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儿童口腔科初诊需求回顾性分析

2022-08-27 01:50贺佳倩吴燕玲丘美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口腔科龋病牙髓

贺佳倩 吴燕玲 丘美霞

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和对口腔疾病认识的提高,儿童口腔科就诊的患儿例数逐年增加,患儿的年龄也逐年递减。对于0~3 岁儿童口腔科就诊的主要临床儿童口腔科门诊工作内容很繁杂,除龋病及其相关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诊疗外,还包括牙外伤、牙齿发育异常、预防保健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国内有关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多集中在3~5 岁组儿童的患龋情况上[1,2],对0~3 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就诊需求研究较少。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掌握婴幼儿口腔健康情况,了解其治疗需求及特点,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 年1~12 月间就诊于惠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的228 例婴幼儿初诊患儿的病历资料。

1.2 研究方法 分析病例的基本特征、就诊原因,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患儿的治疗情况。

1.2.1 患儿基本信息的收集 根据门诊初诊日志整理患儿基本信息:患儿的性别、出生年月,本次就诊的主诉,现病史,临床检查及诊断,处理方式。

1.2.2 治疗需求的分类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患儿的主诉将其治疗需求按诊断分为口腔健康检查、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牙外伤、牙齿萌出和发育异常、错矫正、牙周及黏膜病等。对无不适主诉,仅要求进行口腔检查,且经过检查后确认其口腔健康状况良好的就诊者归类为口腔健康检查。不能分类到以上各类的就诊原因归类为“其他”,包括牙齿色素沉着、颌骨病变、外胚叶发育不全、色素失禁症等综合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的基本特征 228 例病例,年龄为3 d~3 岁。0~1 岁1 例,1~2 岁63 例,2~3 岁164 例。

2.2 就诊原因 就诊原因:口腔健康检查23 例、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152 例、牙外伤27 例、牙齿萌出和发育异常10 例、错矫正3 例、牙周及黏膜病8 例,其他5 例。就诊原因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牙外伤、口腔健康检查、牙齿萌出和发育异常、牙周及黏膜病、错矫正、其他。见表1。不同年龄段主要就诊原因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1 主要就诊原因的分布情况(n,%)

表2 不同年龄段主要就诊原因的分布情况(n)

2.3 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患儿的治疗情况 在152 例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患儿中,0~1 岁患儿1 例,1~2 岁患儿45 例,2~3 岁患儿106 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就诊例数呈上升趋势,龋病及相关牙髓病进行充填治疗的病例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2~3 岁患儿的充填率高于1~2 岁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岁及2~3 岁患儿的涂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岁患儿的未处理率低于1~2 岁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152 例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患儿的治疗情况[n(%)]

3 讨论

李剑波等[1]通过对广东省3~5 岁儿童乳牙龋病进行流行病调查得出,3、4、5 岁人群乳牙患龋率分别为58.33%、68.40%、78.47%,龋均分别为3.03、4.34、5.69,龋齿充填率仅为0.92%、1.47%、1.26%;说明广东省3~5 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状况较严重,98%以上的龋齿未经治疗,是龋病预防的重点人群,特别是农村儿童。本次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是儿童口腔科门诊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约占就诊例数的2/3。夏斌等[3]研究也同样表明,6 岁以下就诊儿童中诊断为龋病及相关疾病为75.7%,其中符合重度低龄儿童龋诊断的占该年龄段就诊例数的45.1%,占因龋及相关疾病就诊例数的59.6%。蔡晨星等[4]对南京地区356 名3~5 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患龋率为39.6%,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儿童平时的看护人、断奶时间、夜间喂养行为、裹饭习惯及开始刷牙的年龄。调查中反映出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匮乏,从侧面说明了应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卫生宣教,并开展各项切实可行的防龋措施,将预防和治疗落到实处。

在本研究中,在152 例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患儿中,0~1岁患儿1例,1~2岁患儿45例,2~3 岁 患儿106 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龋病及相关牙髓病变就诊例数呈上升趋势,龋病及相关牙髓病进行充填治疗的病例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2~3 岁患儿的充填率43.40%高于1~2 岁患儿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岁及2~3 岁患儿的涂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 岁患儿的未处理率23.58%低于1~2 岁患儿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的家长多是因为患儿有疼痛表现,影响进食就诊。在就诊过程中多提及龋齿是否严重性,充填会不会影响换牙,涂氟会不会影响身体,龋病不充填会如何,小朋友不配合怎么办,也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小朋友不用刷牙、不用补牙等问题,再次从侧面反映口腔卫生宣教工作任重而道远。

冯晶晶等[5]研究表明,2~5 岁儿童患龋率和龋均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5 岁时最高,各年龄组患龋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患龋的男童明显多于女童。在临床工作中乳牙龋病的治疗多使用药物治疗(氟化物使用)和修复治疗(充填及预成冠冠修复)两种方法。本文数据为228 名婴幼儿,年龄≤3 岁,龋坏多为奶瓶龋表现或单纯的乳中切牙近中临面龋,患儿年龄小,龋坏程度低时,多数家长更倾向于选择药物治疗;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龋坏的进展,出现不适特别是疼痛症状后,多数家长倾向于修复治疗。由于婴幼儿生理及心理的发育特点,多不能主动配合复杂的口腔操作,随着舒适化治疗的逐年推广,更多患儿家长会考虑3 岁后全身麻醉(全麻)治疗,改善患儿的口腔状况。

姚君钰等[6]通过对研究表明南宁市5 岁儿童ECC 组和S-ECC 组儿童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0.7%和33.5%,广西南宁市5岁儿童乳牙龋患龋情况严重,影响因素主要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儿童的摄甜食习惯,提示应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同时通过控制甜食摄入习惯以降低儿童的患龋风险。刘磊等[7]随机对大连开发区15 所幼儿园里全部3 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儿童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开发区3 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状况较严重,患龋与进食含糖食物和饮料的频率及家长的教育水平有相关性。王文红等[8]研究同样表明患龋者患龋率、龋均都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增高,充填率也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同样认为0~3 岁是龋病预防和控制的最佳时期,关注低龄儿童龋高危人群,通过培养低龄儿童良好的饮食和口腔习惯,有效降低低龄儿童乳牙患龋率。

吴娜等[9]对牛牙釉质进行分组实验,结果显示氟化物处理后的牙釉质表面微观形态显著不同,其脱矿损害处具有相对完整的表层;氟化组在氟化、脱矿和再矿化后与非氟化组相比,表面显微硬度均有差异,提示氟化牙釉质可增强牙釉质的抗龋能力和再矿化效能。迟浩姝等[10]研究表明奥威尔牙膏、绿茶浸提液、碳酸氢钠液、多乐氟均有促进脱矿牙齿再矿化能力和抑制釉质脱矿的作用;该研究也提及各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接受度,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再矿化治疗。刘奕等[11]等通过多乐氟氟保护漆对乳牙釉质进行早期龋脱矿及再矿化的研究,初步证实多乐氟有较好地降低釉质脱矿和促进再矿化的效果。李间开等[12]对广东省35~44 岁人群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状况调查报发现,只有36.8%的被调查者认为氟化物能保护牙齿,仅18.8%的被调查者知晓窝沟封闭可以保护牙齿。表明,氟化物防龋和窝沟封闭防龋的知识尚不普及,今后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应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播[13-17]。

综上所述,目前到儿童口腔科门诊就诊的低龄儿童病因多为龋齿及其相关疾病,因患儿年龄小,身心发育不健全,多不能配合龋病常规的充填治疗;且因重度低龄儿童龋齿(SECC)的发生,提示患儿龋齿风险评估为高风险,单纯充填治疗只会使患儿重复龋坏-充填-再龋坏-再充填的恶性循环。对较低年龄患龋儿童,应提高监护人口腔卫生意识,对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口腔卫生指导及饮食指导,定期口腔检查;同时也要加强儿童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相关知识的宣教,利用相对完善的社区儿童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加强口腔健康的检查和相关知识的普及,将能有效控制龋病的进展,降低龋病的发病率,减少患儿和家长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口腔科龋病牙髓
牙髓可以再生吗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儿童口腔龋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优质护理在缓解口腔科恐惧患者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