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优化策略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2022-09-03 01:42汪敏
科技风 2022年24期
关键词:双高教师队伍素质

汪敏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培训、学习,需要有系统化的工作部署,需要贴近新时代背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跨专业知识不足”“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不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基于这些问题,有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跟不上其他教师,跟不上高职教育的发展。实施“双高”之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开始迎来更好的外部环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自主学习,不再出现“知识跟不上”“能力跟不上”等问题,在综合素质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一、“双高”背景介绍

2019年,国家正式启动“双高计划”,简称“双高”,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以及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高职院校陆续进入改革阶段,掀起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浪潮。为了更好地推进“双高计划”,相关院校、教师要形成正确认知。对“双高计划”的理解,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在“双高计划”中,国家重点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将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放在紧急位置,纠正“职业教育没有难度”“职业教育没有前途”等落后观念,强调结合新时代背景,制定符合实情的高职院校管理体系、教育体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突出高职院校在育人方面独特的优势、独特的价值,让高职教育绽放光彩,为学生成才而服务,帮助社会主义建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二,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在“双高计划”的具体内涵中,强调打造高质量的专业。高质量的专业包含很多标准,意味着许多专业要改革,要融入新资源、呈现新面貌。这样的倡议,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良好氛围,高职院校可以集中力量,加强专业建设。而且,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资源建设与学术研究也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取得更多突破。从这个角度来说,抓专业建设,其实就是在抓源头,可以带动各个环节的育人工作;第三,关注高职学生个人发展。打造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塑造高水平的专业,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学习好”“就业好”。由此可见,“双高计划”的实施,核心思想还是“促进学生发展”。对于学生来说,紧跟国家“双高计划”,可以迎来很多新的机会,包括学习机会、实习机会等,有利于学生改变认知、走出不自信,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技能,具备某个领域的突出能力,真正重新出发,坚定人生的奋斗方向。

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整体规划中,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改革。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来说,要以“双高”为导向,自主提升个人认知水平,掌握以新技术和新媒体为载体的教育模式,适应国家“双高”要求,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专业、高质量的教学。

二、“双高”背景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实施“双高”之后,高职院校内部正在发生一系列转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适应新的要求,同时,可以享有新的机会、新的氛围。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积极融入,把握这次自我提升的机会。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提出新要求

正式提出“双高”,代表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希冀,高职院校要认真领会“双高”内涵,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上的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关注教学质量,想办法实现进步,包括资源进步、方法进步、管理进步等,通过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响应国家“双高”号召;第二,师德上的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重视个人德行,向学生传递积极的语言、行为,让学生看到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乐于接受教师指导。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多一些耐心和责任,发掘学生敏感的一面,帮助学生调节内心矛盾,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创造新机会

基于“双高”政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迎来一系列机会。比如,为了更好地落实“双高”相关工作,高职院校要强化教师培训,关怀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创造更多稳定的培训机会。每一次培训,都是一种学习,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接触先进的外部信息,反思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树立新的育人观念。再比如,以“双高”为导向,高职院校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将从整理管理出发,检查硬件、软件的配置,积极改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条件,支持教师尝试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以新科技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直播远程教学”等。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实现自己的“创新型教学计划”,挑战一些陌生领域,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

(三)营造新氛围

伴随着“双高”政策,高职院校内部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举例来说,为了打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详细分析专业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鼓励教师发散思维,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研讨会,是一种交流,是一种反思,可以活跃教师思维,调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掀起一股专业建设的热潮。而且,在研讨会中,可以设置一个“模拟展示环节”,供教师展示个人想法,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具体化,以“短视频”“情景剧”“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给其他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模拟展示”可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一种心理期待,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自己,分享自己的工作喜悦。教师队伍的积极性越高,专业建设的步伐越快,有利于营造一种“不断超越”“勇于改革”的校园氛围。

三、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跨专业知识不足,教学的延伸性不够”“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新工具”“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具体来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专业知识不足

从知识应用的角度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往往与多种知识相融合,共同发挥作用和价值。目前,有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耕于本专业知识,不关注基础的跨专业知识,造成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比如,当学生提出跨专业方面不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可能难以解答,或者只能简单地进行分析,不够专业、细致。久而久之,学生对跨专业领域的兴趣,可能会减退,不再与教师进行互动。再比如,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工作情况,需要调用跨专业知识。但问题在于,教师难以提供跨专业解决方案,学生只能消耗大量时间去摸索。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越多,越难保障教学与管理质量,不利于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育人计划。

(二)创新能力不强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创新能力不强,可以体现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首先,不愿意创新教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不同的心理活动,课堂上的情况,会跟随这些因素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有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长期采用相同的教案,不愿意创新教案。守旧的教案,很难激起学生好奇心,很难调动课堂氛围。其次,不愿意创新模式。谈及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授课模式,有些学生非常熟悉。基本上,学生不用听,就知道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学生不用看,就知道教师如何进行演示,包括作业,也是固定的模板。在信息化大环境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可以找到很多切入点。只不过,在创新意识和能力上,有些教师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难以实现创新计划。

(三)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在课堂之外,有些学生会遇到难题,思维被困在某一个领域,始终走不出来。也许,只是一个提醒,学生很快就能突破思维困境,问题在于,有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并不关注课堂之外的诉求,认为自己只是课堂上的老师,不需要走进学生的课外生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使在课堂之外,教师仍然是教师,师生之间不应该有遥远的距离。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职业素质,主动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在实习期间,有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直在从事边缘性的工作,没有真正走上讲台,没有真正与幼儿对话、与家长对话。出现这种现象,说明高职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没有用心地去了解。实习不只是一种形式,学生不只是需要一个实习机会,更需要有质量的实习指导,更需要有真实的体验。在安排实习工作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多一份责任感,为学生争取机会,真正体现出师者的职业素质。

四、“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策略

在“双高”背景下,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分清主要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教师跨专业知识、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每一项工作都要与“双高”背景结合起来,顺应高职教育改革趋势。具体来分析,包括以下几点。

(一)基于“双高”背景,加强教师跨专业知识

在“双高”的指导下,高职院校要重视教师队伍的跨专业知识,帮助教师适应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解答跨专业方面的疑难问题。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召集教师,开启“学前教育跨专业教师队伍交流会”,以“跨专业知识分享”为主题,对跨专业知识进行梳理、整合,编辑成系统化的教育资源,增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跨专业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跨专业知识竞赛”,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合作,搭建知识竞赛A组、B组,以小组竞争的形式,抢答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抢答,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积极地请教问题,主动分析跨专业知识体系,并认真聆听其他专业教师的解题思路,掌握“举一反三”“逆向思考”等答题技巧,灵活运用跨专业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水平。

(二)结合“双高”内涵,培养教师创新能力

结合“双高”内涵,新时代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高职院校要重点培养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一方面,积极创新教案。正式教学之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发起“兴趣课堂线上征集活动”,了解学生心中的兴趣课堂,搜集学生的合理建议,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科学的教案,确保每一次的教案有针对性、有创新性。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锻炼,教师可以养成定期创新教案的习惯;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提供设备、场地、技术支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上的探索。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学前教育多媒体教学中心”,设置教学区、实训区,既可以用于日常教学,也可以用于跨专业交流、校企交流。教师队伍的创新想法,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心逐一实现。

(三)立足“双高”要求,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立足“双高”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不断进步,展现出更高的综合素质。那么,高职院校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素质”双维度考核体系,分别考核教师队伍的教学情况、素质情况。在素质考核中,可以将教师个人素质细分为不同层级,如优秀级、良好级、合格级、不合格级,直接关联教师个人的薪资、晋升,让优秀级的教师有更多晋升机会,让不合格级的教师迎头赶上,提醒每位教师时刻保持高要求,抓好教学工作,抓好个人素质,在各个维度都达到优秀级。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设置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教师激励奖”,专门从素质维度,评估教师的教学表现、管理表现,认可教师在素质维度的带头作用、积极影响力。设置该奖项之后,每一位教师的素质情况都可以具体化,教师不再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可以有努力的方向。尤其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会更加有同理心,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规划教学工作。总体来说,无论是“双维度考核”,还是“高素质教师激励奖”,都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重点抓几个方面:(1)基于“双高”背景,加强教师跨专业知识,鼓励教师开发第二课堂;(2)结合“双高”内涵,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倡导信息化教学模式;(3)立足“双高”要求,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在思想和精神上引导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拥有良好的外部条件,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能过于依赖这些条件,要主动进行自我提升,为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榜样。

猜你喜欢
双高教师队伍素质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