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勇
孙 勇
“靶向英语”首创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曾获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外语教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近20 篇。出版专著《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英语教学思与行》,应邀在浙江、山东、安徽、江苏等地上公开课或做讲座50余场。
光阴若水,点点滴滴都映照着生命之痕。时空漫漫,刻骨铭心皆为梦之汇聚。前行征程中的峰回路转,总有一些印记贯穿始终。回望走过的成长之路,教育给了我一番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是一段锲而不舍的旅程,也是一场始终不渝的奋斗,还是一次浴火重生的修炼。
1994 年暑假,师范毕业的我被分配到老家的一所乡村中学,教三个班的英语课。可是开学不到两周,学校又安排我兼任初三(3)班的班主任。和许多年轻教师一样,我在懵懵懂懂磕磕绊绊中摸索着前进,总觉得“经验不够,激情来凑”。
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大多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主动学习意识淡薄,迟到早退现象严重,班级比较松散。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几个男孩经常聚集在路边的厕所里,偷偷吸那种用纸裹老烟叶而做成的烟。由于我抓得紧,调皮鬼们竟然更换地点,跑到了校外的农田边抽烟,害得我好多次骑着“什么地方都响,就铃铛不响的自行车”去“捉”这些“烟鬼”。
成功的教育不该局限于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应该在于能够培养不断进步的学生。经过调研,我惊讶地发现那几个学生之所以偷偷抽烟,是因为学校的活动课他们无处可去,感到无聊无趣,在校园外溜达时被社会上的小混混教坏了(学校当时没有围墙和大门)。是的,野草疯长的小操场上,仅有的两个破旧篮球架子基本上被老师们占用了。孩子们不仅没有体育运动器材,还缺少像样的活动场地。于是,我会同团委的老师一起组织学生们清理杂草,在雨后松软的土地上踩踏出一块相对平整的“操场”。我们还恳请校长从杯水车薪的资金中挤出一点,添置了几个篮球和足球。每逢活动课,我就和几个年轻同事带上学生们一起踢足球(立两块砖头当作球门)、打篮球、跳绳,甚至和女生们一起跳皮筋。此外,体育组的老师开始组织班级之间的对抗赛,吸引学生们在校园内玩耍嬉闹。随着活动越来越丰富,那几个男孩不再溜出校园,也远离了小混混,最后顺利地戒了烟。
只要心中充满光,每个日子都能过得明亮。成功的教育也需要给予学生真诚的帮助。当时班上的55 个孩子都住在方圆3 公里之内。我利用两周的空余时间走访了每个家庭。我见证了许多家庭遭受的疾苦,也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或无奈。一个成绩很好的姜姓女孩有6 个姐妹,家里生活很苦。当她母亲从四处漏风的茅屋里尴尬地端出一个干瘪的树桩请我坐时,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由得为她的学业担心起来。果不其然,由于交不起学费,第二学期她没有准时来报到。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200 元帮她垫付了部分学费,又为她申请了助学金。这孩子后来上了高中,顺利地考取了一所师范大学,现在也成为一名教师了。
在那段资源匮乏、经济拮据的日子里,我努力做到“脑子里有班级,眼睛里有学生;肩膀上有责任,胸膛里有激情”。我真诚地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给贫困者垫付学费,给生病者买药,给住校者交伙食费……因此,我也不时收到那些孩子们真诚的回报——两根烤熟的玉米棒、一个煮熟的鸡蛋、从邻居家树上“偷”来的梨,还有写在纸上的悄悄话……
乡村中学的工作可谓波澜不惊,琐碎如绵绵细雨,纯洁似无瑕云朵,快乐如得见珍馐的孩童。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段平实的教育往事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如一幅画,似一束光,每每回想起来,我总能感到一丝温暖和慰藉。
在大学读书期间,我并没有为后期的教学工作储备好足够的专业知识,也没有持续提升英语学科领域的本体性知识。2001 年9 月初,由于县中的教学工作需要,我被调到那里任教高中英语。现在回想起来,县中既是我的受难之地,也是我涅槃重生之地。
相比成功而言,失败反而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和教训。由于长期没有接触高中英语教材,我的专业知识非常匮乏,无法满足当时的教学需求。我对“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和时态语态”等英语语法掌握得很不透彻,好多次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这导致我倍感挫败,心理上开始惧怕走上讲台。人往往容易“自我设限”,为“躺平”找理由或借口。我试图放弃挣扎,想重回初中工作,却遭到领导严词拒绝。现在想来,懒惰是我给自甘堕落的自己所找的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
面对挫败,我装出无所谓的样子。但是,水不激不扬,人不激不奋。校长在考试成绩分析会上的一段话让我醍醐灌顶:“有些人瞧不起那些认真钻研的老师,想凭借自己所谓的聪明来提升学生的成绩,总觉得认真教书的老师是笨鸟先飞。可是在我眼里,你只是懒惰,不肯作为!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你不敢像优秀的老师那样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因为你怕即使自己拼搏了也追不上他们。你甚至连尝试的胆量都没有……”我完全蒙了——校长说的“你只是懒惰……”反复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他说得对!我问自己:学生们用尽“洪荒之力”在学习,我难道就被几个语法知识难倒?那天晚上我对自己说,试试主动学习吧。我承认自己是一个骨子里相当有傲气的人,英语中不是有一句话“Believe that nothing is impossible”(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吗?我为什么不能试试?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我开始硬着头皮重学高中英语语法,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认真研读近五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你无法想象一个人面临的压力能把他的潜能激发到多么惊人的程度。
我是个不安分的人,可是那段日子里,却表现得无比沉稳和极具耐心。米歇尔·福柯说:“时间渗透进肉体之中,各种精心的力量控制也随之渗透进去。”我咽下了所有的呐喊,收起了所有的豪情,像一头“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黄牛,默默前行!我翻来覆去地把几十份高考英语试卷做了三遍,做第一遍时错漏百出;做第二遍时能够找回一点自信;做第三遍的时候,我开始条分缕析每一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当拼搏被拼命所取代时,英语语法变得越来越简单清晰,慢慢地演化为我教学中最擅长的部分了。坚持一定是人间伟大的品质。我用自己的努力和体悟验证了一句话: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尤须以精神对决、用意志较量。
课堂不仅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最佳空间。为了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我经常去听优秀同行的课,听一节模仿一节,不断学习,借鉴其优点,再结合学生的有效建议,我渐渐衍生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从不以教者自居,坚决摒弃“不把金针度与人”的褊狭心态,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关注学法指导。我基于学生的课程立场和课堂立场,提出了“靶向英语”的教学主张——倡导周目标“靶向”,转变教师角色;实施前置性学习,优化学习方式;鼓励开放性展示,改变课堂性质;追求从“提效”到“铸魂”,重建学生的精神宇宙。
我一直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摸索出了实用高效的学生“互相命题,彼此批改”的复习方法。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我任教班级的英语成绩不断攀升。在期末全县统考中,有个班级平均分达到了97.44 分(试卷满分100 分),创造了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纪录!昔日所有的失落、难过和艰辛都烟消云散,扎实的专业知识带给我更多自信、充实与快乐。从那以后,我不断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直到获得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除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外,我开始关注学校环境的优化和育人理念的提升,主动为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出谋献策。那段日子里,我的脑海似乎充满了试卷和课堂教学。长期的辛劳导致头发日渐稀少,但我仍然乐此不疲。可以用这样的语句来描述那段生活状态:“我被裹挟着向前奔跑,既无法呼救,又不愿放弃。”
在工作的前几年里,我能力很浅,经验不足,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教学教研成果和管理成绩,可谓是默默无闻。但我一直相信,只要志存高远,坚持用行动书写初心,做好平凡之事,一定能够得到上天的垂青。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1998 年10 月,我的儿子出生了。当时农村教师的工资由乡财政承担,拖欠大半年的现象非常普遍。贫困的我们每月菜金不足80 元,实在拿不出孩子的奶粉钱!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译林出版社主办的一份刊物面向全省中学英语老师征稿。我尝试着撰写了两篇文章,很快就收到了样刊和120 元的稿费!120 元可以解决孩子半个月的口粮,这对当时的我而言,是一笔巨款!于是,我兴奋地抱着“人家卖艺我卖文”的想法,开始为儿子的奶粉钱不断撰稿。当时学校有项教科研奖励制度,教师凭发表的论文(或文章)原件和稿费通知单可以在学校领到稿费三倍的奖金。有个月我收到了1200 元的稿费,喜滋滋地去会计室领奖金3600元——尴尬的是,学校账上总共也没有那么多钱!到了第二学期,我又意外地发现学校不声不响地取消了那项奖励制度。
时间无迹,奋斗有痕。尽管没有了学校的奖励,我还是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写稿!至今,我发表了200 多篇体裁不同、长短不一的文章。其中有40 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外语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上,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近20 篇。此外,我还出版了《英语教学思与行》(中国社会出版社)和《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两本专著。
那是,我的业余时间大多留给了读书和写作,用在班级管理上的时间非常有限。1999 年3 月,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班级管理的经验介绍,开始尝试班级管理改革。一个问题长期萦绕在我的脑海:如何把班主任从烦琐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我想,如果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班主任工作应该会变得轻松一点。现在看来,那是我无意中开展的第一个实验性课题研究了。
我学习魏书生先生的管理策略,为班级55名学生设计了55 个岗位,从值日班长到管理花草的“花长”、负责开灯关灯的“灯长”……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职。另外,我在大学期间学习过一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管理方案,印象比较深刻。我凭记忆对部分条目进行了细化和改良,移植到中学的班级管理中来。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商讨日常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对不同行为赋予不同分值,由轮值班长负责记录和整理。每个月底,我在统计好的评分表上填写意见,然后反馈给家长,方便他们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由于家校沟通顺畅,孩子们很在乎“父母和老师眼中的自己”,半个学期下来,所有学生的行为表现都有了明显优化。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孩子们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我把这个操作方案整理成文参加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意外地获得了德育类论文一等奖。虽然现在开展素质量化评比早就过时了,但在20 多年前,那是德育管理中值得称赞的一项创举。
上天总会垂怜每一个默默用功的人,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经过多年学习、反思和积淀,我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都得到了提升,我的课堂教学和教研成果越来越丰硕,学历也得到了提升。从2006 年起,我先后获得市优质课、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和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教研能手”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我还接受过4 次省、市教育电视台的采访,有两次报道的片段被央视节目选用。2014 年9 月,我幸运地获评江苏省高中英语特级教师——那时,我站上讲台刚好20 年。
不记得在哪儿读过这样的一句话:“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担心树枝会断掉,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持续更新的教学研究就是我的“翅膀”。我知道,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县城,无论在市区还是在省城,要想跟上教育的洪流,我必须放下所有荣誉和光环,怀“空杯心态”,秉持“教学靠本领打造”的观念,把持续学习作为一种修养、一种自觉、一种责任和安身立命之本,不断地给自己“补氧”和“充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名教师要想在教育路上行得稳、走得远,需要把崇德修身看作成功的基石。要想教好书,就要做好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经常剖析自我,反思并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回顾我的专业发展之路,从偏僻的乡村初中到省城名校,从普通的一线教师到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除了自身努力外,我必须感谢很多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江苏省第九批特级教师孟庆忠老师教会我如何挖掘论文选题,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开展小课题研究;国培班首届班主任胡明教授给我提供了向英国语言教学专家学习的机会,让我的教学理念得到持续更新、口语水平得以切实提高;中国药科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高考命题专家王成林教授鼓励我在完善中提高专业素养,努力做到正气充盈和自励坚定;淮安市教研室卞永成先生鞭策我要正心明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时刻保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本色;灌南高级中学原校长董虎先生激励我要见贤思齐,乐于奉献自己、勇于担当责任,做到立身于德和立言于真……这些事业上的贵人在我茫然无助时为我指点迷津,助我一臂之力,引领我走出了迷茫与困境,为我的专业成长指引方向,使我的学识底蕴、教学技艺、品行修养、视野胸怀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
有朋友问我,你干吗这么努力?我告诉他,努力是为了对得起珍贵的自己,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和权利,让身心有个安稳的栖居之地。也有朋友羡慕我说,四十出头就获得特级教师荣誉,评了正高级教师职称,真是人生的赢家。其实,每个人的成长之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畅。所谓坦途,所谓好命,不过都是坚持出来的柳暗花明。没有神的光环,作为教师的我们生来都很平凡。但教育生涯还很漫长,愿我们吃过的苦、受过的伤,都能转变为日后回报我们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