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梅 王小婷 贾 取 黄妍珊 商园园
(1.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101;2.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学,广东 深圳 518102;3.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107;4.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实验学校,广东 深圳 518101;5.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广东 深圳 518101)
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兴起和深入系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积极情绪、积极品质的培养和提升,近年来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更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多维度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三个特点。[1]家喻户晓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曾提出“投入”即心流(Flow)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流”这一概念由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是指人们在专注投入某项活动时,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与周围环境变化的这种体验。[2]可见,心流体验与主观幸福感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3]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4]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幸福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不仅关系着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发展。[4-5]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加大,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低成就感、低满意度、倦怠感强等现实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有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同时职业倦怠是教师的认知幸福感和情绪幸福感的负向预测因素。[6]因此,增强教师的心流体验、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降低职业倦怠是一项重要任务。
已有的研究项目认为,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众多,包括教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等人口学因素以及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物质因素。[5,7]此外,还有研究着眼于管理学的角度,发现学校的组织管理氛围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等密切相关。[8-9]因此,本研究也将相关人口学变量和组织管理氛围纳入分析的范围。本研究还认为能否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工作和生活中能否感受到各种心流体验,即在工作生活中是否能产生更多的心流状态。然而,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学者专门研究心流体验的并不多,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的则更少。那么,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心流体验现状如何呢?分别与哪些因素相关?如何激发中小学教师更多的心流体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共收集到深圳市宝安区529位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数据。其中男教师161人,女教师368人,分别占比30.4%和69.6%;年龄25岁及以下58人、26—35岁252人、36—45岁144人、46岁及以上75人,分别占比11.0%、47.6%、27.2%、14.2%。
(1)Bakker工作心流量表。本量表共13个项目,包括专注、工作享受、内在工作动机三个维度。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各维度及总分得分越高,表示心流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3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专注0.89,工作享受0.96,内在工作动机0.83。
(2)学校组织管理氛围问卷。学校组织管理氛围问卷是在社会系统论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学者霍伊编制的组织健康指标(OHI)和我国学者潘孝富编制的组织气氛量表中的学校管理维度进行改编的。[10]问卷包括领导威信、领导关怀、领导作风、制度建设、管理系统性5个维度,18道题,采用Likert 5点记分法。在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
本研究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在本研究中,就宝安区529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学教师心流体验总体得分为45.63±8.24,均值介于39—52之间。其中:专注维度得分为13.95±3.13,均值介于12—16之间;工作享受维度得分为14.11±3.10,均值介于12—16之间;内在工作动机维度得分为17.57±3.47,均值介于15—20之间。可见,中小学教师的心流体验总分及各维度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详见表1)。
表1 中小学教师心流体验及各维度的描述统计(M±SD)
续表1
一是中小学教师心流体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中小学教师的心流体验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从心流体验总体得分来看,中小学教师不同人口学变量群体间的差异如下:年龄在36岁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下的教师(F=6.30,P<0.001);已婚教师显著高于未婚教师(F=7.03,P<0.01);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教龄在15年以下的教师(F=3.16,P<0.05);学校中层及领导显著高于普通教师(F=3.46,P<0.05);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显著高于语文教师(F=1.96,P<0.05);每周课时在5节及以下的教师显著高于6节及以上的教师(F=2.40,P<0.05);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显著高于二级教师(F=1.41,P<0.05);每月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1.5万元以下的教师(F=3.18,P<0.05)。
从专注维度看,中小学教师不同人口学变量群体间的差异如下:36岁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下的教师(F=3.59,P<0.05);已婚教师显著高于未婚教师(F=3.25,P<0.05);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F=1.81,P<0.05);月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月收入在1—1.5万元之间的教师(F=2.49,P<0.05)。
从工作享受维度看,中小学教师不同人口学变量群体间的差异如下: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t=1.89,P=0.06,边缘显著);年龄在46岁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年龄在45岁及以下的教师(F=5.02,P<0.05);班主任教师显著低于非班主任教师(t=-2.76,P<0.01);已婚教师显著高于未婚教师(F=3.17,P<0.05);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教龄在15年以下的教师(F=1.83,P<0.05);学校中层及领导显著高于普通教师(F=2.96,P<0.05);音体美教师显著高于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教师(F=3.62,P<0.01);每周课时在5节及以下的教师显著高于6节及以上的教师(F=3.93,P<0.01);初中教师显著高于小学教师(F=2.09,P<0.05)。
从内在工作动机维度看,中小学教师不同人口学变量群体间的差异如下: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t=1.99,P<0.05);年龄在36岁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下的教师(F=5.90,P<0.01);已婚教师显著高于未婚教师(F=9.75,P<0.001);教龄在6—10年的教师和20年以上的教师均显著高于教龄在5年及以下的教师(F=3.88,P<0.01);学校中层和领导显著高于学校职工和普通教师(F=3.46,P<0.05);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均显著高于语文教师(F=2.02,P<0.05);每周课时在5节及以下的教师显著高于6节及以上的教师(F=3.18,P<0.05);初中教师显著高于小学教师(F=2.35,P<0.05);副高及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二级教师(F=1.63,P<0.05);每月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1.5万元以下的教师(F=2.81,P<0.05)。
二是中小学教师心流体验影响因素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首先,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探究学校组织管理氛围各维度与中小学教师心流体验总分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领导威信、领导关怀、领导作风、制度建设、管理系统性等维度均与心流体验总分及其各维度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详见表2。
表2 学校组织管理氛围与中小学教师心流体验的相关分析
其次,分别以心流体验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学校组织管理氛围的各维度为自变量,以存在显著差异的人口学变量为控制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人口学变量及学校组织管理因素对中小学教师心流体验的影响。结果显示:领导威信和领导关怀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心流体验总分(F=66.70,P<0.001),共可以解释33.7%的变异量;领导关怀和领导威信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专注(F=26.05,P<0.001),共可以解释13.0%的变异量;领导关怀和领导威信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工作享受(F=46.88,P<0.001),共可以解释30.9%的变异量;领导关怀、管理系统性、领导威信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内在工作动机(F=38.96,P<0.001),共可以解释34.4%的变异量,详见表3。
表3 中小学教师心流体验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学校管理氛围,特别是领导关怀、领导威信和管理系统性是影响教师心流体验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学校领导要从以往管理者和决策人的身份进行转变,尝试采用变革型领导理论。相比其他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更能激发下属对工作的内在动机和热情,帮助下属对未来形成积极乐观的展望,因而具有突出的情感激励和精神提升作用。[10]变革型领导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威信,做到公平公正,以身作则,具有让普通教师心悦诚服的能力,能够赢得教师的信任与尊敬。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激励教师去变革和创新。评价机制学科化,教师职业具有鲜明的创造性,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学校管理中如果搞“一刀切”的模式,只看重考试科目,评优评先过分偏移,会极大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教师才能的施展。第三,普通教师具有话语权。学校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场所,其管理也应该让普通教师参与其中,教师以主人翁的角色带着高度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才能体会到与学校前途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才能促进其获得更强的心流体验和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话语权和沟通应该是层级化与扁平化相结合,学校应该建立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第四,人性化管理,轻人文重规则、重人文轻规则皆不可取,学校管理应关注普通教师,包括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充当教师的职业领路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更多条件,教师学科培训项目系统化,蓝青工程、雏鹰计划、师徒结对等,做好教师的人生导师,为教师的身心和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和帮助。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仍需扎实推进。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要把时间还给教师,学校要杜绝各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坚持分类治理、标本兼治,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11]
我们认为,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精简会议及各种表格、评比、比赛等,学校管理工作应该是重内容而非重形式,改革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智慧校园、云平台等信息化管理辅助教师工作。第二,放松甚至取消教师职称及编制政策。收入受职称和编制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自卑,主观幸福感降低,可以放松教师入编的条件,增加考试机会;适度增加晋升职称比例,让教师不再为编制和职称担忧。第三,分工界限清晰有度,教师职责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育人工作,在部门工作出现交叉时,需要清晰的分工界限。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减轻教师过重的非教学负担,让教师聚焦教书育人主业,不必为杂务杂事烦心,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质量。[11]
通过各种方式丰富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生活,特别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工会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或邀请专业人士为教师进行减压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正念体验、舞动治疗等,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专业的、支持性的社会资源,如社区/机构心理咨询等,为教师的身心提供舒缓的港湾。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职业幸福感。首先,学校领导要注重打造与普通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尊重理解教师,维护教师的声誉,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看见教师取得的成绩和为学校的付出;其次,学校领导要注重维护普通教师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教师互帮互助的机会,忌拉帮结派,努力形成相互尊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