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晓艳 宋煜阳
1.习题内容。
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
2.能力指向。
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通过一个简单物体不同位置(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辨认出不同位置看到的相应图形,体会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的形状图可能是不同的。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3.学情分析。
对城区小学59 名学生进行了后测。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人物与观察对象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空间想象、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正确辨认从左面、右面两个侧面看到的图形,反映出学生对于左、右两侧没有明显标记的物体辨认存在一定困难,缺乏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1.习题内容。
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到的? 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2.能力指向。
根据情境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经验,是否能通过想象,唤醒自己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表象,作出正确的判断。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3.学情分析。
此题有90%的学生回答正确,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经验,有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10%的学生回答错误,主要原因是学生判断相对面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存在困难,如有学生将左、右两侧观察到的形状搞混,导致与正确答案刚好相反,还有学生将前、后面观察到的形状搞混。还有学生出现了重复写序号的现象,如将应该写序号③的括号处,分别重复写了序号④和序号②,其他三个位置序号均正确。
1.习题内容。
下面第( )组图是聪聪看到的。
2.能力指向。
同时观察两个物体,判断其形状及相对位置关系。考查学生能否从“自我方向”的观察视角转变到“相对方向”的观察视角,也就是要求学生要以图中人物的视角为参照点进行观察,辨认出两个物体的形状,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
3.学情分析。
近四成学生出现错误,主要集中①③号错误答案的选择。根据学生选择的具体情况,划分为以下4 种能力水平,如下表。
水平层次具体表现水平0 题意不理解,空着不选水平1 只会以“自我”的方向为参照点进行辨认。下面第(③)组图是聪聪看到的。水平2能以与“自我”方向相反的人为参照点进行辨认,但只关注到单个物体的形状,不会关注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下面第(①)组图是聪聪看到的。水平3能以与“自我”方向相反的人为参照点进行辨认,而且还能关注到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下面第(②)组图是聪聪看到的。
1.精心选择观察物,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观察经验。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物体作观察物,能有效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物体的大小选择要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物体过大时不利于学生把握对整个面的整体表象,物体过小时因为观察者可以同时看到该物体的多个面,就不利于单个面的形状观察。学生对于侧面图形的观察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物体形状相同,只是方向不同的两个侧面,很容易混淆,不易区分。建议在这两个侧面上作出明显的标记,如第一题中的卡通人物,可以在它的一只耳朵上加一个发卡,这样便于学生根据物体标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
2.有效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外,还要进一步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闭眼想象、手势比画、语言表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将所看到的图形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形表象。特别是针对不易区分的左、右两个侧面看到图形,让学生根据物体本身的特征和标记进行辨认,还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观察者的那一面去观察,利用手势进行比画,以此来说明物体的脸、手或腿朝向哪边,借用动作帮助记忆物体的某个部分的方向。
指导学生观察两个物体时,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利用左、右手来标识区分两个物体,让学生通过动作感知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真正实现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