共同构建护生德育大平台。加拿大学者[15]研究发现,护生职业价值观中“信任”维度得分最高,而本研究“提供照护”维度得分最高,“信任”维度得分较低。可见,我国护生服务意识较强,但对人群健康促进和卫生保健发展的宏观格局认识不足;提示需对护生加强人群大健康观和全球健康视野高度的教育和引导,以适应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
3.2 道德自我概念、道德敏感性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本科护生道德自我概念与道德敏感性呈正相关,提示可以通过对护生道德自我概念的培养,实现其道德敏感性的提升。道德自我概念属于道德自我的核心范畴;当护生具有高水平道德自我概念时,其对自身道德品质的内隐性要求更高,具有更敏锐的道德觉察力和判断力,当其处于临床道德决策情景时,更容易作出利于患者的道德决策和判断,使患者获益更大。本研究中,护生道德敏感性与职业价值观呈正相关,这与Chen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也有研究[16]显示,护士道德敏感性越高,其越主动为患者提供关怀和帮助。可见,高水平的道德敏感性促进护生职业价值观的树立,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护理职业的本质属性,护士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利他道德动机驱动,尽管他们在一开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随着职业的发展,护士对于本专业知识、技能及价值观的认知进一步加深,这种逐步加深的过程被称为职业社会化;护士最终不自觉地将道德动机逐渐内化为个体的自觉,逐步形成对本专业的认知和认可,职业价值观逐步树立。总之,道德自我概念、道德敏感性与职业价值观关系密切,不可孤立看待;社会、学校、医院和家庭需全方位重视护生道德品质的长期、连续性培养,从而促进其树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3.3 道德敏感性在道德自我概念与职业价值观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以道德自我概念为自变量、道德敏感性为中介变量、职业价值观为因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因道德敏感性量表中部分条目也涉及“信任”内容,故添加道德敏感性与职业价值观中“信任”维度的残差相关路径;因道德自我概念量表中“社会道德自我概念”纬度与职业价值观中“提供照护”纬度均涉及社会责任内容,故添加二者残差相关路径。本研究中,道德自我概念对职业价值观的总效应为59%,其中直接效应占82.4%,道德敏感性中介效应占18.6%。Shafakhah等[17]研究显示,道德自我概念与除专业知识外的所有道德敏感性行为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单方面培养护生的临床知识技能并不能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需从育人环境、育人机制、育人途径等多维度提升护生的道德自我概念和道德敏感性水平。可见,道德自我概念与道德敏感性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外部道德育人环境、道德相关知识、道德社会实践等外在刺激,使个体道德品质与特定社会环境下职业价值观相融合,最终实现护生职业价值观的良性发展。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仅调查了一所院校护生,代表性有所不足。在未来研究中可多中心抽取样本,纳入更多院校,并引入其他变量,共同探讨道德属性对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