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
由于青年亚文化的风格特点,当前互联网传播的媒介特性以及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使得大量综艺节目成为青年亚文化传播的主要平台。加上综艺节目本身对商业价值的追求,主动对受众投其所好,使得这些节目的受众群体快速扩散,对青少年流行文化以及价值观带来一定影响。
Z世代与亚文化。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口调查统计,1995年至2010年出生的人群,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2%,成为数量最多的一代人。这个时期出生的人在2010年已成长为青年,这段时间也是我国网络媒体、网络社交平台飞速发展的时代,所以也有人将他们称为“网生代”“数媒土著”等,可想而知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在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何其重要的角色。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对抗与妥协,对传统和经典的消解,对自我和个性的表达,使得网络媒体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主要传播平台。“网生代”们更倾向于借助青年亚文化来表达精神诉求和寻求认同,可见Z世代和网络媒体、青年亚文化密不可分。
青年亚文化的多元化特征。青年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独特类型,借助青少年的代际差异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广泛应用,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一种“后现代”的特征,80后网络不发达,信息的获取途径相对狭隘,最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数接触的社交软件较少,主要以QQ、微博为主;90后社交方式中,除了QQ、微博,出现了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社交范围瞬间扩大;到了00,他们的社交圈子不再停留在社交平台上,他们也会通过比如观看视频发弹幕的方式进行交流。从青少年对社交软件的使用就能够看出青少年的思想正在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彰显着个性。
青年亚文化的商业价值。亚文化之所以区别于主流文化,就其表征来说,主要体现在风格和个性上;就其内容来说,主要表现为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和对自我个性的张扬,由此可见亚文化群体是在社会分层的“层级差异”中寻求着自我认同。也就是说,所谓的风格和个性,是由不同层级差异定位的,是区分层级差异的表征,亚文化一旦在风格和个性上获得认同就会快速传播。风格和个性,作为区别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主要表征,也具有重要的商业潜质。
市场营销追求“差异化卖点”,使亚文化成为市场细分和广泛传播的主要基础。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媒介传播机制、受众划分模式和资本运行方式,人人都是传播者,受众根据不同兴趣爱好给自己贴上标签,各种大IP被资本推上热搜,这为青年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空间。受众和资本都在新的媒介平台上建构和发展着青年亚文化,综艺节目也在其中,特别是网络综艺,因其在收看不受时空限制更为灵活,在内容创作方面形式更为多样,在受众互动方面更具时效性,因而颇得资本的青睐,一个个传播青年亚文化的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如此多的综艺节目不断挖掘新鲜话题以满足受众需求,不断刷新着受众的狂欢上限,比如音乐类节目就不断细分,从原来的选秀、造星到挖掘原创乐队,优酷的《这!就是原创》《一起乐队吧》和爱奇艺《我是唱作人》《乐队的夏天》就是将目标瞄准更加细分的受众群体,深挖新的热点,推动更深入的受众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亚文化凭借其本身的风格和个性,成为当前综艺节目最具商业价值的元素。
风格作为识别亚文化的标签。互联网为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平台,为不同的亚文化群体打造专属场域,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狂欢场域,在其他文化领域属于亚文化的群体,在这里成为主体,而进入这个场域的条件,就是亚文化独特的风格,只要接受、喜欢、认同某种风格,就可以在这里找到具有共同爱好的人。如《这!就是街舞》中,通过规则设置,将“battle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失败方、不服者,都可以提出battle,重新判定输赢,充分挖掘出街舞文化中的不服气、勇敢挑战的精神。在不同街舞类方面,节目也都有体现,如地板舞、震撼舞、锁舞、甩手舞、爵士舞等,有些贴心的节目组还会在类型切换时用字幕标明舞蹈种类,或者以点评的方式说明,这种标签化的呈现让街舞群体能够很快寻找到同类。在为节目贴上亚文化标签,识别亚文化青年受众的同时,这些节目也会注重对这些亚文化风格进行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阐述,如有的节目把battle解释为一种不服输、勇敢的精神,有的节目把“love&peace(爱与和平)”作为主题,呼唤全世界的爱与和平。
反叛作为青年群体的个性表达。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或严肃刻板,或煽情说教,大多有着宏大的社会主流话语体系,而当前的综艺节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当前的综艺节目受众明确,不仅更加贴近青年人,还能从青年人的现实生活、青年人的迷茫困惑、青年人的社会处境中挖掘具有矛盾冲突的话题,把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价值判断公开化,成为公共话题。在话题分析上,也能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以不同社会层级的青年人的立场作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人崇尚自由、崇尚消费和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得到展现。反叛父母和反叛说教、反叛刻板印象,这些都是青年群体反叛精神的体现,这些节目在引发讨论的同时也迎合了大部分青年人的心理,辩论类、脱口秀类的节目也都如此。如在谈到恋爱婚姻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以一种“父母着急,但我拒绝”的方式出现,甚至把如何应对长辈的催婚作为话题来调侃。
亚文化传播作为资本的盈利模式。青年亚文化成为当前综艺节目风格元素和价值表达,吸引了更多的受众,引起了更多的关注,自然也就受到资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节目层出不穷,创造话题、炒作话题、冲上热搜成为节目的目标,而且从选手、嘉宾身上挖掘人设,打造青年亚文化群体中的人气明星。爱奇艺打造的《中国有嘻哈》,节目投入从最早几千万元,追加到1亿元、1.2亿元,最终超过2.5亿元。制片人陈伟说,相较于购买一个超级IP,投入的钱差不多,但自己的IP不涉及分成,开发空间和深耕程度不一样。在大投资的支持下,《中国有嘻哈》采取美剧的叙事手法,陈伟对此解释说因为嘻哈太小众了,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在每一集的结尾都留下悬念,都能在微博上引发大众关于节目的热烈讨论。在赞助商方面,农夫山泉的广告歌曲《拼命不如拼维他命》以嘻哈风格呈现,说的是青年人在各种困境中不怕失败都会拼命拼搏,然后植入“拼命不如拼维他命”的广告语,在紧扣嘻哈亚文化的同时给农夫山泉带来了巨大的知名度。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与结合。传统观念认为,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文化就是主流文化,而亚文化则是在风格特点、价值观两个方面,对主流文化进行消解和抵抗。而随着网络媒体、自媒体的发展,青年人心理特点的多元化,使更多的问题进入公共领域,更多的观点拥有表达的渠道,对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认识已不能一概而论。从总体上来看,综艺节目里虽然大量呈现不同的亚文化风格,吸引大量受众,形成网络上的狂欢,但人们也不能对其输出的思想做简单的价值判断。
在对待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问题上,把风格、反叛、争议、狂欢、价值观这几个关键概念加以区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后可以发现,亚文化看似反叛的风格背后带来的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亚文化并不是产生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观点,主流文化与主流价值观可以从亚文化中吸取养料,在与亚文化的争论中得以明确,而亚文化也可以作为对主流价值观的另一种思考方式,并且提供一种戏谑的表达渠道。在综艺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在对综艺节目价值导向的判断中,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结合的。
加强对Z世代的认同与包容。在对亚文化的研究中,大多数往往以狂欢、娱乐至死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和结论的立足点,认为在狂欢的过程中亚文化群体会消解掉自身的理性,变成没有独立思考的人,加之资本对利益的追逐,使得大量的青年人进入一种集体性的象征结构,在这个象征结构中尽情释放自我、颠覆经典。在对青年亚文化综艺节目进行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后,也确实能看出这样的现象。但人们也应该认识到,娱乐至死的提出背景是媒介的转型,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吸引更多受众的一种娱乐化倾向,而当下讨论青年亚文化时往往会与新媒体时代相结合。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能利用媒体的时代,大家都可以在新媒体上展示自我,发表意见,而亚文化是否一定带来中心化消解人们的思考和理性,还有待深入研究。也许有人认为,亚文化的本质就是对经典的颠覆,如果去掉这个条件就不能称之为亚文化,而这是另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至少从现有关于亚文化研究中举出的例证来看,那些被归于亚文化的节目,不能简单仅仅用对抗与反叛来概括,特别是在价值观判断层面。人们可以试着把青年亚文化看作是Z世代青年与世界的沟通方式,他们希望能尊重他们表达观点的权力,希望被听到与认同,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统领。对于青年亚文化时代下的综艺节目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投资和收视率来看,这类节目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基于前文观点,青年亚文化的风格特点、视听元素、个性精神是吸引受众、获取青年人喜爱的重要条件,但在此基础上,节目的叙事结构编排、价值取向等在受众层面也往往能产生多元化的效果,因此节目在增强吸引力的同时,也应思考如何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这就要求人们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统领。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不指向某种永远正确的结论,而是在给予青年人更多表达权力,包容叛逆和个性时引导青年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站在更大的格局上去思考问题。比如,青年人崇尚自由,但也承认自由是有底线的,那么这个底线到底是什么,这是可以讨论的。综艺节目一方面为这种讨论提供一个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不同观点,关照到青年人以前没有思考到的层面,引发新的思考,朝正确的价值判断引导。
提高受众互动的深度与质量。青年亚文化综艺节目通过独特的视听符号快速识别和吸引受众,提供一个狂欢平台,青年人尽情地展现、释放自我,寻找同类,这是这类节目取得高收视率的基础。在高收视率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在引发热议的同时,能不能提高受众互动的深度与质量,而不是推上热搜后就由其自动发酵。比如在节目的官宣平台上,提供更多让受众发言的机会并让更活跃、思考更深入的受众成为意见领袖,让亚文化群体内部发出更多的声音,这样既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感,又能给亚文化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更积极参与亚文化的建构。综艺节目的传播力、影响力,既是其产生经济利益的基础,也是其产生社会效益的基础。综艺节目应该认识到,某种亚文化的表征与价值追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建构的。在新媒体时代,某种网络流行语及价值观的流行,到底是受众议题影响媒介议题,还是媒介议题影响受众议题,很难一概而论。人们既会发现日常交流的词语经媒介引用而成为流行语,也会感叹媒介塑造“人设”的本事。既然如此,综艺节目应该更加重视和慎重对待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以更加积极和正确的方式利用这种能力,主动参与亚文化的建构。
在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得以快速传播,综艺节目抓住这部分受众群体,在资本的帮助下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这些节目带来了原创潮流的内容形式,风格各异的视听符号满足了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这是此类综艺节目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把青年亚文化时代下的综艺节目看作是青年群体和社会交流对话的平台,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统领,加强受众互动,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积极参与亚文化构建,从而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