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琼 张 于 陈 媛 林吉怡 吴林静 温红梅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等引起急性胸痛的心脏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不断攀升[1-2],胸痛中心的成立使之极大改善[3-4]。护士在胸痛中心运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胸痛患者的紧急救护配合过程较为紧急、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可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对患者治疗效果起到积极作用[5]。我国胸痛专科护理发展起步晚,各地区、各医院对护士的培训不一,且目前没有统一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科学、统一的胸痛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柯氏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培训领域常采用的经典评价模型之一,具有说服力强且评价系统完整的特点[6],可为胸痛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考核评价提供一定方向。因此,本研究以柯式模型为基础构建培训效果的评价体系,以期为胸痛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提供参考。
1.1.1文献回顾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HINAL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书籍、专业网站,检索时间为2000-01-01 至 2021-03-01,纳入与胸痛专科护士培训评价的研究论文、政策文件、制度标准等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和提炼,对指标内容进行筛选,初步提取74个条目。
1.1.2柯式模型理论研究 柯式模型根据评价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的评价分为四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6]。该模型依据行为学的研究结果,由表及里,评价循序渐进,从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到组织绩效的改善。本研究将文献回顾筛选的74个指标按照柯式模型的4个维度进行归类整理,同时将本研究前期构建的《胸痛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7]也纳入进行归类分析,初步形成68个条目。
1.1.3名义小组技术 本研究中参与名义小组技术[8]的专家共6名,均为我国在胸痛护理领域工作超过10年的护士。专家年龄分布:40~50岁4名,51~60岁2名;从事胸痛护理领域的工作年限均>14年;学历:硕士3名,本科3名;职称:正高级2名,副高级4名;护理管理6名,护理教育6名;地域分布:北京、上海、广东各1名,福建3名。会议通过会前介绍、生成想法、记录想法、澄清想法、投票表决5个步骤进行。在本研究中,仅确定平均得分≥3.5的相关指标。最终确定初级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6项,三级指标55项。
本研究根据德尔菲专家遴选要求[9],制定以下标准。(1)学历在本科及以上,职称在主管护师及以上;(2)在心血管护理领域工作时间≥9年;(3)有较高积极性,愿意参加函询;(4)未参加名义小组会议。根据标准选取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黑龙江、湖南、甘肃、河南、广西、福建符合要求的14名专家。
2021年4月~5月实施2轮专家函询。以邮件的方式向专家发放函询问卷,问卷中各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保留符合重要性评分均数>3.50和变异系数<0.25的指标[10],结合专家的修改意见建议进行小组讨论修改,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的积极性[11];以均数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权威程度(Cr)可衡量结果的可靠性,Cr=(Ca+Cs)/2,Ca为专家的判断系数,Cs为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10];变异系数(CV)与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14名函询专家包括硕士6名,本科8名;正高级职称6名,副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2名;护理部主任3名,科护士长4名,护士长6名,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办公室主任1名;护理管理13名,临床护理13名,护理教育4名,胸痛中心认证1名;工作年限≥30年3名,21~30年7名,15~20年1名,<15年3名。
专家的积极程度用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第1轮发放函询问卷14份,回收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第2轮发放问卷14份,回收问卷13份,有效回收率为92.86%。
本研究2轮专家的Cs分别为0.871、0.886,Ca分别为0.929、0.925,Cr分别为0.900、0.905。Cr≥0.7即认为函询结果可靠,且Cr越大表明专家权威性越高[12]。表明本研究中的函询专家权威性高,专家函询结果的可信度高。
用CV与Kendall's W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本研究中,2轮一、二、三级指标的CV均小于0.25,表明2轮专家函询中各专家对各级指标的判断一致。第1轮一、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s W分别为0.539、0.143、0.222,P<0.001;第2轮分别为0.642、0.394、0.449,P<0.001,表明2轮专家函询的意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第1轮专家函询后根据筛选标准和专家建议,二级指标修改3项、合并3项;三级指标修改23项、增加3项、合并4项,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第2轮函询后根据筛选标准和专家建议,三级指标修改4项,专家对各项指标意见趋于集中,指标均符合统计学标准,停止函询,最终确定胸痛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共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6项,三级指标51项。
表1 第2轮专家函询结果 (分,
续表1 胸痛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各级指标专家函询结果(第2轮)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和名义小组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名义小组技术成员从事胸痛护理领域工作年限均大于14年,在护理管理与护理教育2个领域均有建树,对护士的考核评价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在胸痛护理领域经验丰富,为本研究指标体系的形成奠定扎实有力的基础。本研究函询专家来自11个省大型三甲医院并通过胸痛中心认证,具有较好的区域代表性。14名专家中,13名从事护理管理(其中4名还从事护理教育),1名从事胸痛中心认证工作;15年以上工作年限11名,长期以来致力于胸痛护理事业的发展。2轮函询的专家应答率分别为100%和92.86%,Cr分别为0.900和0.905,表明专家对本研究的关注度高,积极性强,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与权威性,可靠度高。在指标筛选过程中,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P<0.001,表明专家函询的意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面、精准的评价
研究显示,目前缺少对于护士深层次的考核评价[13],尚缺乏对于胸痛专科护士的考核评价体系。胸痛专科护士的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各种能力、态度及个人价值观等,若通过单一的、低层次的评价,很难准确评价护士的能力。本评价体系基于柯式模型结合前期构建的胸痛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从4个层面进行评价。反应层是胸痛专科护士对教学条件、培训体系、师资条件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在培训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化访谈法进行评价,能够较为全面、深层次的收集胸痛专科护士对于培训的反馈;学习层为培训所学内容,以及培训后知识、技能的提高程度,通过在培训开始前后以及适当时间,除对胸痛专科护士进行常规理论考核外,新增分组小讲课、人形图查房、OSCE考核其专业知识、技能;行为层为经过培训后,应用前期构建的胸痛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问卷评价护士行为态度改变、培训所学知识应用的程度,能力是否有提高,通过个案报告、开题报告及护理综述着重评价其科研能力是否有提升;结果层为工作质量以及培训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培训结束后6个月,通过问卷进行调查,方便且全面。4个层面逐级深入,从胸痛专科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知识技能考核等浅层次内容进行,逐步延伸至胜任胸痛护理工作所需各种能力及态度价值观的转变,至工作质量以及是否能够带动、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等来反应胸痛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保证了评价的广度与深度。此外,应用该体系进行评价时结合定性、定量两种方法,使评价更有效、更全面。同时,可以有效指导护理管理者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修正培训内容等,达到精准指导评价胸痛专科护士的作用,促使其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进而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促进患者康复。
本研究构建的胸痛专科护士培训效果的评价体系可靠全面,适用性强,可体现胸痛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情况,对胸痛专科护士的考核评价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有利于胸痛专科护理队伍的建设发展。下一步将该体系进行实践应用,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断调整优化,形成完整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