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理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大纲改革研究
——以护理心理学课程为例

2022-09-09 04:47董丽霞包乌仁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护理学大纲课程目标

高 岩 ,董丽霞 ,包乌仁 ,周 丹

(1.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7)

护理学专业认证是推动护理学专业内涵建设、更新教学理念、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契机[1]。自2010年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和吉林大学护理学专业通过本科专业认证后,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在全国范围迅速推广[2]。在此背景下,我校为适应专业认证发展,达到《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遵循护理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顺应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学时学分、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等做出了明确要求。本文就护理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大纲的改革思路和做法阐述如下。

1 重视课程大纲的基本依据

护理学专业认证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80—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较早开展专业认证,并设置了专门机构和认证标准。护理学专业认证的意义:更好地保障受教育者的权益,不断提高专业整体办学水平,建立公正客观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为政府教育投资提供决策依据,为学生就业、获得职业资格提供质量保障,为考生择校、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提供参考信息。说到底,专业认证保障的是人才培养质量,最终为育人服务。育人之本在教师,教师之本在教学,教学之本在课程,课程之本在大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课程大纲都被认为是教学活动中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或是法规性文件[3]。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大纲始终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或编写教材、组织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考试命题、试卷分析、教学检查与评估的依据,更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依据[4]。因此,开展课程大纲改革,是满足专业认证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强基之石”。

2 普通高校医学类课程大纲编写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21年全国高教处长会议上指出,国家“十四五”新目标中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重点目标之一。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是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教学质量,而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程大纲。

有文献指出,国内普通高校医学类课程大纲编写存在诸多问题[5]。由于学校和教师对课程大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课程大纲编写过程中缺乏深入研究与思考,导致课程大纲难以发挥应用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甚至有新建高校、新增专业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出现了“一人编写一纲”或“一人编写多纲”现象[4];课程大纲设计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往往只是对概念等知识单向灌输,忽视了“为什么教”的问题;各课程教师之间缺乏集体交流与讨论,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明确,导致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评价依据和评价标准单一,或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忽略了形成性评价,难以检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上问题导致学生对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方法及要求等了解不足,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3 护理学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大纲的编写

3.1 发挥教研室和课程组的团队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讲,“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耐为善教者也”[6]。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所以,笔者所在院校在新课程大纲编写中坚持“以学生中心”的原则,以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协同完成各门课程大纲的编写。团队合作避免了“一人编写一纲”和“一人编写多纲”的弊端,使课程大纲的编写不受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影响。团队深入研究护理类课程大纲修订原则与关键点,集体讨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考核方式等,完善整体编写思路和内容要素。再以教研室或课程组为单位,由某一位教师执笔完成,定稿前由团队集体审核。提交院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审议、审核,确定其合理性后方可使用。

3.2 构建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发《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对提升护理学本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7]。课程组所有成员集体学习,深刻理解其内涵。同时,结合学校目标定位,依照人才培养方案及毕业要求构建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以护理心理学课程为例,对应的支撑关系矩阵见表1。

表1 护理心理学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

3.3 进行总体教学设计满足课程要求

总体教学设计体现为:(1)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并开展有深度的、有创新导向的、内涵丰富的课堂教学。(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探索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用网络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特别是雨课堂、学习通、优慕课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8]。(3)开展形成性评价,改变传统考前死记硬背、平时学习效率低下的模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3.4 选择教学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针对不同课程内容和所要达成的课程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心理护理章节为例,教学内容如下:第一节心理护理概述,包括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的目标、心理护理的原则、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第二节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包括心理护理评估与诊断、心理护理措施的制订与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确定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阐述心理护理概念,熟悉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和形式,了解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临床工作中遵循心理护理的原则,根据临床病人情况提出护理诊断、制订心理护理计划。(3)素质目标:体现关怀、爱护病人的情感。根据课程目标、学情以及教学重难点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和实践法,具体教学过程见表2。

3.5 制定评价依据和评价标准检验课程教学效果

护理心理学课程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针对不同课程目标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针对课程目标3(掌握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要;能够对临床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心理干预)的20项考核内容(如心理评估的概念、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及适用范围、临床常用评定量表的使用等),我们使用了5种不同的评价依据,包括课堂表现、随堂测验、线上学习、课后作业、期末考试。

综合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占50%,课堂表现占10%,随堂测验占10%,课后作业占20%,线上学习占10%。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查课上小组讨论参与情况;随堂测验主要考查对每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主要形式是网上测试;课后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主要形式是网上提交作业;线上学习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预习以及课后复习情况,主要形式是网上完成教学任务。心理护理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见表3。

表3 心理护理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4 结语

基于护理教育专业认证编写课程大纲,是保证护理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课程大纲是“教”与“学”的“合同”,明确告知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因此,需要发挥教研室和课程组的团队作用,构建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进行总体教学设计满足课程要求,选择教学方法达成课程目标,制定评价依据和评价标准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只有这样课程大纲方能发挥教学“指挥棒”的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适应区域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护理学大纲课程目标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农业农村部公布31项新制定修订农机推广鉴定大纲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中山大学《康复护理学》幕课上线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应试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