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芳 周永静 金海英
精神病患者在心理、生物、社会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常出现脑部功能障碍,导致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具有较高复发率和致残率[1]。现阶段该病尚无特效治疗,仅依靠药物和护理干预来稳定病情[2]。精神病患者易发生伤害他人等不良事件,在社会上备受歧视,难以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同时患者入院后需要长时间入住封闭式病房进行住院治疗,只能依靠护理人员的全职护理服务[3]。在此种状态下患者极度缺乏感情交流,获取信息有限,对治疗、护理易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4]。研究表明[5],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工作相较于其他病房管理更具复杂性,不仅要预防患者对自身造成伤害,还需预防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但常规护理管理更注重于对患者危险行为进行评估、预防,较为忽略了对患者情绪方面的管理[6]。五力模型最早是在八十年代初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企业结构的竞争力度[7]。本研究将五力模型法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分析模型判断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威胁和机会,进而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精神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并确诊;进行封闭式病房管理。排除标准:造血、免疫功能异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将2021年2月-8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0~60岁,平均(46.11±2.12)岁;疾病类型:情感障碍(狂躁、抑郁)29例,焦虑症1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9例,慢性酒精中毒伴精神障碍2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1~61岁,平均(47.12±1.42)岁;疾病类型:情感障碍(狂躁、抑郁)28例,焦虑症8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10例,慢性酒精中毒伴精神障碍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基于五力模型法的安全管理。
1.2.1成立基于五力模型法的安全管理小组 选取1名精神科护士长及4名责任护士组成五力模型法的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统筹小组工作,并明确小组成员工作内容。组织小组成员开展精神病相关疾病知识以及五力模型相关概念、含义、具体内容等学习和培训。小组成员通过检索国内外知识库并借鉴历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基于五力模型法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应用到临床护理中,本研究干预6个月。
1.2.2基于五力模型法的安全管理
1.2.2.1力场分析:以患者至上、实事求是、及时主动、积极沟通、预防控制为原则,构建五力模型法安全管理方案(图1)。从管理机制、物质环境、住院患者、护士个体以及伦理法律五个方面进行力场分析,总结各个力场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表1)。
图1 五力模型结构图
1.2.2.2量化统计和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确定影响精神病患者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分别为认知因素、行为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认知因素包括医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风险意识较差、无菌观念弱等;行为因素包括患者不严格遵从医嘱、护理人员未及时巡视、病情观察不到位、未严格执行身份识别要求等;管理因素包括薄弱环节监督不到位、警示教育不到位等;其他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较大、信息系统不完善、护理人员人力不足等。
表1 五力模型分析表
1.2.2.3安全管理:(1)制定零陪护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将护士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管理分组,再组建风险排查小组,监督检查小组实施情况。(2)提高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度,定期组织集中培训,主要从安全知识、法律常识、防范意识、风险应对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程度。(3)制定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从攻击行为、自制力等进行评估,该评估量表采用3级评分法,0分为无证据,1分为部分证据,2分为明确证据,以此量化风险因素。(4)对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质控、考核,制定相关考核内容和标准,同时加强零陪护精神科病房的看护和管理,对患者日常生活、行为、饮食严格把关。
(1)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严格遵守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为依从性优;基本遵守医嘱治疗,但偶尔有不规范为依从性良;不遵从医嘱接受规范化治疗为依从性差。(2)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伤人、毁物、噎食、私逃、自伤。(3)管理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后管理质量,主要以住院时间、每月发病频次、安全管理评分进行评价,其中采用安全管理评分量表[8]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用药安全、饮食安全、护士自我防护、环境管理等,采用百分制评分。
表2 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n(%)
表3 两组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n(%)
表4 两组干预后管理质量的比较
精神疾病较为特殊,患者身体机能可能没有明显障碍,但其思维意识可能受大脑功能紊乱影响而出现混乱,使其情感、认知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影响,对自身行为难以很好地控制,且对自身疾病缺乏充足理解力和自制力,极易发生各种不良事件,常规护理无法满足临床护理需求,且护理人员自身安全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9]。同时,精神病患者在长期医院管理中,常采取零陪护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实施限制性措施约束患者行为[10]。而这些措施对患者病情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不利于患者病情缓解和恢复[11]。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提高管理效果对精神病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2]。五力模型是指行业中存在五种力场,影响产业吸引力[13]。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管理中,是指分析影响护理管理的五种关系,判断护理管理中的威胁和机会,将其量化统计和科学分析后,明确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的正向力量和抗拒性反力后制定相关制度及策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14]。
本研究将基于五力模型法的安全管理干预应用于零陪护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通过成立干预小组,从力场分析、量化统计和分析及安全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因基于五力模型法的安全管理以患者为出发点,注重并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沟通,指导患者训练生活技能,为其提供音乐文体治疗和有效心理疏导,树立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与黄海等[15]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病频次少于对照组,安全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因基于五力模型法的安全管理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护理人员增强安全意识,确保管理措施落实,与钟伟英等[16]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基于五力模型法的安全管理干预可显著提升零陪护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