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泰彪,朱新荣,张财祯,陆长斌
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甘肃兰州 730080
奶牛乳房炎,通常是由机械损伤、微生物侵入、化学或者物理损伤造成的乳房炎症,而这其中又以微生物入侵造成的乳房炎占据绝大多数,是困扰奶牛养殖企业的头号疾病。干奶期是指对预产前40~60 天的泌乳牛停止挤奶,让奶牛乳腺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修复乳腺细胞,进行下一胎次的泌乳准备[1]。产后100 天内的新发乳房炎有超过60%的是由于干奶期的不当护理而造成的感染[2]。在干奶期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和进行乳腺保养以及乳房炎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下个泌乳期内乳房炎的发生率[3]。
干奶期乳房炎的防治:一方面是消灭存在于乳腺中的细菌,一方面是防止新的病原菌感染。通常所用的方法是使用高浓度的长效抗生素(干奶药),对存在于乳腺中的细菌进行杀灭,同时预防环境细菌的侵入。奶牛在干奶期乳头管会形成角蛋白栓,以预防外界细菌的入侵,但在干奶初期(角蛋白栓还未完全形成)和干奶末期(角蛋白拴脱落),乳头管存在封闭不严的可能,是整个泌乳周期感染率的2~12 倍[4],为了预防这一情况,常借助乳头内封闭剂,以在乳头管内形成一道物理屏障替代乳头栓,阻止病原菌的入侵,达到预防乳房炎的目的[5]。
但关于乳头封闭剂的使用在牧场的生产实践中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并没有得到奶牛养殖企业的广泛认可,本文开展了乳头封闭剂和不同干奶药品的联合使用对产后乳房炎的预防试验,以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1.1 试验动物
在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选择635 头体况、年龄接近,体重在600~700 kg的干奶期奶牛,并在相同饲养环境下饲喂相同日粮。
1.1.2 试验药品
(1)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奶期):按C43H51N3O11计0.1 g/5 mL,5 mL/支;安莎霉素类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6]。
(2)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干奶期):按C19H17N5O7S3计0.5 g/10 mL,10 mL/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效果。
(3)次硝酸铋乳头内封剂:4 g/支,主要成分65%碱式硝酸铋。
(4)LMT兰州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原液):1∶3蒸馏水稀释,和乳样按照1∶1比例摇匀,根据凝集物的多少和性状进行判定。体细胞数为40万个/mL以上时,判断为阳性。
1.2.1 试验分组和干奶操作
将645 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1组(161 头):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乳头封闭剂;2组(109 头):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乳头封闭剂;对照组(365 头):只使用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不使用乳头封闭剂。
奶牛挤奶结束后,用酒精擦拭纸擦干净乳头,将干奶药品注入乳头,轻轻按摩乳房,使药品快速扩撒到乳池;用封闭剂的牛只,注射完干奶药品后,单独在乳头孔端注入封闭剂。使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药浴,完成干奶。
1.2.2 结果观察
(1)对产后7~10 天新产奶牛的牛奶进行体细胞数检测,40万个/mL以上标记为阳性,0~40万个/mL标记为阴性;
(2)统计产后60 天内奶牛的乳房炎发病头数;
(3)统计产后90 天内奶牛的乳房炎发病头数;
(4)分别统计产后第30天、第60天和第90天奶牛的产奶量。
1.2.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使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用SPSS2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产后7 天1组和2组的体细胞数阳性率分别为10.56%和10.09%,对两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有乳头封闭剂和无乳头封闭剂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37%和14.52%,有乳头封闭剂较对照组阳性率下降4.15 个百分点,卡方检测显著性为0.121>0.05,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P>0.05)。乳头封闭剂降低产后牛只体细胞数的试验结果与McParland(2019)[7]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表1 产后7 天体细胞数检测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1组和2组在产后60 天的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4.35%和3.67%,差异不显著(P>0.05),使用封闭剂较对照组60 天乳房炎发病率降低了35.40%,卡方检测显著性为0.218>0.05,差异不显著(P>0.05)。使用封闭剂组较对照组产后90 天乳房炎发病率降低40.21%,卡方检测显著性为0.027<0.05,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结合乳头封闭剂可以明显降低产后乳房炎的发病率,与Runciman等(2010)[8]研究中封闭剂结合抗生素可以减少乳房炎发病率的结果相符。
表2 产后乳房炎发病跟踪结果
本次试验中分别对产后第30天、第60天和第90天奶量进行了跟踪记录,并将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分组进行平均数T检验(表3)。在产后奶量统计中1组和2组的产奶量在各阶段的均值差均小于1 kg,且在第30天表现为1组大于2组,其余阶段为2组大于1组,与其均值的T检验结果P值均远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在不同的抗生素结合乳头封闭剂对产后乳房炎的发病无影响,对产后的产奶量也无影响。在乳头封闭剂组和对照组的均值分析中,可以看出均值的差异也小于1 kg,且P>0.05,差异不显著;这与Golder等(2016)[9]单独使用抗生素或结合封闭剂干奶对产奶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的结果相同。
表3 产后奶产量分析
本试验使用乳头封闭剂较无乳头封闭剂组产后7 天的体细胞数阳性率和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均有降低趋势,对预防产后乳房炎有着积极的意义;两种抗生素在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效果上几乎无差异,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牧场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选择针对性更强的抗生素。在生产中,通常认为乳中体细胞数和牛群乳房炎的发病率与奶牛的产量呈负相关,而在本次试验过程中,乳头封闭剂的使用虽然降低了体细胞数和乳房炎发病率,但是对产奶量并无影响。
张慧琳等[10]和萨丽塔娜提等[11]的研究表明,患有隐性乳房炎的牛只会降低10%~20%的产奶量。本次试验也可证明,在干奶期,抗生素配合乳头封闭剂可以显著降低高体细胞数牛只的产后体细胞数,降低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的发生[7,9,12]。因此干奶期,联合使用抗生素加乳头封闭剂,可以更好地预防产后乳房炎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在McParland等[7]的研究中,如果牛奶体细胞数<20万个/mL,乳房炎防控效果较好的情况下,单独使用乳头封闭剂或乳头封闭剂联合抗生素使用,对乳房炎的发病率和产奶量的影响无差异,因此在管理上较为优秀的牧场中也可以参考该研究结果,即单独使用乳头封闭剂进行干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乳头封闭剂作为乳头蛋白栓的替代物,比起乳腺缓慢形成蛋白栓的过程有着快速封闭乳头的优势,但是常用的乳头封闭剂的主要成分为次硝酸铋,属于惰性物质,无法在机体内分解,改变了乳腺的自然生理过程,是否会造成其他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