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员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2022-09-01 10:32朱可可张思森张芬宋科敬丽王贺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消极弹性效应

朱可可,张思森,张芬,宋科,敬丽,王贺

(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 a.护理部;b.院长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00)

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健康,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就指出健康是指个体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健全状态[1]。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指的是主体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处于一种稳定的、良好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方必基等[2]研究显示,我国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普通成人低,且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护士的心理状态不仅关乎其个人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治疗效果[3],若其长期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不仅影响医疗质量安全,而且会使其产生职业倦怠等问题[4]。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逆境中生存和发展以及从苛刻的环境中学习的能力[5],其不是静态或天生的特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6-7]。心理弹性较好的护士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抗压及适应能力越强,心理状态越健康,职业倦怠水平越低,工作满意度也越高[8]。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性事件时的处置方式,是个体为维持心理状态平衡所采取的手段[9]。本研究通过调查临床护士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情况,探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构建护士心理干预体系提供借鉴,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进修护士;(2)产假、病假等休假护士;(3)有精神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护士的性别、年龄、职称、最高学历、婚姻状况等。(2)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1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饮食等)共10个症状因子[11],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分别代表无、很轻、中度、重度、严重,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为阳性,得分越高表示观察对象心理问题越严重。(3)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Connor与Davidson于2003年编制CD-RISC,包括5个维度,25个条目[12]。中文版CD-RISC由Yu等[13]翻译修订,调整为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2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0~4分分别代表从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越强,量表Cronbach’sα为0.91。(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包括积极与消极应对2个维度,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0~3分分别反映了研究者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4-15]。

1.2.2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共收集问卷578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回收有效问卷565份,有效回收率为97.75%。研究者将问卷链接、研究目的、纳入标准等填写注意事项发送到护士长群内,由护士长组织本科室护士进行问卷填写。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研究调查的565名临床护士中,男24人(4.25%),女541人(99.75%),年龄21~55(32.20±5.81)岁。其中初级职称396人(70.08%),中级职称162人(28.67%),副高及以上职称7人(1.24%);担任护士长及后备护士长50人(8.85%),无职务515人(91.15%);最高学历大专及以下47人(8.32%),本科及以上518人(91.68%);未婚150人(26.55%),已婚415人(73.45%)。

2.2 护士心理健康现状护士SCL-90得分为(128.85±43.27)分,总体阳性率为36.11%(204人),总分大于160分的117人(20.71%),阳性条目数大于43项的141人(24.96%)。各因子检出率中强迫27.26%(154人)、其他21.42%(121人)、人际关系敏感19.12%(108人)、抑郁17.88%(101人)、敌对性17.17%(97人)、焦虑14.69%(83人)、躯体化14.34%(81人)、恐怖12.21%(69人)、偏执12.57%(71人)、精神病性10.97%(62人)。

2.3 护士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现状护士心理弹性总分为(63.85±20.53)分,坚韧为(32.53±11.21)分,力量为(22.03±6.87)分,乐观为(9.30±3.65)分;在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方式为(24.99±7.49)分,消极应对方式为(10.04±4.79)分。

2.4 护士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各维度及总分因素间相关系数在-0.462~0.22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732,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无相关关系(r=0.059,P=0.164)。

表1 临床护士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r)

2.5 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以积极、消极应对方式为观察变量,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为潜在变量,假设积极、消极应对方式中介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因心理弹性对消极应对方式的效应值为0.08(P=0.068),故进行假设模型的修正,最终构建了护理人员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模型拟合指标χ2/df=4.250,拟合优度指数为0.940,调整后拟合优度指数为0.908,规范拟合指数为0.973,增值拟合指数为0.979,相对拟合指数为0.964,非规范拟合指数为0.972,比较拟合指数为0.979,近似均方根误差为0.076,模型拟合良好。临床护士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为-0.323,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为-0.118,总效应为-0.43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6.94%。积极应对方式中介作用的验证采用偏差校正Bootstrap置信区间估计法进行,选择样本量2 000,置信区间为95%,结果均为非标准化值。见表2。心理弹性通过积极应对方对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值为-0.062,偏差置信区间为(-0.112,-0.016),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为-0.166,偏差置信区间为(-0.233,-0.099),均不包含0。

图1 护理人员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图

表2 临床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表明,565名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得分为(128.85±43.27)分,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6.11%,其中以强迫、其他(睡眠、饮食等)、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较为常见,与郭小利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这表明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以强迫症状明显、睡眠或饮食状态不佳以及人际关系较为敏感为主要表现。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医患纠纷、伤医辱医事件频繁发生[17],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日渐恶化,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受到威胁,导致护士心理压力过大;其次,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其是关乎个体生命安全的工作,临床护士工作量大,若操作不当会对个体产生巨大的影响,护理人员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再者,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护士进行每项操作前遵守严格查对制度,工作中的习惯融入生活,长期坚持可能使其产生强迫等症状;最后护理人员大多数为女性,在工作中与异性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加上女性天生敏感、心思细腻的特质,容易使临床护士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心理健康水平。

3.2 护士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心理弹性得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即护士心理弹性得分越高,其心理状态越健康,与以往的研究结果[18-19]一致。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及各因子呈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其呈负相关,表明面对困境,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减轻护士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反之,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心理问题严重。心理弹性与消极应对方式不相关,表明即使是心理弹性较高的护士也无法避免采取消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及生活问题,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表明对于积极应对方式而言,心理弹性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心理弹性较高的护士倾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另外,当护士在面对工作及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更好地调节负性因素对自身的影响,促进其心理弹性的发展。因此,为提升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升临床护士的心理弹性,另一方面也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积极心理理念、处事态度的培训,帮助其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避免以逃避、忽视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

3.3 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护士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在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间积极应对方式具有部分的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总效应为-0.438,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效应为-0.118,占总效应的26.94%,表明护士的心理弹性可以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通过促进护士采取积极、主动应对方式间接提升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直接效应一方面表明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普遍的增益作用,能促进个体在负性环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另一方面也证明存在其他因素对心理健康产生干扰,在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负效应中,积极应对方式不是唯一的中介变量。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显示,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越高的个体,越偏向使用积极、主动、乐观的应对方式来面对困境,从而维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医疗机构应给予临床护士的心理弹性状况充分的重视,积极探索应用如心理弹性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压力管理、正念减压训练等能有效提升护士心理弹性的干预措施[20],达到提升护士心理弹性、增强抗压能力、促进其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困境、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提升工作满意度的目的。

较高的心理弹性可以帮助临床护士在应激状态下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倾向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者在平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指导,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促进其主动、积极应对问题,维持心理状态平衡,保障心理健康。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本研究仅调查了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对其的影响,今后可扩大样本范围探讨其他因素对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猜你喜欢
消极弹性效应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懒马效应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偶像效应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