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卜旭东,丁万武,余海存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高等教育扩招使我国成为真正的高等工程教育大国,随着《华盛顿协议》的加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也逐渐被国际认可。但也存在人才培养单一、科研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缺乏、教学体系与工程不匹配、教改研究不够深入等弊端,阻碍了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在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思政教育、互联网+等多元背景下,结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服务于就业的跨学科培养,以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为突破,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互联网+大赛为驱动,以思政教育与课程的融合为抓手,推动制度性质量文化建设,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1]。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科研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2]。
随着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互联网+等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为多元背景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基于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吴爱华结合我国部分高校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如何结合新工科建设、工程认证和互联网+进行工程教育的具体要求,重点概括了新工科建设的内容和具体措施[3]。钟登华、林建等[4,5]通过解答新工科内涵、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建设新工科等问题,结合思政教育和互联网+的本征特性提出新工科建设目标和建设的总体思路,分别就综合性高校、工科优势高校、行业高校的特点给出了新工科建设的建议,从不同类型高校和传统学科建设的不同视角给出了新工科建设的重点内容。徐晓飞、叶民等[6,7]就工程教育认证、互联网+建设,针对工科优势高校分析了工程教育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提出新工科技术的途径和富有成效的相关建议,强调如何更新传统工程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和创新教育体制。针对如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中,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切实扭转目前专业课程存在的重教学、轻育人局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新理念。孟兆敏[8]针对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总结了如何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专业课教案和内容的方法,如何结合课堂学生的状况融入思政内容来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行为。
可见,通过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思政教育、互联网+等研究和实践的教育教学研究实践活动,强化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与传统工业的融合,推进工程教育、思政教育、创新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思政过硬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全面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互联网+等多元背景下,将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我校自部分专业通过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冶金工程专业于通过2017年通过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契机,对我校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结合冶金工程专业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特色,确定《冶金概论》、《有色金属冶金学》《湿法冶金学》等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挖掘和开发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凸显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新功能,同步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实施。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革新教学设计,实现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突破。专业课在传授冶金工艺及设备的同时,融入前沿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对冶金工艺流程重新地审视。同时,任课教师变革教育思想,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是把德育放到首位,真正履行“德育为先”的教育要求。从原来的教学为主,“知识+技能”的教育改革思维升级为“知识+技能+思政”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紧密契合高校思政进入课程教学的方向。在前期教学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信息量大、知识点不突出、PPT长、没有“课程思政”内容等不足,结合前期教学的经验,以及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开展下述研究。
以课件的视频、音频、文本等为思政教育的媒介实施思政教育,结合甘肃省内企业典型案例,介绍省内特色冶金,如白银炉技术、ISP技术、炼镍技术、湿法炼锌技术的发展历程,凝练出白银人、金川人精神及冶金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在授课时配合教学内容穿插讲授。通过此类思政教育案例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触类旁通,提升专业知识的趣味性。教学知识点是教学的基石,同时也是内容准备中重要且有难度的环节。前期教学发现学习因受时间限制,学生没有耐心将大篇幅的教学内容仔细、用心浏览和阅读,预习和课后复习不充分,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结合知识点的完整性和前后的关联,有必要将学习章节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知识点,进行碎片化、思政化处理,便于学生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授课过程形成以课堂授课和网络直播为基础,以全新思政化PPT为龙头的新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资源和新颖的授课方法,让学生能够更顺利自然地接受“课程思政”教育,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挖掘专业课学理、价值、伦理等,让学生的学习以专业为基础,引导学生从专业领域中开发思政元素,从而达成思政教育,实现学生修养的全面提高。比如如何保障工作安全的情况下,材料是环保的并且是节约资源的;如何在设计之初将安全、法律、环保、资源再利用等渗透其中,实现冶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借此激励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工作中通过专业技能的提高来提升自身价值。
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思政标准和专业标准都要“硬”,专业课考核目标应包含专业与德育两个方面,将学生日常行为(是否关注专业发展、是否了解学科前沿、是否关心周围人、是否关心班级事务、是否尊师等)等思政内容纳入考核范围。专业课考试结合案例设计题目,达到贴近生产实践教育和指导学生的目的。
授课过程结合学科文化特点,因势利导,借题发挥,把专业课学习过程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目的。收集与思政相关的工程实例,加大案例教学,将专业知识、工程运用与当前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融入思政元素,讲解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内涵,例如将政治素养、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和身心素质等融入教学环节,最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冶金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上。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活动主要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在新时代,必须有更新才能适应发展;新技术时代,最突出的优势是沟通。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利用新媒介,如泛雅超星、微信平台、QQ平台、钉钉平台等,在形散神聚中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在讲授专业知识时结合主要金属的发展历史、技术变革,基于课堂讲授开展现场回答、课堂讨论、课堂反馈等多种教学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及时补充参考书、课件、思政等课程教学素材,进一步补充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系统有效地开展讨论、答疑等,结合专业知识,对重点和难点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主要设备运行原理以及思政案例等采用视频、音频、动画形式讲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精准掌握和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挖掘典型的专业案例和思政案例,以文本或PPT的形式随时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分析和评价,实现思政教育深入日常生活。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拓宽学习空间、提高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政水平。
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课堂讨论,开展专业课的自主学习,章节内容作为集体任务,知识点作为子任务,让所有人都能从集体任务中分配到子任务,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与担当、相互沟通与合作,达到提高专业水平和思政水平的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政的能力,以及问题的表达能力和解决能力。
在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互联网+等多元背景下,将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冶金工程专业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特色,确定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开发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强调“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充分挖掘和深化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功能。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革新教学设计,通过思政教育将授课由“课堂”向“课外”转移,使思政教育能上讲台更能进直播间,以满足知识传播的需求,实现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突破。实施方案见图1。
图1 思政元素融合专业课实施方案
在新构建的模式中,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钉钉群、QQ论坛总括为信息平台,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提升这三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体现出相辅相成,彼此存在紧密的联系。信息平台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观点和共享资源等活动的学习方式。在授课之前,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重点、难点,视频、音频、文本及PPT等在信息平台上发布,以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使学生上课做到有的放矢,完成新课程内容的记忆与理解;也可以通过课前在线交互学习,开展讨论和答疑活动,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改变了课前预习的传统模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性、讨论式学习,实现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混合式教学信息平台还提供巩固练习的课后提升模块。
冶金工程专业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特色,确定冶金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项目,开发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革新教学设计,实现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突破。《冶金概论》《有色金属冶金学》《湿法冶金学》等专业课在传授冶金工艺及设备的同时,融入前沿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对冶金工艺流程重新地审视。同时,任课教师变革教育思想,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是把德育放到首位,真正履行“德育为先”的教育要求。从原来的教学为主,“知识+技能”的教育改革思维升级为“知识+技能+思政”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