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梅翠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云南 曲靖 655000
危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能随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要采取一切积极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危险因素,将患者生命体征维持稳定[1]。一般来说,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手术、感染等,容易引发应激性高血糖或低血糖等危险,从而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甚至增加死亡风险[2]。所以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尤为重要,张慧霞等[3]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血糖干预,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针对本院86例危重症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干预,旨在探究其临床价值意义,相关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6例,分为两组进行分析研究。对照组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32~72岁,平均(52.81±4.16)岁;心血管疾病患者1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14例,其他疾病11例。观察组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4~71岁,平均(52.69±4.43)岁;心血管疾病患者1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17例,其他疾病1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病史者;传染病史。
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如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并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血糖管理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①对于危重症相关护理人员,要加强其相关知识的培训,要具有高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普及血糖异常对其病情变化有着不利的影响,告知血糖异常的危害,在告知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情绪是否稳定,思绪是否清晰等,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同时护理人员语言要柔和缓慢,逻辑清晰,言简意赅地为患者进行讲解,不要影响患者休息。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自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便于后续治疗的开展。②日常监控,护理人员除常规护理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各体征指标的监测记录,如血压、心率等,随时观察患者各体征指标变化,若患者出现血压异常、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则需要告知医生,根据医生判断,采取相应解决措施,遵医嘱对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注意使用过程中胰岛素剂量,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即可,低血糖患者则给予葡萄糖注射液,并测量患者每天的代谢情况,做好部分患者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护理,避免引起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③危重症需要平和的情绪才有利于其病情的治疗,因此相关护理人员除对患者病情的监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建设,告知患者要静心养病,对于情绪激动焦躁患者,需要尽量安抚其躁动情绪,并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沟通协商,告知其患者焦虑情绪容易引起其血压不良变化,不利于病情发展,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让患者能够安心治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④危重症患者饮食上需要注意合理的控制,在患者病情好转,能够自主进食后,需要为患者搭配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促进患者体质增强,快速恢复。⑤需要静脉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定时对患者血糖变化进行检测(最初为1h检测一次,当患者血糖水平稳定后,可以将检测时间延长为4h一次),如果患者血糖水平大于180mg/dl,应当给予患者适量胰岛素;如果患者血糖水平低于140mg/dl,需要停止对患者使用胰岛素,帮助患者将血糖水平维持在140~180mg/dl稳定水平。在对患者使用胰岛素时,需要注意严禁将胰岛素加入肠外营养混合袋、或者3L袋内使用,运用微量泵输注短效胰岛素,还要注意避免患者血糖水平波动过大,诱导氧化应激增强,使得内皮细胞和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及功能受损。⑥重视患者营养支持,可以运用肠内营养,对患者置入肠内营养管,运用营养泵将肠内营养液输送到患者机体中,进而减少食管反流与误吸性肺炎发生风险,确保患者机体营养充足。⑦如果患者处于血糖较低状态,症状较轻可以让患者口服糖水或者糖果;症状较严重需要将40~100mL的50%葡萄糖运用静脉注射方式输送到患者体内,可以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重复给药,如果有必要可以给予适量氢化可的松。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从医院环境、护理人员素养,专业,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以下。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显效为患者血压未出现异常波动,血糖水平稳定。有效为患者血糖水平基本稳定,血压偶有波动,但对病情影响不大。无效为患者血压波动异常明显,血糖水平持续增高,甚至病情恶化。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消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低血糖等并发症。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χ2)分别用()、(n,%)表示。若P<0.05,则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n(%)]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n(%)]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危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风险,其病情危急,自身抵抗力、免疫力等都处于最为虚弱的阶段,因此极易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对其生命造成威胁[4]。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发生高血糖主要是受到反向调节激素产生增加、诱发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产生增多后诱发胰岛素抵抗、外源性因素的作用进一步促使高血糖的发生(激素、含糖液体等),且患者危重期间血糖变化主要会从两个方向影响转归,其一是降低血糖可以防止继发损伤而威胁重要器官系统,可以对危重病患者转归起到改善作用;其二是如果对于患者血糖控制太过严格可能会引发低血糖,进而提升死亡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疗难度,所以,需要做好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工作,避免血糖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出现,这样才能为患者康复提供一定保障。而应激性高血糖则是危重症患者在手术、感染等影响下产生的,其对患者机体内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导致机体出现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患者还存在细菌感染致败血症风险,使得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机体免疫功能也会降低,甚至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如心血管等,严重时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而在调节患者血糖水平的时候,需要重视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生糖激素的控制。一般来说临床上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较为少见,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监测过程中,容易忽略患者低血糖的可能性,但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低血糖对其产生的危害同样较为严重,大大增加了危重症患者死亡风险,所以也需要重视患者胰岛素(人体中唯一降低血糖激素)的控制[5]。而临床上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注射胰岛素等药物或饥饿、饮食不均衡等方面。因此在针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时,控制好其血糖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且应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及时、有效控制升糖激素与降糖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临床对于血糖的控制大概是从几个方面进行的,如护理人员在日常监护中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护理人员准确规范的血糖测量可以实时地分析患者血糖含量,如患者血糖>10mmol/L时,则应选择进行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有助于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若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则应及时对注射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并给予葡萄糖等有效措施,便于患者低血糖的纠正。因此可以看出,血糖监测对于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性,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分析,并采取相应适当的解决措施,以便减少血糖异常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影响。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血糖管理干预后,其病情发展有了切实有效的变化,患者护理满意度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其治疗效果优异,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减少,其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较高价值。在江华[6]对危重症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营养治疗与血糖管理中提到,良好的血糖管理有利于危重症患者改善病情,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与本研究有一致性。此外,有相关研究报告对血糖管理在危重症高血糖患者中的运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种管理模式可以借助护理团队的力量定期对血糖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积累经验并改进相关管理工作;对血糖管理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把控,保证实施质量与效率,从而增强整体护理效。可见血糖管理对危重症患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血糖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