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科型教学游戏的融合应用实践探究

2022-09-10 15:48鲜永太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良邑杨王小学甘肃平凉7446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学科游戏

◎鲜永太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良邑杨王小学,甘肃 平凉 744600)

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极强的锻炼作用,同时也被看作小学教育中难度最高的一门学科.对于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发育尚不完善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虽然能够在生活中得到验证,却仍然具备较高的学习门槛,许多学生都对数学学习抱有抵触心理.为了扭转学生的认知,数学教师必须找到一条便于理解、充满趣味的教学之路,而学科型教学游戏所具备的教学功能很好地弥补了现存的教学问题,能够使学生在相对放松的情况下完成学习.

一、小学数学课堂融合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的现状

一方面,学科型教学游戏中游戏部分与教学部分联系不够紧密.在使用学科型教学游戏时,许多数学教师只是将之看作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认为游戏只需要发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功能,不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产生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数学课堂上的学科型教学游戏并没有发挥全部的功能,存在的时间也大多比较短暂,学生很难从游戏中获得实际的思考.

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对学科型教学游戏的改造程度不足,游戏缺乏变化.学科型教学游戏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打破了娱乐与学习的界限,使“在玩中学”成为可能.然而,部分数学教师由于在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方面经验不足,导致在引入游戏流程时,不敢对游戏内容进行改动,只是将优秀教学案例中的学科型教学游戏照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模仿案例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科型教学游戏可能出现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相符的状况,导致教学毫无进展,甚至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融合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原则

首先,学科型教学游戏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学科型教学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展现知识的内涵与用法,在内容比重上教学部分要多于游戏部分,如此才能发挥游戏的教学功能.在设计学科型教学游戏时,数学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思考学生需要通过怎样的流程掌握知识,而后再对该流程进行游戏化改造,添加游戏规则,从而呈现出完整的游戏方案.为了避免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娱乐性太强,数学教师应克制地使用游戏素材,预判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与活跃程度,调节游戏的娱乐性,保障教学功能的完整.

其次,学科型教学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基础思路是将游戏流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引导学生执行游戏规则的同时,使其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或领悟相应的道理.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选择的游戏素材需要与学生的兴趣相符合,避免使用令学生感到陌生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生活里持续与学生取得密切沟通,了解学生之间流行的游戏类型,以及学生关注什么样的话题,如此才能准确地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素材,使学科型教学游戏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最后,学科型教学游戏要留给学生自主操作的空间.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在生活中接触的游戏多为动手型游戏,数学教师在设计学科型教学游戏时,为了尽可能还原游戏的趣味性,也需要保留游戏中的动手操作环节,方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状态下产生更多的学习思路.留下充足的自主操作空间后,小学生在游戏中能够获取更高的自由度,更加便利地验证数学知识,进而得到独特的学习感悟,有助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课堂融合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的策略

(一)游戏与概念讲解相融合,增加记忆点

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碎片化学习为主,未曾进行过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因而其在理解理论知识时更多的是依靠“感觉”,而非思考,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遭遇了较大困难,具体表现为无法理解知识的内部逻辑与知识间的联系.此外,在讲解数学基础概念时,教师如果仅仅采用口头解释与文字解读的教学方法,则很容易引发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导致其在应用时缺乏灵活性.因此,为了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改变教学方式,将平铺直叙的讲解转变为体验性较强的游戏过程,借助学科型教学游戏增加知识的记忆点,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学生并不陌生,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曾了解过“角”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定义,这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学科型游戏的方式将“角”的概念讲解清楚.小学数学教师参考教材的讲解方式,先组织学生进行“一共有几个角”的学科型游戏,要求学生找全电子白板上展示的图片中所有的角,并尝试说出这些角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由于还没了解过角的基础概念,学生在此环节只能模糊地说出哪两个角组成了一个角.随后,数学教师正式讲解角的概念,拿出三角尺,让学生了解“直角”的判断方法.教师要求学生使用三角尺,判断方才看到的图片中,有哪些角是直角,并做出相应的标记.当学生找出所有的直角后,教师再引入“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让学生继续寻找图片中“比直角小”与“比直角大”的角,记录各幅图片中“锐角”和“钝角”的数量,最终确定“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统计结果.在游戏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计算结果,对分数最高的学生予以奖励.通过这种知识概念的讲解与学科型教学游戏相融合的方式,学生在“找一找”与“测一测”的游戏环节中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种方式使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同时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呈现在学生眼前.

(二)游戏与生活应用相结合,体现实用性

学科型教学游戏以游戏的方式串联学科知识,具有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在特定场景下为学生带去多层次的学习体验.在思考学科型教学游戏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方法时,小学数学教师可尝试重现生活情境,根据小学数学教材中生活元素的特征,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立足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设计游戏流程,进而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为了凸显学科型教学游戏的教学功能,教师应尝试在游戏流程中加入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方式,方便学生跟随游戏环节了解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从而懂得如何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学科型教学游戏时,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生活要素,应努力打造符合实际生活的游戏内容.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的教学为例,小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板块提供了多种有趣的思维锻炼方式,本节课讲述的“搭配”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基础的练习是列举出特定条件下的数字组合.而这种“搭配”可以与生活中的场景结合起来,转变成多种多样的生活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科型教学游戏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游戏环节中充分掌握“搭配”问题.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设计“售货员”的学科型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服装店的售货员,思考如何在塑料模特上设计服装的搭配方式,要求上装与下装的搭配不可重复.在这个游戏中潜藏了一个常识性的规则,即一个塑料模特同时只能穿一件上装与一件下装,需要学生在搭配时注意到.一开始,学生会更多地根据自身审美进行搭配,但随着游戏的推进,学生发现这种方法会使结果过于混乱,于是便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数学的思路进行梳理,最终找到全部的搭配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科型游戏中理解了数学上的“搭配”应遵循哪些原则,以及如何使用快速的方法找齐所有“搭配”方式.与此同时,借助生活场景的引入,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更加顺利地应用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简化生活中与“搭配”相关的问题.

(三)游戏与动手操作相融合,增强探究性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不仅要充分展现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具备足够的理论素养,还要留有充足的学生动手实践空间,使学生的学科操作能力得到相应提升.数学学科原本就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小学数学课程中更是包含了大量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理论知识,将获得更加完整的学习体验.学科型教学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探究性,使学生在拥有足够学习自由度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比传统教学法更加契合现在的教育要求.因此,在融合学科型教学游戏时,数学教师要发挥出其中的探究性,在游戏流程中适当加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鼓励学生自主验证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学为例,本节课从简单随机事件出发,带领学生对事件的可能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学的相关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可能性”的多种情况设计学科型教学游戏,与学生一同使用游戏材料完成动手操作,探讨游戏流程中各类事件的“可能性”.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可针对“掷骰子”游戏进行改编,要求学生4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在不同的游戏规则下完成操作.在第一轮游戏中,小组成员轮流掷骰子,每人掷2次,比较点数之和的大小,记录各成员的成绩,点数之和越高,分数越高,分数最高的学生为赢家;在第二轮游戏中,小组成员先从“双数”与“单数”中作出选择,随后轮流掷骰子,预测成功积一分,预测失败不积分,最终积分最高的学生为赢家.游戏结束后,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对两轮游戏的公平性展开思考,鼓励学生从“可能性”的角度讨论两轮游戏中每种结果的可能性是不是相同的.这时,学生使用数学方法对游戏流程展开分析,发现第一轮游戏的点数之和可能为“2,3,4,5,6,7,8,9,10,11,12”,各个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游戏很公平;第二轮游戏中,虽然掷骰子的结果仍然是“2,3,4,5,6,7,8,9,10,11,12”,但“双数”有6个,分别为“2,4,6,8,10,12”,而“单数”有5个,分别为“3,5,7,9,11”,二者可能性不相同,游戏并不公平.通过在学科型教学游戏中动手验证,学生对投骰子中的各种“可能性”产生了新的认识,结合教材中的讲解,能够在解决“可能性”相关的问题时,对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产生正确的理解.

(四)游戏与课外活动相融合,增强延展性

小学生正处于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年纪,在学习与生活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这时教师如果能给予正确的引导,极有可能为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小学生的课后时间得到解放,不再被大量的书面作业所限制,而是能进行充满趣味性的探究活动.此时,数学教师将学科型教学游戏融入课外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延展课堂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拥有全新的生活探究视角.因此,在考虑学科型教学游戏在教学中的融合时,数学教师除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还要设计出适用于课外活动的游戏,使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学习中也能够被游戏流程吸引,快乐地完成活动任务.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为例,本节课内容相较于“表内乘法”而言更加灵活,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都很有可能涉及“进位”,许多小学生都对这种计算方式感到苦恼.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练习的兴趣,促使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环节设计学科型教学游戏,让学生自主搜集计算所需的数据,并完成相应的计算.数学教师可结合活动内容确定游戏主题,如“我是小小网格员”的游戏,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调查某一栋居民楼的住户数量,并以此作为计算数据.在游戏中,学生需要使用“每单元的户数×每栋楼的单元数”的方法计算出一栋居民楼的户数,按照每户3名居民的标准,计算出网格员在分发物资时需要准备多少手套、口罩等.随后,学生两两一组,“审核”对方的计算结果,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在本次学科型教学游戏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整理计算的原始数据,并完成“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练习,利用互查的机会及时纠正错误,能够得到深刻的学习记忆,方便其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继续应用数学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法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学科型教学游戏的融合能够持续不断地为课堂教学提供趣味要素,使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与游戏流程紧密结合.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必须取得趣味性与教学性的平衡,使学科型教学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见环节,如此才能保障学生以较高的积极性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进而在避免过重压力的同时积累必要的学科知识.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学科游戏
【学科新书导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超学科”来啦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