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旦文
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如何有效地建立“1 毫米”的表象呢?
1.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 毫米吗?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2.看一看:观看微课,看看1 毫米的自我介绍。
3.说一说:还能找到不同的1 毫米吗?
4.记一记:“1 毫米”到底有多长,把它的长度记在大脑中。
1.估一估:(智慧卡、笔芯盒、1 分硬币、正方体、1 元硬币)谁的厚度最接近1 毫米?
通过观察验证发现智慧卡和1 分硬币的厚度最接近1 毫米。
2.比一比:借助智慧卡帮助记住1毫米的长度。用手指捏住智慧卡后慢慢抽出,看手指间的距离并记在心中。再用手指比划1 毫米,用智慧卡放进去检验一下。
3.说一说:对1 毫米有什么感受?
4.画一画:学生在线段中截取1 毫米的长度。并同桌互相验证。
5.找一找:生活中的1 毫米。
(实物展示:银行卡、身份证、10 张A4 纸、光盘)
1.叠一叠:感知几毫米,体会累加思想。
(1)1 张智慧卡厚1 毫米,那么2 张厚几毫米?3 张呢?
小结:每次增加1 张智慧卡,依次就是2 毫米、3 毫米、4 毫米、5 毫米。也就是几个1 毫米累加就是几毫米。
(2)用手势比划5 毫米的长度,并记一记。
(3)再增加5 张智慧卡呢?用手势比划一下。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10 毫米的累加,如2 个5 毫米叠加或者10个1 毫米叠加。
2.试一试:眼力大考验,培养估测意识。
(1)先估一估,再填一填。
images/BZ_45_1617_906_1811_1206.png估一估1 元硬币的厚度 ( )毫米笔芯盒的厚度 ( )毫米正方体的高度 ( )毫米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查你估计的准不准。
(3)反馈:引导学生用尺子量测或用几毫米估测发现三个物体的厚度分别是2 毫米、5 毫米、10 毫米。
“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小,平时接触也不多,因此1 毫米长度观念的建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教学时,借助多样的素材,创设多元的活动,经历找、看、比、说、画等操作体验,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更有效地建立1 毫米的直观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