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研子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1]。随后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规模化测评,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培训[2]。《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一书中,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定义,即指对用户信息查询、获取、评价和使用能力的培训。主要目标是树立受教育者的信息意识;培养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独立的自学者,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信息素质水平进而实现国民整体信息素质的提高[3]。袁红军等[4]对“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形式、内容等3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统一栏目称谓、界定教育形式、规范标准化水平、充实教育内容等措施。邵玉河[5]提出要转变信息素养教育观念、搭建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拓展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注重学习资源的多样性、重视移动端的应用等改进策略。王莲[6]通过对中美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比较分析,认为在线教程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形式之一,要有精品意识,注重高阶技能的培养。吴金华等[7]从教学信息素养、媒介信息素养、生活信息素养3方面阐述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然而,目前鲜见对山西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文献。本文以山西省27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8],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共85所,其中有27所高校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本次调研于2021年7—8月通过访问各高校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对图书馆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进行检索及分析。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山西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表1(续)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素养讲座(毕业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信息化素养提升大赛;馆员业务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新生入馆教育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全民信息素养教育公益大讲堂;面向工作场景信息素养教育;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高职信息素养大赛;图书馆信息素养讲座;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新生入馆教育山西经贸职业学院“文献检索与利用”公共选修课;电子资源专题培训讲座;新生入馆教育山西青年职业学院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山西工程职业学院CALIS信息素养学习平台;新生入馆教育;信息素养挑战赛;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山西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馆员研讨培训会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信息素养系列讲座(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利用Zotero开启知识管理之窗);入馆教育
信息素养基础通识教育主要包括入馆教育及公共选修课。山西大学等15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让学生对图书馆有基本的了解。入馆教育的形式各异,如中北大学引进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太原科技大学的图书馆语音导览服务;山西农业大学以讲座形式开展入馆教育,培训结束后还会进行在线通关测试,届时开通校园卡借阅权限;长治医学院推出新生入馆教育在线视频以及相关PDF文件供学生下载学习;更多的院校则选择以讲座为主要形式开展入馆教育。
山西大学开设了“信息资源检索利用与学术规范”通识课,共32学时,旨在提高学生在科研学习中对信息的正确选择、有效检索、鉴别判断、组织处理、整理保存、利用和再创造的能力。山西财经大学开设了“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共30学时,旨在进一步提高在校本科生掌握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为学生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公共选修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掌握利用检索工具从文献信息资源中获取知识情报。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大多是关于各种数据库的检索及使用、文献管理及检索工具、办公软件的实操、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及技巧等,讲座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是定期专题讲座、不定期专题讲座、嵌入式讲座。
定期专题讲座是有固定的时间或固定周期举办的讲座,如太原理工大学的“星期五讲座”,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时间均为周五;山西大学的“文瀛信息素养课堂” 采用实体课堂讲授、操作和线上教学结合的方式,2020年春季课堂于每周五举行,2021年春季课堂于每周三举行;还有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一小时讲座”;山西中医药大学的“文津讲坛”等都属于定期专题讲座。
不定期专题讲座的举办往往没有固定周期,线上讲座如有12所高校都推广的信息素养公益讲堂系列和信息素养系列讲座等;而线下讲座如长治学院邀请知网、万方、超星等6家数据库厂商为在校师生进行数据库宣读活动并进行现场答疑。
嵌入式讲座需要结合在校师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讲座。如山西大学嵌入教师课程的专题讲座可以根据教师需求,去专业课上讲授与课程、专业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检索利用,以及图书馆有哪些服务等;山西医科大学则是嵌入学院科研、教学第一线开展各类信息素养教育;太原学院的定题服务则是具体科研需求,开展文献查找、原文传递、文献推送、调研综述等多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
学科服务群可以为在校教师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学科专题内容的推送有效地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山西财经大学和长治学院等院校都开通了学科服务的微信群和QQ群,人工及AI人工智能24小时工作,全年无休,可以为老师们在任何时间提供服务。
在官网上为师生提供了数据库培训资料的高校共有2所,其中:山西财经大学上传了包括Springer-Link平台助力科研文章发表、Emerald资源使用与投入交流等40余份培训课件;忻州师范学院上传了新生入馆培训、数据库检索策略、中国知网使用等10余份培训课件,高校师生可以不限时间地点地进行数据库的应用及学习。
举办信息素养大赛,旨在推动高等学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检索、分析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其中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院校参加了“万方杯”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山西财经大学参加了乐研杯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
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总结6个框架要素,分别是权威的创建性与情境性、信息创建的过程性、信息的价值属性、探究式研究、对话式学术研究、战略探索式检索,图书馆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框架部署,利用框架要素对信息素养课程进行设计[9]。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项素养:能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有效获取所需信息;对信息能进行甄别、溯源与整合;了解信息技术使用中产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10]。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由表1可以看出,27所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主要包括新生入馆教育、文献信息检索课以及讲座。对于部分没有条件开展线下信息素养教育的高校,则通过引入形式不一的讲座来弥补这一缺憾,但从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出由于讲座的非强制性,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学习内驱力才是良性的发展方向。
信息素养团队要针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一系列的计划与实践,比如设计信息素养课程指导及相关计划,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行性测评,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之后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及反馈,及时与团队内的成员分享交流。为师生提升专业技能提供信息资源,将信息素养融入不同阶段的学术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知识创造和学术研究上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信息素养教育团队不仅要熟悉本馆馆藏,还要了解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开展各类讲座培训及相关咨询服务。如山西师范大学于2019年9月成立的学科服务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联络拓展、学科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宣传推广以及就业服务,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及资源优势。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的创新型服务,学科馆员深入科研或教学活动中,提供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架构起图书馆与院系信息沟通的桥梁。了解在校师生对图书资源的需求,及时掌握各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进展,定期向师生推介专业信息及服务,或进行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学科化服务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不断完善信息资源构架,同时图书馆也为学科化服务的开展保驾护航。如太原学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要了解对口学科和院系的信息需求,负责学科资源建设的规划实施并对意见进行回收跟踪反馈,协助各学院开展学科评估工作,同时还面向具有科研职能需求的机关单位提供定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