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建设调研情况与分析

2022-08-24 06:55张楚楚李海燕董燕李斌刘思鸿李兵张伟娜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籍中医药专家

张楚楚,李海燕,董燕,李斌,刘思鸿,李兵,张伟娜*

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建设调研情况与分析

张楚楚1,李海燕1,董燕1,李斌1,刘思鸿1,李兵2,张伟娜1*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为加强中医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服务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等新兴技术,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目前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研,例如资源内容不足、平台建设与管理方面较为薄弱等,并从功能需求、内容需求、服务需求、平台管理、智慧馆员等多方面提出改进的参考性意见。

智慧数字图书馆;中医药古籍;资源构建;平台管理;调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1]、《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2]、《“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3],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突显中医药古籍与文献信息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制定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规划,本文围绕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等发展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为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完善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

1 调研方法

1.1 调研对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于2021年8月9日举办第二届学术周,召集全国各省市及海外中医古籍收藏单位从事中医药古籍研究数年、专业性较强的专家,就中医药古代医籍挖掘利用方法与现代情报研究趋势热点进行研讨。本次调研采用线上方式,向133位参会专家发放了调查问卷。专家信息见表1。

表1 133位专家基本情况

1.2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包括9个单项选择题、10个多项选择题及4个填空题,并设有开放题。调查内容包括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用户使用需求、平台资源类型及平台服务管理等。

2 结果

线上发放调查问卷133份,回收问卷133份,均为有效问卷。被调研的133位专家,高级职称占45.86%,34.59%的专家为博士,在图书情报研究领域均有所建树,深度了解科研人员对于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使用需求,奠定了本次调研报告的专业性及准确性。

2.1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概述

2.1.1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133位专家中,有88位专家对于智慧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尚需了解,不明确其概念,37位专家比较了解,仅有4位专家非常了解其概念。见表2。由于尚未有成熟的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建成,大多数专家对于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内涵模糊不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表2 专家对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国内学者从智能建筑、感知计算与数字图书馆服务3个角度分别定义[4]。从智能建筑角度定义,智慧图书馆是运用智能技术建设图书馆,是将智能建筑与数字图书馆进行结合与创新。从感知计算角度定义,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化的服务与管理。从数字图书馆服务角度定义,充分利用ICT技术(指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实现书目信息电子结算及远程阅览、预约等操作,是数字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智能技术与图书馆的深层结合。

严栋[5]是国内较早给智慧图书馆下定义的学者,他认为智慧图书馆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的资源交换模式,以明确、灵活、快速地实现智慧化服务与管理。王世伟[6]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特点,以绿色与惠民为需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实践应用。韩丽[7]认为,智慧图书馆是通过物联网提供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一种发展形式,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产物与目标,既具备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又具备智能化手段。智慧图书馆实现用户之间、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的交互与共享,用户可以时时刻刻地体验智慧化服务。马然[8]将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扩大为将图书馆建筑、设备、文献资源、用户等连接,构成图书馆物联网,使其具备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功能,从而提供一个智慧化服务平台,即建筑智慧化、资源智慧化、管理智慧化、通信智慧化的结合体,“以人为本,向服务而生”。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是智慧数字图书馆在中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是目前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加以智慧化手段的延伸。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层以中医药古籍、现代文献及多媒体等资源为主,应用层以中医药数据挖掘及知识图谱等大数据处理分析为基础,服务层包括智慧感知系统、智慧资源系统、智慧管理系统、智慧馆员系统等,实现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智能化决策、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职能,满足用户对中医药资源的需求。

2.1.2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使用需求 76位专家认为非常需要使用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32位专家认为在做课题研究时需要使用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见表3。为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促进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市场需求量大,是中医药图书馆今后发展的方向。目前常见的数字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超星图书馆等,古籍数字图书馆包括汉籍数字图书馆、北京大学古籍数字图书馆等,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包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综合性数字阅读平台“中医数字图书馆”(汇总了教材、学术著作、古籍及期刊),中医药古籍数据库包括中华医典、中医典海、国医典藏等。

表3 专家对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使用需求

建设完善的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应具备丰富的中医药电子资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信息化装备和平台产品的研发,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模式,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推动学术进步提供重要支撑。专家建议如表4所示,可见丰富专业的资源数据储备,重点开发检索便捷、满足多种检索需求的系统,以及提供知识挖掘服务等是重点建设方向。

表4 专家对建设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建议

2.1.3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使用目的 此项为多选题。112位专家希望通过智慧数字图书馆达到辅助申报及完成课题、撰写论文的作用,110位专家希望达到学习中医药知识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的作用,105位专家希望达到了解科研及学术动态的作用(见表5)。从调研结果可知,智慧数字图书馆将包含古籍文献、数据挖掘、现代应用报道及行业动态更新等业务,科研人员将从智慧数字图书馆中获取所需数据资源,并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数据挖掘服务及知识图谱应用,临床人员亦可拓展思路,获得一手科研及临床信息。

2.1.4 对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完善情况的认识 由于目前尚无成熟的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针对已有的多个中医药数字图书馆,有85位专家认为目前的中医药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不够充足,尚需完善;38位专家认为目前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功能较为完善。见表6。

表5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目的

表6 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完善状况分布

数据资源是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应具有丰富性及多样性。而目前的中医药数字图书馆资源不够丰富,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资源增量是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根本。

2.2 资源调研

2.2.1 资源类型及内容 129位专家对古籍文献资源尤为感兴趣,80位专家对现代期刊文献更感兴趣,有74位专家对民国文献较为感兴趣,71位专家对于音视频类资源感兴趣,见表7。由此可知,古籍文献资源普遍受欢迎。另外,这些专家对于资源质量、数量、广度及覆盖范围均比较重视。

表7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资源类型及内容

中医学是古代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除全面总结养生、防病、治病等医学知识外,还蕴含哲学、天文、气象、生态等内容,文化信息十分丰富,主要依靠中医药古籍来负载和体现。2007年出版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珍贵中医药古籍来自全国151家图书馆或博物馆,收录1911年以前出版的中医药古籍8 663种[9],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中医药古籍的存世和分布现状,古籍资源是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首要全面建设的资源。

对资源内容的调查发现,107位专家对于医案类内容感兴趣,101位专家对于医理类内容感兴趣,对方剂类、本草类内容感兴趣的专家分别为98、97位,其余专家感兴趣的资源依次是特色病种、针灸、养生、温病等内容。除此之外,有部分专家对于美容、推拿手法、五运六气等资源感兴趣。

中医医案是医生诊治病证的记录,一般包含症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等信息,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具体体现,是医生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医辨证思维的体现。不论是古籍记载的医案还是近现代名老中医医案,都是后学提升中医技能的宝贵财富。故在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医案类资源内容为重中之重。

2.2.2 付费资源 如后期部分资源需要付费使用,89位专家有意愿对中医特色专题平台知识挖掘服务付费使用,78位专家愿意为中医药古籍图片资源服务付费,75位专家愿意为国医大师、近现代名老中医专家讲座、临床诊疗资源等影像资料付费使用,详见表8。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可能会将一些优质资源设置为有偿使用,除了珍贵古籍之外,用户更倾向于对知识挖掘、知识图谱等资源整合、分析与挖掘服务付费使用,以便于资源的深度探索,为科研提供有力帮助。

表8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付费资源调研

2.3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构建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应具有智慧感知系统、智慧资源系统、智慧管理系统、智慧学习系统、智慧馆员系统、智慧服务系统等,这些智慧系统是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构建内容,专家意见见表9。

表9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构建内容

2.3.1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功能 128位专家认为应涵盖资源检索功能,认为应涵盖导航功能、标识功能、页面制作功能的专家分别为110、108、77位。由于用户希望快速、高效、精确地检索到所需资源,图书馆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发资源标引及检索功能。

2.3.2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服务 125位专家认为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数据更新速度及其准确性十分必要,123位专家认为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应着重开发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服务。亦有专家重视中医药知识图谱、光学字符文字识别及转换的开发。知识发现体系是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利用中医药数据仓储、资源整合、知识挖掘、数据分析、文献计量学模型等相关技术,解决复杂数据库群的集成整合,实现高效、精准、统一的中医药学术资源搜索,进而通过共词分析、引文分析、聚类分析、知识关联分析、贝叶斯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等实现中医药高价值学术文献发现、深度知识挖掘、可视化知识关联,为多角度挖掘古籍与现代文献中的病证方药提供便捷。用户更加关注平台服务的内核,关注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实用性,对于一手资源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要求更多,对于数据挖掘等科研服务要求更高。

2.3.3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管理 大多数专家认为智慧馆员培训、馆员工作站业务系统及智慧社群系统的开发都很重要,是今后开发的重点内容。智慧馆员通过专业培训,熟练应用智慧平台系统,为用户解决问题,是智慧数字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核心[10]。馆员工作站是图书管理系统,馆员对图书进行信息核查、盘点与借阅登记等管理;学习培训是传统馆员向智慧馆员转型的重要一步,通过智慧馆员培训系统,使馆员获得良好且规范的知识及业务培训[11]。智慧社群系统以“为读者提供融学习、社交和娱乐于一体的空间”为基本理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三位一体”的服务[12],亦可利用智慧社群系统开展学者、专家之间的讨论与切磋。对于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任重道远。

2.3.4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设备 对于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管理设备的建设,大多数专家重视自助服务系统与智能书架的发展。自助服务既能满足用户自由选择,又能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是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智能书架系统不仅可以快速盘点、定位和查询馆藏书目,更可以分析与掌握用户需求。

3 问题与对策

3.1 内容不够全面,需要加强增量

以中医药古籍资源为例,《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151个图书馆或博物馆的中医书目13 455种,其中重点收录1911年以前的中医药古籍8 663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组织实施的大型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项目《中华医藏》拟对其中的2 289种重要中医药古籍进行系统调研选目、书目提要编纂、数字资源库建设和原书影印出版。据馆藏中医药古籍资源核查数据统计,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现有馆藏中医药古籍5 589种,现存世中医药古籍种类的60%均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国医典藏(V2.1)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的大型中医药古籍全文数据库,收录先秦至清末民国典籍1 500种。国医典藏(V2.1)包括馆藏精品库及子部医家库,分别收录古籍 1 100、400种。馆藏精品库书目按《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法分类,涉及全部12大类中医药古籍,收录内容精良,不乏世所罕见的珍善本及孤本医籍。子部医家库收录《四库全书总目》中子部医家类全部古籍。要建立大型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目前国医典藏(V2.1)古籍资源仍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于古籍的修复与文本化是加强增量的有效途径。

3.2 科研辅助支撑作用不够,需提升服务能力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是丰富的资源,还需使用现代化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挖掘与分析,使用户更加便捷地利用,并应用于科研及临床。检索功能的提升、挖掘系统的建设及数字资源的统计学研究都是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3.3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建设难度大,需分步实施

参考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以数字资源为核心,围绕整个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各个业务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技术支撑。数字图书馆工程包括古籍、论文、期刊、档案等文献数字加工系统,网页资源获取系统,将元数据提交到文献搜索系统的数字资源组织系统,版权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与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等。对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具有范本式的启示作用。

一方面,对于重要中医药文献载体的古籍而言,应加强古籍资源文本化建设。古籍文字以繁体字为主,医家手写真迹有些不易辨认,中医特有词汇的使用,导致古籍文本化的进程缓慢,使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构建难度增加。针对此问题,对于特殊古籍字段,需要人工干预,进行分类挑选及专业辨识。

另一方面,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建设与高校现有的智慧图书馆差距较大。以“985”高校智慧图书馆为例[13],在开展智慧借阅服务方面,39所高校中有29所已经开展了基于无线电讯号识别技术(RFID)的自助借阅服务,占74.36%,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除了RFID自助借阅外,还开通了刷脸借阅和手机借阅服务,实现技术层、系统层、数据层、资源层、感知层、应用层和服务层7个层次的分层实施[14-15]。以世界数字图书馆(WDL,http://www.wdl.org)为例,较好地体现了分步实施的全貌[16]。WDL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起,在许多国家的共同协作下,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支持下,借助公司和私人基金会的财力支持开发而成。WDL所含的数字对象有7种类型:图书、期刊、原稿、地图、影片、版画与照片、录音制品。WDL使用在美国及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杜威十进分类法,将所有数字对象划分为9个专题:哲学与心理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自然科学与数学、应用技术、艺术/美术与装饰艺术、文学与修辞、历史与地理,并提供专题浏览功能。对每一类型数字对象,提供一套元数据方案,共同使用的元数据有标题、描述、时间、地点、专题、机构、条目类型,分层实施。因此,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层层递进,分步实施。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领军地位,探索合理有效的多途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合作机制,协调推进海内外资源的共建共享,全面高效整合优势资源。

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需要,联合行业相关单位共建共享,将国内外图书、学位论文、期刊、中医药古籍、音视频资料、临床诊疗数据、中药资源数据,及中医药相关标准、临床诊疗指南、政策法规等多元异构数据建成各类数据库、知识库,提供在线查询服务。同时,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打造“中医药云课堂”(慕课),以专题形式设置课程,丰富优质课程内容。并建设知识内容管理模型,实现资源内容的自动识别、语义关联,提升公开课资源与既有馆藏资源的有机整合能力。开发集慕课教学、知识查询、课程考试、在线互动、远程培训、远程示教、学习成效评估等于一体的应用系统,为医药人才的培养、进修、提高提供学科服务。

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物理空间和功能载体,亦需纳入智慧感知系统,包括对光照、温度、湿度、烟雾、声音等进行监测,同时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带领使用者走进中医药。

4 结语

综上,本文对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内容、架构及发展进行了调研,并对其功能需求、内容需求、服务需求、平台管理、智慧馆员等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讨论,为建立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提供参考。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古籍与文献信息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提高中医药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1]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EB/OL].(2019-10-26)[2021-09-10].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26/content_5445336.htm.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2016-02-22)[2021-09-10].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03-03)[2022-02-10].http://www.gov.cn/zheng ce/content/2022-03/29/content_5682255.htm.

[4] 谭春辉,周一夫.近十年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态势[J].图书馆论坛,2022,42(1):69-79.

[5] 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32(7):8-10.

[6] 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6):22-28.

[7] 韩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2012,32(5):48-50,54.

[8] 马然.馆员驾驭智慧图书馆的研究[J].情报探索,2012(9):109-111.

[9] 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10] 柯平.关于智慧图书馆基本理论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30(4):3-13.

[11] 孟银涛.泛在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

[12] 秦殿启,张玉玮.智慧图书馆文化图式[J].图书馆论坛,2022,42(1):80-90.

[13] 刘建平,刘宇桐.“智能+”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情报科学,2020,38(11):33-38.

[14] 陈定权,王孟卓.我国图书馆RFID的十年实践探索(2006-2016)[J].图书馆论坛,2016,36(10):16-24.

[15] 袁青,陈星辰,钱晶,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资金分配问题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7):102-108.

[16] 秦雪平.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以世界数字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3(1):69-7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CM Smart Digital Library

ZHANG Chu-chu1, LI Hai-yan1, DONG Yan1, LI Bin1, LIU Si-hong1, LI Bing2, ZHANG Wei-na1*

(1.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orting and mining of the essence of TCM classical medical books and serve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CM, the national TCM smart digital library was built by making full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cloud services and other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is article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found that there we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TCM smart digital library, such as insufficient content of resources and weak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reference opinions for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content requirements, service requirements, platform management, and smart librarians.

smart digital libraries; ancient TCM books; resource construction; platform management; survey

张楚楚,李海燕,董燕,等.国家中医药智慧数字图书馆建设调研情况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2, 46(4):32-37.

G250.7

A

2095-5707(2022)04-0032-06

10.3969/j.issn.2095-5707.2022.04.006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ZZ150301、ZZ150323)

张楚楚,E-mail: zcctcm@163.com

通讯作者:张伟娜,E-mail: zhangwn@mail.cintcm.ac.cn

(2021-10-26)

(2021-11-18;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古籍中医药专家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致谢审稿专家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我是古籍修复师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