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方式 培育核心素养

2022-08-24 10:28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天津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探究教师教学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王 锰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习者切实地感受学习的价值,让学习者迈向成功的彼岸,落实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尽可能地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探求和应用地理科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对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了研究,下面就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与体会来谈谈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实施。

一、对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认识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组织为单元,积极地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一个与常规的学生被动学习方式相对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改变以学习者单纯接受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全面发展的教学环境,并创造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新知识,并将知识加以运用,从而促使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积极、探索、协作的精神,以便让学生在积累并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探究式学习让能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教学活动,并得到亲身参与合作、研究或探索活动的感受,训练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旧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共享和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二、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流程

(一)依据地理事实,创设问题情境

合作式研究型课堂教学,其过程都是包围着“发问”展开的。高质量的富于探索性的提问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精华,因为它容易激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去探索,积极地开展发散性思维活动。而提供高质量的问题、激励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思想活跃,是课堂教学研究必需的。在以往的基础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甚至有一些教师提问更少。而在教师的提问中,大多是记忆型的问题,或对具体化的基础地理知识只需用“是”与“否”来解决,而较少是探讨性的问题,探究性问题往往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索。此类问题,从内容上看属于“高级”问题,因为学生必须改变信息的形态或组织架构,并经过对比、分类、综合、抽象、总结等高级的思想教学活动,方可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创设更高层次、开放性的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中有的可以恰当地创造现实问题的情景,从而激励学生提供要探索的现实问题。有的则可以提供超越常规的条件,让学习者的思想更活跃,思想也更宽广。如在“构造地貌的形成”这节课的学习中,以欣赏“大量的山地景观图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关注山地在形态上的差异,互相交流质疑,并由此提出这些山地的成因、形成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要学习的主要问题,便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再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这节具体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做出关于冲积扇、三角洲等地形的实体模型,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实体模型,并彼此交流疑问,然后教师根据大家的问题给出了如下两个主要研究问题:一组:冲积扇的地点在哪?为何会在此发生?石屑堆积的分布有何特征?为何出现了这样的分布特征?二组:三角地的地点在哪?淤泥为何会在这里积聚?为何河道中含有大量淤泥?以及三峡大坝竣工后对长江三角洲经济有哪些影响?上述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知识点,从而扩大学生的研究知识面,更关键的是还能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很主动,而且也趣味盎然,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学习内容并且印象深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有了教师创设的情境,这时让学生提问,他们就会有许多想法,而大部分问题都和后面要研究的内容联系紧密,便于教学内容的展开。

(二)依据有效材料,合作探究建构

展开以小组为单元的自主探究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按照教师所设定的研究思路,展开调查、实验、信息获得、访问、思考等各项研究活动,最后使问题得到正确处理,从而获得研究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也就是培养学生在搜集和处理信息、掌握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沟通和协作等各方面能力训练与提高的过程。例如,在“构造地貌的形成”这节课程的教学中,由于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枯燥,而学生又缺乏实际生活体验,所以教师提前准备教具、学具(用各种色彩的海洋代表了各个时期的岩层;各种彩色的吹塑纸代表着各个时期的岩层)来辅助教学,从而实现了把抽象的内容系统性、直观化、形象化的目的,也是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学生通过使用学具展示与操作,自主合作研究,逐步探索出背斜、向斜这些复杂地质结构的基本形式,并能按演示结果绘制示意图,探究出了利用地层形态与岩石新老关系确定背斜、向斜的方式,和地形倒置的产生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找答案,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而在真正上课时,一些教师总是怕学生得不出合理的结果,而由教师讲解展示出结果。其实,这是没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还是在向学生“灌”知识。现在的科学教育,就要从“知识本位”的思想观念向“人的发展本位”过渡,尽管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失误,但学生必须亲身经历过科学探索的全过程,才能学会剖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这往往比单纯的掌握知识更有意义。因此,在平时教育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将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实践、检测、记忆,让学生通过思考加工,自我去总结、发掘所学新知,在实践中感受探究的快乐,从而产生愉悦感。

2.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科学概念。这与上述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矛盾,在合作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已经不再当作事实本身的结果来学习,而是当作在科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中进行筛选后所引出的要素。在合作探索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把握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特点,并通过亲自参加合作探索过程,从中获得了认识,从而更易于产生正确的科学概念,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地理实践能力也不断提升。

3.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合作研究式教学中,通常要求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探究、调查等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学员都参与,使每人都能充分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而并非需要学生复述课本、教师或别人已有的结论。根据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由于学校都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建立对事情的认识,所以参与辩论的人,并不用考虑自己的观点是不是合理、是否正确,而且辩论并没有由教师支配,也没有在少数一些学校中唱主角,而只是需要全体的学员都公平地投入进来。但因为已有经历、文化背景等的特殊性,学生对事情的认识也会各有不同,这样在合作中可以让学生发现社会问题的各个侧面,并注意观察和思考别人的观点与感受,对自身和别人的看法加以反省或批评,以便建立起新的观点和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能增强集体主义思想,这也符合时代对人素质的要求。

(三)展示交流互动,多元评价结合

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将本组合作探讨的结论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最终结论。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活动的评价,教师的评语反映了教师的价值导向,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一般的评价活动,都是教师肯定实验成功的学生,但还有一些学生虽未有明显的效果,但也付出了劳动,进行了探究。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评价时就要注意全面性,特别要发现失败的小组在实验中的闪光点,如:态度认真、团结合作等,给予肯定,然后再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保护了学习者的探索心理,也会让学生更乐于去发掘问题,从而具有更强烈的探索意识,这也反映了最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教育要重视将教学过程与学习成果评估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在评价的同时,要发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这节内容的学习中,采用了课上模拟实验的方式学习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各个小组进行试验、合作探究后逐一汇报,并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如表1)。通过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1 对课堂实验演示活动的评价量表

(四)拓展延伸应用,检验学习效果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之一。如在“构造地貌的形成”这节内容学习中,在教材内容全部学习完以后,设计了探究实验,用装着油和水的透明塑料管模拟岩层,并将其弯曲模拟出背斜和向斜构造的实验方法,由学生合作探索地理结构和岩层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既使学生感受到了学好地质对生存的有益,也对本节课程中学生掌握情况作出了检查,更关键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质实验能力等核心素质,教学效果明显。

三、合作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自主合作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在地理课的教育与复习中,应当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综合使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2.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教师应意识到,满堂“灌”虽然看似完成了任务,但学生也许没学会,探究学习没有经历。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问题的实质进行分类,该在课上进行探究的问题,一定要在课上完成;可以课后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做实验解决,并把结果向大家简单汇报;现有条件无法解决的,教师课后找相关的资料,在本学期中抽出少量的时间给学生介绍。总之,要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说法”。

3.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教育家第斯多慧曾说“教育的艺术不放在所传递的本领,而放在启发、唤起、鼓励”。以往的教育经验告诫人们,不要总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他们,甚至想替他们解决问题,但事实证明学生也能行。中小学生的很多发现都是具有发散性和创造力的,而发散性和创造力也就是中小学生本身所体现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承认学生、重视学生、培育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好教师所应该具有的良好教育素质。实施合作研究型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以接受、信任和认可中小学生为前提,面对全体学生并注重群体差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式研究型教学方法是中国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的一种主要方法,它突破了传统固定的时间界线,也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上的束缚,学生能够在比较广泛的时间与空间范畴内手、脑并用,开展研究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合作研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能实现的关键,需要人们继续探讨、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探究教师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