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男男 张 楚
1.广东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阳江 529500
2.湛江科技学院会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推迟开学时间。以固定课堂为主的教学场所被居家自主学习和线上学习所取代,教师化身主播开展教学,学生通过课程直播、慕课、微课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转变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有效的线上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实现线上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在线高效部署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小初高基础教育的课程、教材统一,知识点固定,考核标准清晰且信息化资源充足,开展线上教学相对容易,教学管理工作相对简单。高校肩负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且部分高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差异大,信息化资料少,教学管理困难重重。与此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学管理者也应思考线上教学带来的机遇,“停学不停课”虽然是疫情期间的应急之举,但也是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益探索。
1.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模式。2020 年疫情期间,为完成教学任务,其必须开展线上课程,推进教师革新教育理念,探索线上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有机融合,这些都有助于建立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常态化机制。
2.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大规模实施线上教学提供了契机,促使教师提高信息化素养,有利于推动教师主动学习与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同时,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也是对高校以往信息化建设与使用水平的检验,为高校补足信息化短板提供机遇,为高校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线上教学是教育领域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高校对未来教学模式的探索,高校可以积极申报在线教学类课题,深入探究,为未来开展融合式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3.增强高校风险应对能力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对线上教学进行了各种尝试,与企业、地方教育部门的合作有效推进了高校教学信息化的进展,使教育信息化由硬件普及转变为教育资源互联互通,这将进一步丰富高校的教育资源。同时,教育信息化的落实,线上教学体系的建立,为高校未来应对突发状况提供了保障。
1.线上教学资源匮乏
高校专业设置众多,课程内容繁杂,各校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开设相应课程,但各校间并不统一,即便开设了相同的课程,其所使用的教材也可能不同。对于某些专业而言,其教学更多的是依赖教师的“手把手”教导,如物联网工程专业、舞蹈编导专业等。近年来,高校教学教材层出不穷,不同专业的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多数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料不成体系,一些新开专业的线上学习资料更是匮乏,无法保障线上教学资料的丰富程度,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部分教师信息素质不高
高校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对某一专业尤为精通,但由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加之部分教师缺乏线上教学经验,他们信息化教学基础相对薄弱。部分教师对线上直播平台的使用一知半解,对视频录制似懂非懂,特别是有些教师难以适应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不知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备课资源如何充分准备,这些无疑成为线上教学管理的“拦路虎”。
3.保障制度尚未建立
受疫情影响,部分高校教学的正常管理秩序被打乱,学生、教师、管理者间的交流只能通过线上进行,无法实现彼此间的高效沟通。对学生的管理也仅限于签到,学生签到后是否认真听课?教学平台运行是否稳定?出现画面卡顿、没有声音等问题该如何解决?教师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测评?上述问题都是线上教学管理中需重点关注的。在全国大规模推进线上教学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线上教学管理,成为各大院校亟待解决的难点与痛点。高校应紧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探索线上教学管理模式,保障教学实质等效。
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广东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线上教学管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为确保线上教学顺利推进,构建高效的教学治理网格,高校应明确师生、领导间的权责,实现学生、教师、课程、平台、领导间的有效对接,构建上下联动体系,促进线上教学层层推进、步步落实。线上教学上下联动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生与教师的对接。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权责明确、分工具体,因而精准对接极为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一位教师负责多个班级,每个班级每天由不同教师授课。然而,此种线上教学模式却难以推行,由于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学需求,教师可能选择不同的线上平台。若按照传统的课程体系,学生需每天面对不同的教师、选择不同的APP、登录不同的账号,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因此,项目组采用模块教学形式,每周由一位教师对接一个班级的一门课程,同时也可根据不同学科的实际需求,将每周改为每天或是每三天等,以此为师生简化线上教学操作,实现师生间的精准对接。
教师与课程的对接。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在于设计科学有效的课程。受疫情影响,面对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有些不知所措。经多次开展线上教学研讨会,听取各教师代表的意见,我们制订出统一的课程设计模板。线上教学流程为:课前准备(形象、设备、环境、资料等)—开场介绍(破冰)—签到(反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播放知识点小视频(5分钟内)—学生讨论(体验教学)—师生互动(分享、疑问)—答疑(教师讲解)—总结归纳—布置任务—课后反馈—课后跟踪测评—评估课程—总结课程。同时,每个专业对接一个督导,督导须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与帮助,挖掘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内容,督促学生认真听课,保证教学效果。
课程与平台的对接。教学平台是实现线上教学的必要载体,由于各专业教学需求不同,各高校选择的平台也不相同,主要包括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 等。同时,院校也针对部分教师信息素质不高的问题,想方设法给予技术支持,如在教师群内分享平台操作视频、教师版使用手册等。我校先后组织了6 次在线教学培训,对教学平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进行精准培训,有4000 余名教师参与培训。我校分别创建了两个微信群与QQ 群,全天候为教师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和服务。
领导与团队的对接。线上教学应发挥院校每位管理者的职责。其中主任、副主任负责教师的教学组织,书记、副书记负责线上的学习纪律,系部领导应对接教学团队,既要看到教师线上教学的亮点,又要挖掘其中存在的不足;既要了解线上教学的难点,又要积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既要表扬表现优异的教师与学生,又要直言不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系部领导要定期与师生交流,掌握线上教学情况,及时解决各类问题,保障线上教学井然有序。
线上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章节式课程体系,打造多元、融合的线上教学形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融合,保障教学质量。为推进线上课程建设,我校构建了灵活、融合的柔性课程体系,打造线上“理论+实践”的教学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模拟线上教学环境,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实质等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不同课程模块的需要,要求专门的企业人员共同建设教学模块内容,通过教学平台的“主讲”“辅讲”功能,由教师与专业人员协同配合,实现“共上一堂课”,为学生打造优质的线上课程体验。在线上教学课程建设中,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订出以“慕课为主,直播为辅”的“双线课堂”。对教学资源丰富的课程,则由教师筛选线上教学资源,利用慕课快速建课,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与特点进行调整与优化。对教学资源匮乏的课程,运用“线上自学+课堂直播”的形式展开教学。疫情期间使用的在线资源平台主要包括雨课堂、爱课程、超星尔雅等,使用的在线教学工具主要包括腾讯课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等。
同时,根据不同课程的实际需求,制订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例如,EDA 技术与应用实验课需要应用实验设备,对此,我校教师采用腾讯会议共享屏幕,向学生展示软件仿真过程,通过直播,向学生展示系统硬件仿真。由学生在PC 端安装QUARTUS Ⅱ软件,购买FPGA 软件,实现软硬件实操,并通过视频共享,由教师远程进行指导。在艺术课程中,教师制订了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方案,运用“双平台同步授课和多软件支持教学”模式,主要使用“腾讯会议+雨课堂”组合进行授课,并借助多屏联动提高多个软件的操作灵活性,利用教具提高教学内容的易懂性。学生则利用身边的物品作为练习道具,双方通过共同的努力,保质保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线上教学中,不同课程的教学组织与流程有所不同,高校应对组织与流程进行规定,实现科学管控。我校秉承“一院一策”“一专业一方案”“一课程一计划”“一教师一行动”的指导方针,实现线上教学的“四做到”。
教师要控制知识容量,实现“一课一得”。相比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而只有让学生持续获得成就感,才能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线上课堂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控制好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围绕“一课一得”目标,做好预习、讲解、答疑等工作,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控制教学时长,实现“一点一段”。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要以知识点为单位,每一阶段讲解一个知识点,在学生掌握知识点后,再进入下一个知识点、下一阶段的学习。当学生出现疑问时,还可通过重播反复观看知识点讲解,这也便于学生复习。在直播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与知识点要一一对应,以确保课程教学有重点且知识点清晰。
教师可利用测试,实现课程有讲有测。在线上教学完成后,教师可通过测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测试也是提高线上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教师在每节课或是课后作业中设置测试题目,题目应以客观题为主。教师可利用平台功能快速统计结果,并以图形或数据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能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测试中,教师将结果在直播中重点讲解,为学生解答疑惑,吸引学生注意力。除了测试,教师还可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度、签到等多维度掌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
教师可运用数据实现对教学管理“心中有数”。线上教学平台能够自动统计学生签到、访问课程次数、课程点击率、作业完成等数据。通过各项数据,教师可了解线上教学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学校领导要与教师了解每天的线上学习数据,每周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意见。我校多数教师采用腾讯课堂,因该平台无法对后台进行监管,因而我校成立校院两级教学督查组开展在线教学监管工作。校级督查组由校长担任组长,院级督查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督查组通过听课,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对教师线上授课进行评价,每周汇总各学院教学督查情况,实现对线上教学各方面的管控。
1.保障线上教学平稳有序
2020 年春季学期我校线上教学运行了16 周,全校有625 门课程在线上开课,其中采取线上教学的理论课程480 门,实践课程145 门,线上教学课程累计50352 门次;共有828位教师开展线上授课,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数达2584988人次。线上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整体运行良好。
2.教师信息素养持续提升
为应对线上教学的挑战,教务处开展在线教学师资培训计划,以提升教师在线教学水平。本学期开展线上教学师资培训活动累计6次,从教学平台功能操作、在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精准培训,累计4000余人参与培训,并通过建群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在线教学技术支持和服务。通过培训,教师对线上教学相关操作的熟练程度持续提高,线上课程设计日益合理,将翻转课堂、PBL、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应用于线上教学的教师不断增多。
3.教学氛围好,教学质量佳
虽然线上教学有诸多限制,但通过统一的教学流程设计,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管控,教学形式得以创新,学生课堂互动交流积极,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线教学监管过程中,高校要不断加强校院两级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形成闭环反馈系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共同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督查中未发现重大问题,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超过90%,约有40%的教师与学生认为在线上教学效果达到甚至超过传统课堂效果。多数教师认为线上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能够实现与线下教学的衔接。
1.善用数据,判断在线学习成效
在线上教学中,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平台企业的合作,接通数据接口,做好在线教与学的各种互动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此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师生,提醒师生在线教与学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2.资源支持,加强线上课程建设
在管理工作中,院校应给予教师足够的资源支持,鼓励校内教师录制更多符合本校教学特点的在线课程,尤其是智能制造、艺术类等方面的实践课程,以此丰富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3.持续培训,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
院校多部门协同,定期开展在线教学技术、课程设备等培训,为教师在线教学持续提供智力支持。各学院要针对学科特点、专业类别等,定期开展课程设计培训、课堂互动指导,促使教师快速转变,持续学习,更好地把握线上教学。
在线教学平稳有序地推进需要教学管理内容与模式的创新,更需要政策与制度保障。“停课不停学”既是疫情下的应急之举,又是线上教学的有益尝试。面对疫情,我校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线上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制定多项教学管理制度,为线上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今后发展中,仍需进一步推动线上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学习的深度融合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