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误杀2》的视听语言和叙事策略分析

2022-08-25 09:21杨静思
声屏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蒙太奇心脏儿子

□ 杨静思

《误杀2》主创团队几乎是《误杀1》的原班人马,由肖央、任达华、文咏珊、陈雨锶等人领衔主演。该影片时长118分钟,于2010年1月17日在影院上映。《误杀2》就是一部讲述“父爱+对抗特权”类型的犯罪电影。《误杀2》人物角色名字更是做了巧妙的设计,每个名字都赋予不同的寓意。比如肖央饰演的小编剧林日朗(寓意:光明、朗朗乾坤);任达华饰演的警察张正义(寓意:伸张正义);儿子的名字叫小虫(寓意:渺小无助)。几个角色的名字,基本上就把《误杀2》的主要人物的命运做出了暗示。《误杀2》在拍摄过程中,面对一个已经获得良好口碑与较高票房的成功IP,努力保留主题内核上的一致性,风格基调上的延续性,希望观众在前作中累积的观影体验能够延续到第二部。同时作为一部翻拍作品,《误杀2》又致力于故事情节的精心改编,人物身份的逻辑性打造以及叙事结构的颠覆性设计,相对原作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重构,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我国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于1953年,标志性事件就是农业部有关于农机推广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颁布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我国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后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随着《关于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若干决定》等相关政策的不断颁布,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县级、乡级、村级科技服务小组为基础的推广网络。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进程在不断推进,因此继续我们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展开探讨,以期为未来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语境本土化

《误杀2》的主线故事借用了美国电影《迫在眉梢》。《迫在眉梢》讲述的故事从大的方向上来看平平无奇,是一个穷人家庭的儿子身患绝症,没有钱去治病被逼到绝路进而铤而走险。《误杀2》和《迫在眉梢》剧情前半部分可以说都是无趣的,后半部分的反转以及高潮出现才真正步入影片的核心环节。直到手术前关于剧中儿子的那段对话,电影的高潮才终于出现,全程感人、理性、无奈,但结局还是幸福的故事。不同的是,二者基本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应该更能体现出创作者在翻拍过程中极力将原作本土化所作出的努力。在《迫在眉梢》中,围观者对主人公的态度没有出现特别大的起伏和变化,但是《误杀2》中展现了围观民众与媒体舆论的盲目、武断,对林日朗的态度立场不断翻转,一会儿是同情甚至还有点崇拜,一会儿又是厌恶仇恨,就连他的妻子、孩子都被其他病人的家属从病房里赶了出来。这部电影虽然也算是在关照当下某些社会现状,例如网络语言暴力。《误杀2》整个故事的结局设定得更真实化也更本土化,而不是按常规大圆满的结局去处理,把原本幸福团圆的结局变成了凄惨又悲情的结局。另外,作品中对中国式情感的表达运用到了市长头上,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活下来,不惜代价地滥用市长权力救活了自己的儿子,即便最后失去了职务,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一位可怜的父亲。整部影片不管是从情感表述还是结局设定,语境改编让《误杀2》在叙事层面上具有了中国意味。

以上实验均重复三次,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sd)来表示,采用Origin 9.5作图,显著性分析使用 SPSS18.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p<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迈进新时代,面对新矛盾,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务实创新;既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又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各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中,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误杀2》视听语言分析

《迫在眉梢》将叙事重点放在主人公如何救赎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最终圆满的结局,而《误杀2》则比较精炼地表达了父亲拯救孩子这个主要情景,以凸显亲情和家庭教育这一主旨。另外,《误杀2》也对集体无意识做出了一定的表达,并触及了社会现实问题和人生话题。《误杀2》中的林日朗是一个从“狼”还原成“羊”的过程,一开始看上去凶恶残忍、不择手段,到最后却发现善良而无助,只能选择自我牺牲。影片打破线性叙事也是想增加一些惊悚氛围,让观众一上来就被这个戏剧性事件吸引。林日朗的职业是编剧,那么就会在谋划整个行动的时候更具有前瞻性和判断力,更能够把握事件走向,预判可能出现的结果。《误杀2》不仅仅是一个在故事情节上有所突破的犯罪类型片,更加入了对真实社会和人生、亲情、家庭等的深刻思考。林日朗最后的主动赴死,可以理解为无奈的妥协,也可以理解为无助的反抗,也是作为底层人物无奈的选择,他以自我牺牲来拯救自己的儿子,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挽救自己的儿子,凸显出作为社会底层人物的无奈。电影的标题沿用了第一部电影的的标题“误杀”,突出了一个“误”字,即让观众对真相产生了误解,并在最后消除了既定的印象,建立了自己对事件和人物的认知以及理解。其实,在整部电影中不止发生了一起“误杀”事件。误杀案的核心,是龙丹市长抢走了林日朗儿子的移植心脏。林日朗劫持医院后追查到事情的根源是龙丹市长,并引诱警察“误杀”自己。此外,龙丹市长为了救自己的儿子,靠权力夺人之心,无端“误杀”了一个平民百姓的孩子,达马医生拒绝治疗阿文的妻子,导致阿文有了暗杀之心。然而,在阿文采取行动之前,林日朗的一个意外举动帮助达马逃过一劫,从而避免了“误杀”。在林日朗利用镜头视觉的偏差“误杀”警方人员以及警方第一次“误杀”林日朗失败等情节,都对不同场景的“误杀”进行了解读。

慢镜头。用慢摄影机的目的,大致包括制作滑稽效应、强化心灵对时光的感觉或突显某一关键时刻,在电影的几个场景镜头中大多都是为了发出一个特殊信号。例如林日朗拿着高利贷去找医生,得知心脏被抢走了,就在他被保安拖拽的时候院长走了过去。影片用一个头顶的慢动作镜头拉长了这一场景:院长高高在上,不可触及,而林院长既尴尬又无奈,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差异,也象征了他们之间权力的差异。《误杀1》和《误杀2》的末尾都有一段下雨戏,雨不但可以发挥现场的调度效果,还渲染了氛围,尤其是电影结尾林日朗在暴雨中中枪的那一刻,导演使用了慢镜头,慢镜头再加上对暴雨的现场调度,雨滴掉落的速度突然被减慢,不仅产生出了一种震撼的视觉效果,而且还通过刻意减慢车速将时间延长,让观众突然意识到林日朗故意求死,嘴角挂着微笑。同时,那溅起的水花也渲染出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二、象征蒙太奇与隐喻蒙太奇。在《误杀2》中萤火虫总共出现了三次,串起了整个电影的主要情节,是一种象征蒙太奇与隐喻蒙太奇的表现。在这部电影中,警察被赋予了“猫”和“老鼠”两个身份。第一次警察局派了一个特别的首席警察钻到通风管,老鼠和这个特别的警察看着彼此的对称画面,暗示警方相当于老鼠,成为“老鼠”的形象。另一处是之后林日朗顺势问的那句:“你们到底是猫,还是老鼠啊?”这个显而易见的回答暗示了人物对权力的怀疑。警察作为国家的特权人员,理应是公正执法、伸张正义的“猫”。然而,当他们为权势者服务时,却变成了行走在黑暗中的“老鼠”,而这种双重身份根据剧情不断转换,林日朗只能被舆论和道德所要挟,试图从中找到光明。另一个隐喻是萤火虫的核心形象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这也与英文片名《误杀1》(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相对应。主角叫林日朗,其儿子叫小虫,而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Fireflies in the Sun。电影开始小虫问起“为什么萤火虫在光线下就不亮了呢”,影片一开始并没有解答这个问题,而是在最后影片结束时出现小虫再次这个问题,林日朗才回答“是因为萤火虫它的光太小,太弱了,但在黑暗的地方,即使是微弱的光也能照亮你周围的一切”。萤火虫只在黑暗中发光,是小人物和底层人物的象征,就像电影中的最后一只萤火虫一样,它是林日朗的化身,代表着更多像他一样的普通人——有时为生活而绝望,最终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在公众面前揭开了高层的罪恶,这一情节反映了底层人民和社会权贵之间的博弈。表面来看,《误杀2》的故事剧情很简单,林日朗的儿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夫妻二人拼了命筹钱,但手术前一小时心脏被抢走了。林日朗在剧中精心策划了一场医院劫匪案,为自己的儿子续命,呈现了一个底层人物做最后的挣扎。然而,看完全片,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运用以及强大的音效烘托,使得整部影片变得扑朔迷离。

音乐烘托氛围

共情。“共情”的概念首先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医生卡尔罗杰斯从治疗心理障碍的视角明确提出,指的是个体认识他人的心理情感,并在一定情况下作出正确心理情感反应的某种力量。《误杀2》与《迫在眉梢》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以悲剧落幕,而这似乎也是合理的,毕竟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幸运,更多的是现实的残酷。男主是一个收入不稳定的底层人物,但他将决定把自己的心脏移植给儿子时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到:“父亲能给你的只有生命,其他的都做不到,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现在我能为你做的就是给你一颗可以活下去的心脏。”这里充分激发了观众的共情情绪,作为父母能给自己子女的东西不多,但是唯一的生命也愿意用来拯救自己的孩子。此外,《误杀2》中的龙丹市长的遭遇也引起了观众的共情,他算不上是个无恶不作的坏人,因为那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在这里和《误杀1》不同的是,《误杀1》中的拉韫夫妇也算不上是个无恶不作的坏人,因为他们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他们不仅失去了孩子,最后失去了工作和地位,以至于最终一无所有,令人怜悯。而《误杀2》中市长最终虽然失去了工作和地位,但拯救了自己的儿子,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令人怜悯的。但主角是善良而平凡的小人物,和观众本身就有很强的亲近感,接下来这个小人物突然遇到超过其能力范围的重大变故,让观众更容易与之共情。

《误杀2》主题表现

蒙太奇。一、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误杀2》中多次运用到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影片一开始就出现劫匪的场景,接着通过记者的镜头来阐述事情的前因后果,其中小虫踢球的段落和平时林日朗教小虫踢足球的画面进行交叉放映,能消除观众一直看同一个画面的疲惫感,增强了观影感受。另外,一直谋划刺杀达马医生的阿文正准备动手时的画面和警方安排偷袭林日朗的画面以及宋民准备偷袭林日朗的三个画面同时进行,三个画面中人物拿武器的动作同时进行,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运用得较为恰当。剧中多处使用平行蒙太奇,使得观众产生全视觉观影体验。在林日朗知道儿子的移植心脏要不回来又得知萨丁就是操控者暴怒质问张正义警官“你是不是一位好警察”时,画面切换到给小虫换心脏手术室的画面,手术室聚集多名权威医生,但是装心脏的盒子却是空的。这里没有过多解释,通过画面让观众感受到这场阴谋,接着画面切换至萨丁,几个画面的切换,间接说明装心脏的空盒子是萨丁从中作梗,此时林日朗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观众在这段观影过程中是一个全知视角,神经自然也高度紧绷起来。

剧中多处通过音乐来制造惊悚的气氛,在记者偷进医院获取资料过程中,准备从房间出来时,背后的医生一把压倒记者,这里的音乐起到了制造气氛的作用。在林日朗知道电话铃声是在楼上准备乘坐电梯上去时,这里运用的音乐起伏也很恰当地烘托了一种惊悚的气氛。紧接着是林日朗看到手术室正在移植心脏的画面,音乐切换成缓慢乐,烘托出他内心绝望无助的心情,声音隐喻“砰!砰!砰!”,电影里也有张海报写着“砰!砰!砰!”三个字。影片中林日朗的职业是一名编剧,以至于影片中有一幕是展现他经常假装和儿子发生枪战。原本这只是父子之间的日常互动,此时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枪击。“砰,砰,砰”不仅指枪声,还指心脏跳动的声音。第一个“砰!”父亲被枪杀了,然后“砰!砰!砰!”这意味着父亲的心脏在被移植到儿子体内后重新开始跳动,这象征着父子之间的命运和联系。

乌合之众——集体无意识。在勒庞的社交心理学研究著作《乌合之众:大众社会心理探究》中,他介绍了人群的群体心智的基本特点,并说明了当个人是一种孤独的个体时候,就具有了自身强烈的个性化特点,但一旦这个人加入了人群之后,他的任何个人特征都会被这个人群所淹没,他的思维也马上就会被人群的集体思维所代替。但当某个人群出现时,他们就具有了情绪化、无异议、低智慧等特点。乌合之众理论中有讲解到人们一旦聚集在群体中,就会失去理性和判断推理能力,他们的行为会完全被无意识所控制,产生巨大伤害。

在影片《误杀 2》中,围观群众的情绪被媒体牵着走,一开始知道劫匪时一边倒地进行责骂,还把在住院的林日朗妻子和儿子赶到走廊外,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言语攻击,给他们造成身体心理的双重伤害。随着剧情的反转,林日朗释放了一名孕妇人质,剧中一直关注事态发展的观众开始欢呼一致认为林日朗是好人,但紧接着林日朗杀了一名警察后观众又开始两边倒,一部分认为林日朗是好人,一部分认为林日朗是坏人。到萨丁指挥下属枪击林日朗时,围观群众以为劫匪被打倒进而又是欢呼,最后在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获取真相资料并公告示众时,大家才知道事件背后的操控人物是新上任的市长,围观群众的情绪又被拉到另一个立场。当这次林日朗真正被警方枪击倒下时,围观群众没有了欢呼,而是受媒体告知真相的影响去同情林日朗而强烈谴责市长,围观群众暴乱去砸市长的车,从这一方面也可以说舆情的影响不可忽视的。围观群众从始至终都在受媒体的影响,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乌合之众理论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细节。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伴随很多细节的处理和匠心精神的体现。主角林日朗在劫持人质后在医院里坐着的时候,拿枪的手在发抖,他脸上流着汗也隐喻出他内心的恐慌,暗示着后面揭示他拿的枪实则是玩具枪。在林日朗接到妻子电话讲儿子得救时,刚好电视画面显示卫生局局长跳楼“自杀”的画面,从这一点林日朗知道儿子的移植心脏已经要不回来了,因为卫生局局长是林日朗设的一个局,他知道还有更大的人物在操控那颗心脏,卫生局局长只是一个替罪羊而已。这也为后来林日朗谋划用自己的心脏来救儿子设下了伏笔。剧中林日朗最后缴获宋民手机拨通宋民暗自联系的背后人物时,拨通的手机铃声在楼上响了起来,这里林日朗抬头望向楼上时,运用了俯拍镜头,林日朗的形象倍感渺小,也暗指作为底层人物的渺小和无助,楼下发生的一切昏天暗地,楼上却还是在正常进行真正的心脏移植手术,这无疑不是一种讽刺。剧中紧张的气氛中间穿插了一对情侣,本来一直预谋杀害达马医生的阿文看到一对情侣,见女孩子的脸上有伤心中的怒火一下上来了,他质问男为什么家暴自己女朋友,结果剧情反转,男的脱下衣服露出满身伤痕,并带着撒娇的语调说女的家暴管不管。原本严肃低沉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观众本来沉浸在紧张低落的状态因为这个点而开怀大笑,影片通过这些细节来丰满整部电影,让它不那么单调并饱含特色。

围绕定岗实习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开展思政教育,实施跟进式的思政教育。以校企共育为核心,结合时代背景,创建校企合作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结语

影片《误杀2》的编导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本地化改编,使得语境更为接近国内观众的日常生活,我国观众也更易于形成共情,再加之编导特有的摄影镜头语言所营造的丰富情感与题材表现,使《误杀2》刚上映不到一个星期日票房收入高达6600万元,轻松夺冠。影片中使用的视听语言元素较为丰富,原本看似简单的情节,通过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使得整部影片扑朔迷离,同时很好地利用共情使得影片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蒙太奇心脏儿子
错位蒙太奇
打儿子
心脏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