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旗,吴希颖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230)
西丽枢纽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枢纽区域是深圳精神的完美化身,是南山科技园和西丽湖自然区之间的理想衔接。南山区现状常住人口总量约149 万人,就业岗位约104 万个。现状全方式出行总量约414 万人次/日,其中内部出行约289 万人次/日,对外出行约125 万人次/日(单向)。过境交通需求约82 万人次/日(单向)。对外出行中,东西为主,交通需求与流量巨大。如图1 所示,其中往福田,罗湖方向出行量最大,约46 万人/日,宝安及以西方向约43 万人/日。
图1 深圳市交通出行期望分布
南山区现状内部出行,以地面交通为主,道路承载力有限。现状机动化交通出行总量约219 万人次/日,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约占53%,其中,地面公交约34%,轨道约19%,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如图2 所示,小汽车承担比例约47%,在机动化出行中比例较高。
图2 机动化出行比例
西丽枢纽周边片区,因过境交通占用大量交通资源,片区路权分配欠缺,导致转换节点较为拥堵。如图3 至图6 所示,其中:广深高速、南坪快速主要是过境交通,对西丽枢纽片区服务有限。沙河西路交通流量90%以上为过境交通,研究片区对外出行比例低于10%。南海大道交通流量90%以上为过境交通,研究片区对外出行比例低于10%。留仙大道交通流量85%以上为过境交通,研究片区对外出行比例低于15%。北环大道交通流量95%以上为过境交通,研究片区对外出行比例低于5%。
图3 北环大道流量分布
图4 南海大道流量分布
图5 沙河西路流量分布
图6 留仙大道流量分布
预测西丽枢纽片区客流出行方式以轨道交通为主,地面交通为辅。如图7、图8 所示,轨道交通约占机动化出行方式53%,小汽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0%左右。
图7 片区全方式出行结构图
图8 片区机动化出行方式结构
未来片区方向分布主要是南部高新区、南山老城区等,宝安等西向客流及罗湖福田等东向客流比例也较大,如图9 所示。预计高峰小时全方式交通生成量约10.6 万人次/h,其中内部出行约13%,外部出行约87%。
图9 核心区出行方向分布图
根据规划目标,片区未来开发规模将达到360 万平方米。结合现有道路资源分析,未来主要集散、转换通道可能出现较大面积拥堵,具体如下:
宝深路形成了长度超过1.2 公里的F 级(堵塞状态)路段,对片区交通与南坪快速、广深高速的衔接产生很大影响;站东路、同乐路、沙河西路、南海大道等路段拥堵进一步加剧,部分路段服务水平由E 级下降至F 级。
预测片区与枢纽建设后道路饱和度如图10 所示,部分节点已达到饱和,需梳理和调整整个区域交通功能,从全局交通考虑,优化立交节点,完成顺畅交通功能转换。
图10 360 万平方米开发规模道路运行测试
针对现状问题,结合未来片区开发需求,本文提出完善区域路网体系,构建区域“六横三纵”干线道路网络系统,如图11 所示。其中六横:1 留仙大道,2 茶光路,3 南坪快速,4 广深高速,5 宝深路,6 北环大道;三纵:1 南海大道—同乐路/南光高速,2 同发路—科苑路,3 沙河西路。
图11 总体道路规划
对于痛点矛盾,提出以下三点规划解决思路:
(1)区域扩容、节点分散:向沙河西路分散高快速转换节点,将匝道与集散通道合并设置在枢纽南侧,优化龙珠立交,全方位提高区域交通容量。
(2)站城一体、立体分离:如图12 所示,为了既增强过境交通能力,又减少割裂枢纽片区,在片区周边规划五条交错下沉的立体分离式道路,结合城际和地铁站线进行一体化设计,支撑枢纽片区的高强度开发,实现站城融合。
图12 道路规划优化方案
(3)多向专道、快速进出:如图13 所示。以枢纽东西两侧的“双C”为焦点,规划立体的双环逆指针专属通道,将内外道路构建成四横四纵的集散专道系统,又兼顾多个方向的道路转向需求,结合智能化手段,引导出租车、大巴车、私家车进出各层交通设施场库,互不干扰,流线清晰顺畅。
图13 流线组织分析
枢纽建设以高效合理的交通组织为根基,支撑高定位、大流量的未来发展要求。本文通过以西丽枢纽周边道路规划研究为例,面对西丽片区发展的多重压力,重点提出区域增容、节点分散、站城一体、立体分离、多向专道、快速进出的多层次道路规划研究方案,为片区和枢纽发展扩容提质。助力西丽枢纽成为全天候的全球目的地,吸引旅行者、城市用户、专业人士和深圳市民的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