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利萍,白利,杨丽君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四病区,安徽 蚌埠 233000
在临床中,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巩膜黄染、黏膜黄染及皮肤黄染等现象。一般情况下,患儿在出生3d后出现黄疸现象。根据不同的类型,可将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一是生理性黄疸;二是病理性黄疸[1]。针对生理性黄疸疾病,相关医务人员不需要实施特殊处理。需要注意的是,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严重,需开展针对性治疗。如果病理性黄疸患儿不及时进行治疗,新生儿会出现胆红素异常升高现象,甚至出现诸多并发症,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配合使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将血清胆红素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2]。优质护理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护理人员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可降低黄疸程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恢复速率的影响,现有以下内容。
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0年7月接收的黄疸患儿(1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依据不同护理方法依次开展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其中对照组女21例,男29例,年龄1~27d,平均(14.12±2.31)d。观察组女22例,男28例,年龄2~26d,平均(14.09±2.29)d。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为新生儿黄疸;②血气胆红素>正常值;③年龄在1~28d。排除标准:①排除先天性胆道畸形患儿;②排除年龄>28d患儿;③排除合并系统性疾病所致黄疸患儿;④排除中途退出研究患儿。
对照组黄疸患儿施行常规护理,实施输液护理,注意各项体征。观察组优质护理。①实施脐带护理:胎儿出生后,自身发育不够成熟,机体免疫力低下。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该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常规消毒患者的脐带。在患儿出现渗液的时候,应该将其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患儿脐部的清洁和卫生,对感染现象进行预防,与此同时,调节病室的温度和湿度,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提高其舒适性。②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相关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分析,详细记录患儿黄疸症状。患儿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需及时进行处理。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方式,对疾病进行控制[3]。③实施抚摸护理:相关护理人员抚摸患儿身体,增加其安全感。通过专业的抚摸手法,对患儿的神经进行刺激,保证抚摸的力度,从而提高患儿胃肠功能。在患儿腹部实施抚摸护理,能够尽早排便,进一步提高了胆红素控制水平[4]。④实施光疗护理:针对患儿的光疗箱实施消毒灭菌处理,将患儿的重要部位遮盖,比如肛门、双眼、会阴部等,实施有效的蓝光治疗[5]。相关护理人员协助治疗结束后,指导患儿饮水,从而对电解质进行补充。
①分析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分值范围为80~100分)、基本满意(分值范围为60~79分)、不满意(分值范围为0~59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6]。②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包括: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密切观察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详细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对比分析[7]。③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皮疹、呕吐、体温异常)[8]。④分析患儿胎便转黄时间、睡眠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等。⑤分析患儿依从性,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9]。⑥分析患儿舒适性,总分为100分[10]。
应用SPSS 23.0软件完成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工作,计数资料(涵盖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通过相对数表示,即“[n(%)],”以χ2检验;计量资料(涵盖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康复时间)通过()表示,以“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意义。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82.00% VS 98.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分析护理满意度[n(%)]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干预前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分析各项指标(±s)
表2 分析各项指标(±s)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00% VS 2.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分析并发症发生率[n(%)]
结果显示,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27.79±3.24)h、睡眠时间(21.11±2.32)h及首次排便时间(2.01±0.32)h较对照组时间短,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见表4。
表4 分析各项指标(±s)
表4 分析各项指标(±s)
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依从性96.00%、80.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分析患儿依从性[n(%)]
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干预前和观察组患儿干预前的舒适性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干预后和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舒适性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6。
表6 分析患儿舒适性(±s)
表6 分析患儿舒适性(±s)
随着社会的发展,黄疸的患病率持续上升,患儿肝功能不完善及肝肠循环特殊性和黄疸密切相关。尤其是病理性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比较高,产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性较高,对患儿身体发育具有严重的影响[11]。在黄疸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多以药物治疗和蓝光照射为主,可降低患儿的黄疸指数[12]。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对其疗效提升、预后改善意义重大[13]。
研究结果显示,分析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82.00% VS 98.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实施优质护理,给予患儿安全感和舒适感,增强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情感交流,有助于黄疸消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00% VS 2.00%)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脐带护理、抚摸护理及病情观察等措施,可保证患儿身心舒适,减少皮疹、呕吐、体温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睡眠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可以发现在实施优质护理后,患儿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且首次排便时间有所缩短,能够有效提高光疗护理的效率。优质护理以常规护理作为基础,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优质护理帮助患儿身体恢复,将其身体素质提高,有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和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具有全面系统的优势,可为患儿提供有效护理服务,从而获取理想护理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依从性96.00%、80.00%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将黄疸患儿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评估患儿的病情和护理需求,给予各个方面的护理指导,安抚患儿的情绪,减少其抵触行为,从而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对照组患儿干预前和观察组患儿干预前的舒适性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干预后和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舒适性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优质护理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抚触护理、脐带护理、光疗护理等方法,给予患儿充分的关心和呵护,同时密切观察黄疸患儿的病情,减少患儿的生理痛苦。除此之外,在护理工作中告知家属黄疸疾病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促使其正确看待黄疸疾病,从而提高对黄疸的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和护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对于家属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也应该及时耐心的进行回答,消除家属的内心困惑和担忧情绪,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效果确切。综上所述,针对黄疸患儿开展优质护理,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患儿舒适性提高,具有较高的护理依从性,且缩短了病程时间,提高了护理水平,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