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寅峰
牙齿不仅是进行咀嚼的器官,同时与言语、发音、面部协调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其前牙美学区更是外观容貌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审美观念的提高,人们对牙齿所展现的美学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美学修复治疗一直都是口腔修复医师的重点关注课题[2]。瓷贴面是牙齿修复的常用手段,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研究与探讨,本文分析超薄瓷贴面和传统瓷贴面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接受治疗的50 例口腔修复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6.25±8.57)岁;疾病类型:3 例牙间隙过大、5 例轻度四环素牙、5 例氟斑牙、6 例前牙切角缺损、6 例牙釉质发育不良。观察组患者年龄22~59 岁,平均年龄(36.63±8.42)岁;疾病类型:4 例牙间隙过大、6 例轻度四环素牙、4 例氟斑牙、6 例前牙切角缺损、5 例牙釉质发育不良。两组比较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依从性良好;③覆合覆盖正常;④口腔卫生条件尚可;⑤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排除标准[3]: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口腔内存在明显牙龈炎、牙周炎患者;③存在反颌、对刃颌患者;④基牙存在牙髓病、根尖周病患者;⑤夜磨牙、紧咬牙习惯患者;⑥免疫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⑦妊娠期、哺乳期等身体特殊生理时期患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患者接受传统瓷贴面修复。首先对唇侧釉质进行0.3~0.5 mm 的均匀磨除,然后适当磨除处理患者牙齿过于突出的部分,避免修复体过度突出。在唇面颈缘进行凹形斜面预备,其宽度为0.3 mm,预备在牙龈上0.5 mm 处,或者与牙龈平齐,如果患者存在色牙或者牙颈部釉质缺损,则预备至牙龈下0.5 mm。预备处理邻面,直至邻接区唇侧,同样呈现凹形斜面,然后磨除处理切端,一般为1.5 mm 左右,并以锐角消除倒凹。确定患者牙色后对瓷贴面进行制作,利用硅橡胶精确模型对其进行制取,然后送往技工室制作瓷贴面。制作完成后患者试戴瓷贴面,如果未出现固位障碍,则利用氢氟酸酸蚀处理瓷贴面,然后在组织面涂上硅烷类偶联剂,并利用磷酸凝胶酸蚀牙面,时间为30 s 左右,之后在对其进行冲洗、吹干,将粘结剂分别涂抹至贴面组织与牙面,然后再对其实施光照处理,时间约为10 s。在贴面组织面上涂抹树脂,并对其进行持续性轻压,使贴面就位,然后实施20 s 的光照使其固化,最后再对咬合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2.2 观察组 患者采取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前先拍照,然后再制造相应模型,并确定贴面牙体方式。根据术前照片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对超薄瓷贴面进行烧结法制作,然后让患者对修复体进行试戴,同时对贴面大小、形态等匹配情况激进型观察,并了解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以及就位情况,然后粘结处理修复体。利用试色糊剂进行粘结,同时挑选患者牙齿颜色相匹配的树脂粘固剂,然后涂抹硅烷处理剂,再涂抹粘结剂[4]。磷酸酸蚀处理牙面,在布底涂抹釉质表面粘结剂以及涂剂,最后通过贴面专用粘固剂进行粘结处理,并去除多余粘结剂,利用牙线分开牙齿邻面,再实施抛光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患者进行为期12 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率、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牙体修复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牙体修复成功判定标准:修复牙体大小、形态均与邻牙及对合牙协调,并且不存在变色现象,修复牙体与邻牙色泽相同,咬合良好,无肉眼可见牙缝隙,密合性比较良好,同时未出现牙龈红肿、牙齿酸痛等症状为修复成功,反之则修复失败[5]。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以色泽、舒适度、美观性及牙齿边缘对美容效果进行评定,4 个方面的评分范围均为0~5 分,分数高则优,分数低则差。牙体修复满意度评分判定标准:以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形态、边缘密合度进行判定,每项评分均为0~5 分,分数高则优,分数低则差[6]。不良反应包括牙体过敏、牙龈红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20 例,成功率为80.00%(20/25);观察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25 例,成功率为100.00%(20/25)。观察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色泽、舒适度、美观性及牙齿边缘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形态、边缘密合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发生牙体过敏2 例、牙龈红肿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25);观察组患者发生牙体过敏0 例、牙龈红肿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瓷贴面属于牙体修复的常见方法,能够有效修复畸形牙、氟斑牙、扭转牙、牙间隙大、轻度错位牙、增龄性变色牙、牙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及死髓牙等[7]。在传统瓷贴面修复中通常是利用粘结技术,在不磨牙或者少磨牙的情况下将修复材料覆盖牙体表面,从而有效修复牙齿的形态与功能,但该修复方法会对牙体造成严重磨损,会导致患者疼痛程度增加,不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8]。而超薄瓷贴面不仅厚度小,而且颜色逼真、通透,甚至有部分患者不需要进行牙体预备,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牙齿修复体,使得患者只有牙釉质浅层会现轻微损伤,从而使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率高于常规组,色泽、舒适度、美观性及牙齿边缘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形态、边缘密合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超薄瓷贴面的重要作用。因为超薄瓷贴面有着更加光滑的表面,通过粘结能够与牙齿交界移行部位保持良好的密合关系,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牙齿被着色,够确保牙齿的美观与色泽,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与传统瓷贴面相比,超薄瓷贴面的修复成功率更高,患者对其美容效果和牙体修复效果更满意,且不良反应更低,可以考虑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