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玲,袁惠蓉,姚 静,曹桂琼,杨连珍
(海南大学 图书馆, 海南 海口 570228)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规程》指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1]。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培训)是图书馆对新生开展的关于图书馆资源介绍及利用方面的初步教育,其目的是引导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提高他们对图书馆知识获取、工具使用、空间利用的能力”[2]。新生入馆教育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罗涛的研究表明:“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新生教育和培训以线下服务为主,线上主要是提供资源和服务的导引以及一些个性化服务。相比较而言,国内高校图书馆更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生教育模式,在保留部分传统迎新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用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引导新生进行在线自助学习,加强与新生的互动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海南大学属于典型的合并大学,校区分散在两城三地,分别为海口市海甸校区(主校区)、海口市城西校区(文科新生,大一暑假即迁往海甸校区)、儋州校区(以应用科技学院、林学院为主),共计31个学院,目前新生人数约8 000人。笔者对海南大学自2011年—2020年这十年以来的新生入馆教育进行一个历时性的变化梳理,提供一个共时性的利弊分析,以期为其他高校的新生入馆教育提供借鉴。
2011年—2014年,海南大学的新生入馆教育主要采取分班授课方式进行。利用学生军训的间隙,联系各学院的新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分班,安排多媒体教室,就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图书借阅流程、电子资源等内容进行授课式的讲解。
这种传统的入馆教育模式目前还在不少高校推行,如贵州医科大学[4]、普洱学院[5]等。该模式的优点是馆员与学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咨询,见面三分情,馆员的面授会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但其局限性日益明显: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校区的分散,同时开课对馆员师资的要求越来越大,安排场地的困难也开始凸显。2014年,图书馆与各学院协调入馆培训时间困难重重,阻力很大,海甸校区的培训到9月底才告一段落,而城西校区的入馆培训迁延至10月中旬才结束,不少希望能够尽早到图书馆借书的学生向图书馆提出了尖锐的意见。新生入馆教育的改变势在必行。
传统的分班授课受限于时间、场地、师资等多种因素,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尤其是渴望尽早了解、利用图书馆的学生的需求。伴随着MOOC浪潮的冲击,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已率先推出了入馆教育的微视频[6],2015年6月,海南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学习效仿,拍摄了名为《遇见》的微视频,该视频分为上、中、下3段,每段时间长约9 min,内容涵盖图书概况、规章制度、检索图书的方式、自助借书、光盘检索与下载、微信平台及移动图书馆等。
2015年—2017年,海南大学图书馆采用本校的SPOC平台——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通过观看微课+在线测试的方式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海南大学为了建设SPOC课程而购买,海南大学图书馆利用该平台建设信息素养课程,并将之创造性地运用到新生入馆培训当中,在缺少专门的入馆教育考试平台时,网络教学平台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具体的做法如下: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将入馆教育视频、PPT分别放在3个课头里,儋州校区、城西校区、海甸校区分别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按照学院导入相应的新生名单,让新生学习视频,然后进行测试。负责新生入馆培训的老师每天导出通过测试的学生名单,再交给技术部工作人员开通。2017年,在考试合格与借阅证开通之间进行了改进,由学校的网络教育中心设置一个小程序,将图创系统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对接,凡通过60分的学生可以自动开通借阅功能。
表1 2015年—2017年海南大学新生入馆教育情况
这种观看微视频+在线测试的模式,充分利用了随时随地进行线下学习的优势,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在线测试,成绩合格才能开通借书证。微视频首次应用于新生入馆教育,让学生感到新奇,这种模式受到新生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区分散带来的不便,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但是,因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SPOC建设平台,本就不适用于进行大规模的在线测试,其局限性在3年的应用当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所以图书馆决定引进智信数图平台来解决新生入馆教育的难题。
2018年,为了建设“双一流”大学,海南大学对学院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学院增加到31个,而且有4个学院跨校区,并且因为学院的分合,原来在儋州校区图书馆负责新生入馆教育的老师(同时也是文检课教师)离开图书馆,这对本校的新生入馆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为了更好地调动新生参与入馆教育的积极性,提升新生入馆教育的效果,海南大学图书馆于2018年—2020年采用“智信数图”平台,不断探索跨校区多学院的高校新生入馆教育的模式,更新与完善新生入馆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及时将新技术和新理念应用于新生入馆教育中,将新生入馆教育建设得更完善,更好地服务于信息素养教育。
第一步:设计好新生入馆教育的模块,分为本馆概况、入馆须知、图书借还、电子资源及读者服务五大模块。并将海南大学图书馆的相关内容嵌入5个模块。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每年6月份即开始着手准备。
图1 智信数图平台中海南大学图书馆
第二步:制作新生入馆指南,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该项工作在每年8月底之前完成。
第三步:从学校教务处获取新生信息,由图书馆技术部导入图创系统,接通图创系统和“智信数图”平台,让学生考试合格即可以开通借书证。
第四步:制作新生辅导员联系表单。了解每个学院的新生人数,并将新生入馆指南在新生开学报到时分发到各学院新生辅导员手中,要求他们分发到每一位新生手中。
第五步:加入迎新工作群(QQ群、微信群)。发布通知,要求新生辅导员通知新生参照新生入馆指南进行学习,参加在线测试,尽早开通借书证,利用图书馆。通过迎新工作群,负责新生入馆培训的老师每周发布各学院通过在线测试人数及比率,要求新生辅导员进行催督。
第六步:对新生入馆教育通过率达100%的前10个学院的新生辅导员及外借排前10名的新生同学进行表彰,发放奖品。
2018年,首次采用“智信数图”平台进行新生入馆教育及在线测试,因为整个过程是以手游的方式进行通关,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为了引起辅导员的重视,图书馆专门就新生入馆教育一事发文,并每天进行一次各学院通过率的排名,到10月底,全校的新生入馆教育通过率达到98%,效果比较理想。
2019年继续采服“智信数图”平台,因学院的合并增设,冲击了新生入馆教育。儋州校区信息素养师资流失,位于该校区的4个学院的新生入馆教育通过率持续低迷,后经过调整人员,为该校区指定一名文检课老师作为专人负责,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扶持,通过率有所回升;城西校区因其学工处总负责老师非常重视,要求每位学生必须通过测试,并在9月份借2册图书,所以城西校区的7个学院通过率全部达到100%;海甸校区是主校区,各学院参差不齐。
2020年,图书馆再一次进行了改进,将新生入馆教育作为第十个板块加进了《海南大学新生入学须知》,首次将新生入馆培训上升到了学校的通知层面,明确了学生的借书证为一卡通、新生须参加入馆教育、入馆教育的考核时间及考核方法等事宜。新生收到海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只需要点击“海南大学迎新网”,即可获取自己的学号,同时可以自主进行入馆教育,成绩合格,系统自动开通借阅功能。同时,学校的主页设有“机器人百事通”,图书馆为其中一个专门的模块,设置了53道关于图书馆最常见的问题,随时回答新生的咨询提问。
表2 2015年—2017年海南大学3个校区新生入馆教育概况
图2 2019年9月11日—2019年10月29日海南大学新生入馆教育通过折线
从表1、表2的对比可以发现,将微课引入新生入馆教育,学生可以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引入了专门的新生入馆教育的平台,该平台以手游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通关的过程中学习图书馆基本知识,同时,也方便工作人员对各学院的通过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反馈给各学院。这种模式很受新生的欢迎,效果也很明显:“自助式、立体化、多方位的入馆培训是实现自助式新生入馆教育的有效手段,这种改革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通过自主、自助学习达到全面了解图书馆的目的”[2]。综上,基于笔者十年来一直从事新生入馆工作,为提升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支精干的信息素养教学团队,是新生入馆教育能够顺利开展、迅速完成的强有力保障。新生入馆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起步阶段,由文检课教研室负责入馆教育,能有力地推动新生入馆教育工作。
好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是新生入馆在线测试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要素。海南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不适合于大规模在线测试,所以用起来困难重重,有时候会影响到学生的信心和进度。“智信数图”平台针对入馆教育研发,以手游的方式引导学生通关,让新生入馆教育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所以很快吸引学生来学习和考试。
同新生辅导员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技巧。①以图书馆发文的方式通知新生辅导员这是进行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②以排名的方式激励新生辅导员,要尽早去完成任务。图书馆发布新生入馆教育通过情况的大数据,以激励为主,激发新生辅导员的荣誉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③对排名靠后的新生辅导员,既要春风和煦,又要风刀霜剑,给他们交底:没有通过入馆教育的学生,要请到图书馆来听课。④将无论如何不肯完成新生入馆教育的学生,发给各学院的新生辅导员,并告知他们已提前进入大二开设的文检课黑名单,这样的行为将影响到他们在该课程的平时成绩。⑤在规定的时间,图书馆发文公布全校各学院的新生入馆通过率,对通过率达到100%且排名前十的辅导员进行表彰。
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周期性发展读者的良机,也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图书馆应努力探索最优化的入馆教育模式,重视与读者接触的第一个“关键时刻”,让入馆教育成为读者的第一个美好的记忆,激发读者的潜在阅读需求和利用图书馆的热情[7]。图书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富媒体技术为支撑的虚拟化场景、微电影、视频、电子书、课件等多种模式结合的认知和感官体验的学习模式逐渐成为新生入馆教育的发展方向,包括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已经提供全景布局VR服务”[6]。这些对于跨校区多学院的高校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各高校图书馆应立足本馆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