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伟越,李碧琼,陈政明,卢翠香,郑永德,邱春锦,林俊扬
(1.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2.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莆田 351144)
为了缓解菌林矛盾,我国研究人员开展了一些利用废菌糠栽培其他食用菌的相关研究。如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后的废菌糠适栽草菇 (Volvariella volvacea)[1],香菇 (Lentinus edodes) 废菌筒栽培毛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2],双孢蘑菇废菌糠不发酵连栽姬松茸(Auricularia blazei)配套技术[3],将废菌糠用于食用菌菌种制作[4],利用废菌糠开展栽培姬松茸的配方筛选试验[5]等。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又名袖珍菇、环柄侧耳、黄白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和小平菇,隶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 伞菌目(Agaricales) 侧耳科 (Pleurotaceae) 侧耳属 (Pleurotus)[6-8]。由于秀珍菇可以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培养料上生长,适宜生长的基质广泛[9-10]。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质地细嫩,深受餐饮业青睐,已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市场前景广阔[11]。
通过试验探索利用废菌糠部分替代杂木屑进行秀珍菇栽培的最适添加比例,旨在给广大菇农在利用废菌糠栽培秀珍菇时提供参考。做到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试验菌株为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秀珍菇菌株S3-45[12]。
试验利用废菌糠部分替代杂木屑进行秀珍菇栽培,共设7个培养料配方,见表1。
表1 添加废菌糠培养料的配方设计Tab.1 The formulas design of substrates with waste residue
试验中培养料所用的废菌糠为栽培过大杯蕈(Clitocybe maxima) 菌株莆蕈1号的废弃菌筒。先将废菌筒提前晒干,粉碎成菌糠,按各配方称取所需的废菌糠总量,加水混拌均匀,建堆发酵。建堆后的第4天、第8天和第12天分别翻堆1次,第15天将发酵好的废菌糠再次称重,获得废菌糠发酵后与发酵前的比例(即湿料与干料的比例)以保证最终装袋后不同配方间菌包质量一致。最后按试验配方分别称取对应的干料,混合拌匀,以保证装袋后不同配方间菌包质量一致,含水量约65%。采用聚丙烯折角袋(17 cm×33 cm×0.05 cm),每袋装湿料800 g,并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在25℃培养室内进行菌丝培养。
1.4.1 菌丝生长状况比较
每个处理进行3次重复,每个重复接种50袋。接种2天后观察不同配方的菌丝萌发情况。当菌丝普遍生长至1/2袋时,观察菌丝的形态、粗细、色泽和长势,并统计不同配方的菌丝从接种至满袋所需的天数。
1.4.2 出菇比较试验
当菌丝满袋后,移入栽培室进行出菇试验。温度约20℃左右,湿度约为90%。经过10 d,子实体八成熟(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时观测不同配方秀珍菇子实体的生物学性状,包括子实体畸形率、单个子实体质量、菌盖直径和厚度、菌柄长度和直径。同时采收并统计每个处理前三潮菇的子实体产量,并计算每个配方的生物学效率,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秀珍菇菌丝生长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培养料配方秀珍菇菌丝生长状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 mycelial growth conditions of Pleurotus geesteranus in different substrate formulas
由表2可知,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秀珍菇菌丝生长状况不同,其中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和全新料(CK)配方上的菌丝粗壮、密集、色泽浓白,长势好,生长速度快,特别是配方3、配方2和配方4接种至满袋只需28 d~31 d,比全新料(CK) 快3 d~6 d;而配方6菌丝纤细、稀疏,色泽偏暗,生长速度较慢,接种至满袋需44 d,比全新料(CK) 慢10天。
不同废菌糠培养料配方对秀珍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培养料配方秀珍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fruit body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Pleurotus geesteranus in different substrate formulas
由表3可知,在培养料配方研究试验过程中,添加废菌糠栽培秀珍菇的子实体比使用全新料栽培的朵形大、菌柄粗壮、菌肉肥厚、商品性状良好。随着废菌糠添加比例的增加,子实体变大,单菇质量提高,且畸形子实体数也明显增加。
不同废菌糠培养料配方前三潮菇子实体平均产量统计见表4。
表4 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秀珍菇的前三潮子实体产量比较分析Tab.4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yeild of the first three flushes Pleuiotus geesteranus in different culture material formulas
由表4可知,不同废菌糠培养料配方的秀珍菇子实体产量存在明显差异。子实体前三潮平均产量以配方 4最高,为 271.3 g/袋,生物学效率为77.5%;其次是配方 3,平均产量为 268.7 g/袋,生物学效率为76.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配方4与配方2、配方3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配方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试验中配方4和配方3的子实体产量与CK的产量比均达到显著水平,特别是配方4达到极显著水平;配方1、配方2、配方5与CK产量差异不显著;配方6的子实体产量最低,仅为239.2 g/袋,与CK比产量减少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试验,当废菌糠添加比例小于20%时,秀珍菇子实体产量随着废菌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废菌糠添加比例大于20%时,秀珍菇子实体产量随着废菌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对于废菌糠栽培秀珍菇子实体产量而言,最适宜的废菌糠添加比例为20%。
废菌糠中富含前茬菇合成的菌体蛋白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使得培养料营养更丰富,可作为下一茬菇的有效养分被菌丝吸收利用[5]。利用废菌糠部分替代原料进行食用菌栽培可有效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净化周围环境,资源再利用,对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不同废菌糠培养料配方中的秀珍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当废菌糠添加比例大于20%,秀珍菇菌丝长势变弱,接种至满袋所需的时间变长,子实体畸形率提高,产量下降,这可能与培养料的理化性质有关,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废菌糠部分替代杂木屑进行秀珍菇栽培的模式切实可行,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