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可欣
(信阳农林学院,464100,河南信阳)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国内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在多领域的探讨热度居高不下,特别是脱贫攻坚取得成功后,学者们在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了较多成果。文丰安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认为其能够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提供方向和指南,解决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主要矛盾,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1]。李宁慧通过对不同地域类型、不同村庄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模式与路径选择的分析,得出二者衔接本质上是降低乡村内部分化水平的过程[2]。刘铮等根据乡村振兴现阶段发展需求,提出要实现全面乡村振兴需要抓住重点,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多方面同步进行[3]。
特色农业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到20 世纪初期各地才开始重视特色农业的发展,学者们目前关于特色农业产业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具体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夏柱智以专业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农业产业发展较为集中的专业村调研得出,要发展特色农业首先要处理好农户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龙头企业对于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虽然重要,但是大部分以小农户为主体发展的农业经济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4]。杨柳对辽宁特色农业园区当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要做大特色农业规模,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格局[5]。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乡村借助当地区位优势,逐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章友德等基于对上海特色农业产业的研究,提出发展地方特色农业除了具有可以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开拓市场等功能外,还发挥了扶贫开发、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区域抗风险能力的功能[6]。蒋和平等对农业产业多样化发展进行研究,发现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后,农业产业出现新模式、新业态,实现多元化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振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7]。
信阳具有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区位特点,能够充分发挥“一山一河”资源禀赋优势,在政府加强市级统筹、县区协同、集聚发展的推动下,围绕茶叶、油茶、弱筋小麦、优质水稻、水产畜禽等特色产品,重点打造南部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区、东部平原优质高产农业区、环中心城市现代都市农业带和沿河湖高效渔业区等,拥有多种形态农业产业园区,有助于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信阳立足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致力做大做强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茶产业、蔬菜、板栗、草莓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全区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 家(文新茶叶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12 家,市级龙头企业19 家。现有省级产业化集群3 个(文新茶叶产业化集群、信阳市祥云农业产业化茶产业集群、信阳市南湾鱼优质鱼类产业化集群),市级产业化集群2 个(信阳市德茗茶产业集群、兴达十里岗生态农业产业化集群)。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及时引导集群内核心企业牵头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3 家(信阳文新茶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浉河区祥云茶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南湾鱼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市级联合体2 家(信阳市兴达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信阳市泓旭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根据河南省及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河南省2017 年粮食总产量为597.32 亿kg,2021 年粮食总产量为654.42 亿kg,5 年间粮食总产量上升了9.56%;信阳市2017 年全年粮食产量为556.12万t,2021 年粮食产量577.30 万t,5 年间粮食总产量仅上升3.81%。信阳市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16 年的21.89%下降到2021 年的19.6%,说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整体规模还较小,对于特色农业来说发展规模还不够。
目前信阳市特色农业还没有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信阳除了茶叶产业,其他特色农业基本上没有在全国范围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如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则会导致推广不足、品牌劣势、农产品加工缺乏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产业资源分散,各产业链没有得到有效结合,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推进速度缓慢。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人才都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信阳市统计局2021 年的人口统计报告,信阳市男女人口基本持平,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分别占51.14%、48.86%,乡村人口较城市人口少,参与农业活动的人数则更少。如表1 所示。
表1 2021 年末信阳市人口及其构成
由图1 可知,信阳市年轻劳动力占比约为56%,但主要集中在城市第二、三产业就业,直接服务于特色农业产业的年轻劳动力较少。农村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毕业于当地农林院校的人才大都流动到其他省市,留在本地从事农业活动的人才较少。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对于人才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某一农业生产专业知识的人才,还需要会技术、有文化、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图1 2021 年末信阳人口年龄构成
2021 年信阳市生产总值达到3 064.96 亿元,成为2021 年生产总值新晋3 000 亿级的城市之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29 亿元,增长6.8%。2022 年一季度,全市GDP 同比增长6.0%,相比于河南省4.7%的增长率,高了1.3 百分点,在省内位列第五。2020 年底信阳市全面脱贫工作完美收官,在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同时,发展农村特色农业产业,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都将显著提高。物质财富的积累将促进人们消费意愿和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
“三农” 问题一直都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政府为推进各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从中央层面到市级层面都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支持。根据对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的梳理,可从表2 看出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及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从5 年战略规划到具体的行动计划,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到数字乡村建设,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表2 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数字农业、信息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多种新型业态。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特色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了信息的有效对接,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其次,市场准入壁垒的降低,使得农业的市场范围不断扩大。依托信阳毛尖网、信豫茶叶公司、京东电商销售网络、文新电商销售网络,结合荣申实体茶叶展示销售示范区营销功能和粒粒香茶叶公司遍及全国的发酵茶销售网络,大幅提升浉河本地红茶、绿茶销售量。电商网络打通进村入户的“最后一米”,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售卖难的问题。
2021 年信阳特色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这主要是由人工成本的增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疫情影响等原因引起的。首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量在外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在需要播种及收获的季节无法返回家乡,从而导致劳动力大量流失,人工成本也不断上升,进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成本。其次,疫情在影响了春播的同时,信阳发展较为成熟的特色茶叶产业的春茶采摘也受到较大影响,采摘人工短缺、成本上升。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交易,因为疫情封路等影响,不仅运输成本增加,而且对于茶叶这些需要冷藏的产品产生了大量的保存费用。这些额外投入都使农业企业遭受了一些损失。最后,由于农业生产需要各种农用材料,农用材料的价格提高会直接增加农产品生产的成本。这些不利因素都使信阳特色农业生产面临着成本上升的挑战。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及新品种的培育,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新型特色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一般成本较高、宣传力度大、易被接受。对于信阳特色农产品来说,这些新型农产品的出现会对其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生产农产品的小农户及农业企业来说,技术落后会影响生产效率,缺少具有特色的品牌打造会使产品无差异化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特色农产品若不发掘深加工产品及发挥出地方特色优势,终会在农产品市场中被忽视和淘汰。以板栗产业为例,以板栗作为当地特色产品的地方不在少数,对于购买者来说,现在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更加注重品质和口感,要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不仅要在价格上占优,更要在质量上取胜,信阳板栗在板栗市场上并不算是最优的产品,虽然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面临着一定的销售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