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卿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 妇产科,甘肃 平凉 744000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分娩前部分或完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1]。轻度胎盘早剥的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出血量大,颜色暗红色,轻度腹痛或不明显腹痛,无明显贫血征象。严重胎盘早剥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背痛。程度随剥离面大小和产后出血量而变化[2]。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研究表明,50%以上的孕妇会早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胎儿死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后出血(PPH)、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并发症,需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3]。为了提高临床治疗安全,分析探讨不同孕周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及应对措施,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2021年接收治疗胎盘早剥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胎盘早剥诊断标准;②患者均自接受治疗,且患者家属全部知情,并与我院签署同意书;③患者均无精神异常,听力完好,思维逻辑正常,无家族遗传;④患者病历本齐全。患者的年龄20~40岁,平均(25.40±3.12)岁,初产妇11例,经产妇9例,剖宫产12例,顺产8例,根据患者的怀孕时间将其分为三个组,孕龄在32周以下者为一组,有4例;孕龄在32~34周者为二组,有4例;孕龄在34周以上为三组,有12例。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三组患者不同孕周胎盘早剥的发病特点、发生胎盘早剥与母体的关系和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其在不同孕周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探讨应对措施。
①将三组患者不同孕周胎盘早剥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通过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情发生情况、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检查,还有患者产后的胎盘凝血块的压迫迹象,将胎盘早剥分为3个度,Ⅰ度为胎盘剥离面积在1/3以下,Ⅱ度为胎盘剥离面积在1/3~1/2,Ⅲ度为胎盘剥离面积>1/2或者患者伴随并发症。②根据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胎盘早剥与母体的关系,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产后大出血。③根据围生儿预后分析胎盘早剥与围生儿的关系,围生儿预后包括胎盘早剥、围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将三组患者的胎盘早剥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怀孕周期越长,发生Ⅲ度胎膜剥离的概率越低,而发生Ⅰ度胎膜早剥的概率越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胎盘早剥程度分析对比[n(%)]
根据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胎盘早剥与母体的关系,不同孕周患者发生胎盘早剥时均有并发症发生,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发生胎膜早剥与母体并发症比较[n(%)]
根据围生儿预后分析胎盘早剥与围生儿的关系,34周以上孕妇的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高于34周以下发病率,但是34周以下的孕妇发生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的概率要高于34周以上孕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发生胎盘早剥与围生儿预后关系比较[n(%)]
胎盘早剥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是降低胎儿死亡率、保证母体预后的关键。胎盘早剥的病快、进展快,但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病例超声未发现胎盘血肿,尤其是子宫后壁胎盘[4]。一般研究认为,妊娠高血压是胎盘早剥的主要病因,这种疾病也与羊水过多有关,因为母亲的脐带太短。此外,不当使用催产素也会导致胎盘早剥[5],因此,在妊娠中晚期应慎用催产素,重视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意外发生。胎盘早剥合并孕妇重度妊高征、慢性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是伴有全身性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发生在基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时,导致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和坏死,进而造成破裂和出血,血液流向基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
本次研究报告显示,怀孕周期越长,发生Ⅲ度胎膜剥离的概率越低,而发生Ⅰ度胎膜早剥的概率越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患者发生胎盘早剥时均有并发症发生,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周以上孕妇的胎膜早剥发生率明显高于34周以下发病率,但是34周以下的孕妇发生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的概率要高于34周以上孕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膜早剥的临床表现上将其分为轻型与重型,其中轻型胎膜早剥外出血是主要原因。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过胎盘的1/3,这在分娩时更为常见[6]。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出血量大,颜色暗红色,轻度腹痛或不明显腹痛,无明显贫血征象。如果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则分娩过程进展更快。腹部检查:子宫柔软,有间歇性宫缩,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一致,胎位清晰,胎心率正常。如果有大量出血,胎儿心率会发生变化,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微的局部压痛(胎盘早剥),产后对胎盘的检查显示,母体胎盘表面有血块和压力痕迹[7]。有时症状和体征并不明显。只有在产后检查时,母体胎盘表面有血块和压力痕迹时,才能发现胎盘早剥。重型胎膜早剥内出血是主要原因。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同时,有一个巨大的产后血肿,这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更为常见[8]。主要症状是突然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背痛。程度根据剥离表面的大小和产后出血的量而不同。血肿越多,疼痛越严重。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微弱和血压下降。可能没有阴道出血或只有少量阴道出血,贫血程度与流出的血液量不一致。腹部检查:触诊子宫硬如板,有压痛,尤其是胎盘附着处。如果胎盘附着在子宫后壁,子宫压痛不明显。子宫大于孕周,随着产后血肿的持续增加,宫底增大,压痛更明显。偶见子宫收缩,子宫处于高张力状态,间隔不能很好放松,胎儿体位触感不清[9]。如果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2,胎儿常因严重缺氧而死亡,因此重症患者的胎心率已消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应注意母婴并发症,测量血压、尿蛋白和血糖的变化,评估患者的病情,必要时终止妊娠。胎盘早剥常伴有早产症状。医务人员应避免因孕周延长不当而导致死产和异常凝血。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中,对临床表现的观察有很高的要求[10]。应仔细区分先兆早产和普通腹痛。少数胎盘早剥患者误行流产治疗,最终导致死产、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因此,在进行相关治疗时,应结合产妇自身特点,观察是否存在子宫张力异常、胎心率异常等现象。34孕周以下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性较高,确诊后,医生应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施行剖宫产术。
综上所述,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与孕妇的胎龄呈正相关,早期脱落的分级,即疾病的严重程度,与胎龄呈负相关,此外,还有一些脐带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纤维蛋白原异常等个体易感因素,虽然孕龄高于34周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概率较高,但是孕龄在34周以下患者发生围生儿死亡的概率也不低,在临床上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去灵活应对,对不同孕周患者都应当重视,找出病因,针对疾病通过逐一对症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使母婴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降低,为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的目标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