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抽血过程中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儿应激表现的护理效果

2022-08-30 11:39李俊萍叶雪花莫诗敏毛薇陈少谊叶碧青
智慧健康 2022年16期
关键词:躁动静脉家属

李俊萍,叶雪花,莫诗敏,毛薇,陈少谊,叶碧青

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静脉抽血在临床属于较为常见的护理操作,可用于进行常规检查以鉴别疾病状态或者病情程度,但对于诸如小儿、老人等相对特殊群体在进行静脉抽血时由于其病理、生理特点影响,抽血护理难度较高,特别是小儿在静脉抽血的时候因为惧怕以及本身依从性不高的原因,极易出现情绪波动并引发系列应激反应,不仅影响静脉抽血的顺利完成甚至可能会引发严重不良后果,诸如感染、皮肤红疹等,进而导致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评价低下,不利于构建和谐护患环境[1-3]。本院对于如何缓解静脉抽血期间小儿应激表现,保障抽血顺利完成进行深入探索,并于近年来对静脉抽血患儿采取基于循证医学理念为基础,针对静脉抽血时应激表现制定护理措施,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6~7月间进行静脉抽血的小儿260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儿均无存在精神意识障碍情况,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对纳入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完成分组,将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有1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中男63例,女67例;年龄2.5~14岁,平均(6.02±2.75)岁;到院就诊病理类型包括67例发烧,45例咳嗽,18例腹泻。观察组患儿中男61例,女69例;年龄2.8~14岁,平均(6.89±2.81)岁;到院就诊病理类型包括70例发烧,44例咳嗽,16例腹泻。两组患儿在上述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就诊原发疾病等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在进行静脉抽血之前跟家属、患儿进行交流沟通,告知抽血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争取得到患儿配合,安抚患儿,完成抽血后嘱咐家长配合以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

1.2.2 观察组

制定针对静脉抽血期间患儿应激表现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①组建专业小组,团队成员包括护长、护士,对以往小儿静脉抽血出现应激事件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网络知识库(知网、万方)等文献,对小儿静脉抽血应激反应出现情况,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护理方案。②在抽血之前要掌握患儿的心理状态,对于抽血的环境尽量布置得儿童化,以稳定患儿的心理状态,操作室的布置应该遵循明亮、宽敞的原则。可以在操作室里面放置卡通玩具或者图案,摆放儿童图片读物,通过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来消除其对于周围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护理人员在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的时候要保持态度热情,通过语言或者是肢体动作诸如抚摸、拥抱、安慰等方式来顺利与患儿建立感情,在有效沟通过程中消除患儿的心里戒备状态。另一方面还能够以讲故事的方式让患儿理解什么是静脉抽血,接受静脉抽血,通过正确地引导来鼓励患儿勇敢面对。对于部分依从性偏低的患儿应该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合作,不能够用恐吓、粗暴的方式完成抽血处理。如果患儿年龄稍大,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则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让其理解抽血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得到患儿的主动积极配合。③在进行静脉抽血的时候动作要尽量保持轻柔,手法果断迅速,以免抽血时间过长而引发其他严重后果。抽血过程中可以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的方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④完成抽血后,患儿及家属需边等检验报告边观察30min。积极表扬患儿的勇敢与配合以达到安抚作用,防止患儿哭闹,让家属发挥稳定患儿情绪的作用,可以用小玩具奖品的方式许诺来稳定患儿在观察期间的情绪稳定性;⑤在抽血之前要让患儿家属了解到抽血应该注意的事项,耐心向家属解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家属稳定情绪以免影响患儿生理、心理的稳定性。

1.3 观察指标

(1)应激表现:分别在两组患儿抽血前,完成抽血后的15min以及30min对其躁动啼哭以及疼痛程度(VAS)进行评估记录,其中VAS分数在0~10分间,评估所得分数越高提示患儿自觉疼痛感越严重[4]。

(2)记录两组患儿的抽血一次性成功率、抽血啼哭时间还有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价。其中护理满意度调查所用工具为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门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表格内容包含就医环境、护理操作、服务态度、等待时间、便民措施等,评价分数最高100分,在大于95可判断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转化后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应激表现对比

相对于抽血前,在抽血完成后15min,30min观察组患儿在躁动啼哭频率以及疼痛度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患儿明显有所提升,两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护理模式引导下患儿应激表现比较

2.2 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抽血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啼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护理模式下患儿一次性抽血成功率、啼哭时间、家属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机体应激反应是小儿静脉抽血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明显刺激后血液当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指标明显升高并引发系列适应性反应,较为典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行为躁动、啼哭。在相关研究[5-6]数据当中发现脑脊液当中精氨酸加压素的含量和躁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两者为负关联性,因此认为心理性应激状态会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出现变化并直接刺激心血管功能异常,同时近年来也有学者[7]认为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小儿的年龄偏小,心智还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受到陌生环境的影响而出现恐惧心理,加上抽血操作必然会让患儿产生抵触情绪,此时心理变化较大,可产生如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障碍,出现应激反应后交感神经相对于静息状态下有明显增强,血浆当中儿茶酚胺浓度上升从而出现频繁的躁动啼哭的表现。在本研究中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小儿其躁动啼哭在抽血后依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提示了针对性护理在控制应激反应的突出性价值,抽血前通过对操作室环境布置来尽量降低陌生环境可能引发的恐惧心理,在与患儿见面后护理人员就通过语言、肢体等多种方式来建立彼此的信任感,降低患儿在抽血过程中的哭闹情况,防止因躯体扭动而出现机械性损伤刺破血管,从而不利于抽血成功。在表2数据中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抽血成功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小儿的啼哭时间也相对更短,在护理时候通过抚摸、安抚的方式来让中枢神经感受到舒适,提升接受心理,降低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概率[8-10]。在整个过程患儿家属的配合对于顺利抽血以及状态稳定有直接影响,需要做好沟通并根据患儿性格特点来采取能够顺利分散患儿注意力的措施,在表2中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说明针对性护理中家属作用被凸显,能够更理解护理操作的价值。综上所述,对静脉抽血的患儿提供针对可能出现应激表现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保持抽血期间生命体征平稳,提高一次性成功穿刺率以及家长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躁动静脉家属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臣心对比,影领基层”病例诊断大赛第一季第一期病例诊断点评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道路躁动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躁动季节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