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2022-08-23 07:47贺守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利培精神分裂症阴性

贺守涛

(福州市长乐区精神病医院精一科,福建 福州 350208)

现阶段,全球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居高不下(3.8‰~8.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患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为6.55‰左右[1-2]。当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病人数为1 700万左右,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且该数字与实际患病人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实际患病人数数量可能更加庞大。由于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缺乏全面的认识,部分患者与其家属甚至存在羞耻感,使得大量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并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日益严重,长此以往,使得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退[3]。若患者得不到系统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其逻辑思维能力衰退,对未来生活缺乏规划,与家庭成员关系淡漠,丧失个人兴趣,自我封闭,不主动参加机体活动,使得其工作与职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精神衰退或者精神残疾,部分患者可出现自伤、自杀或者伤人等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精神分裂症并非单纯的精神疾病,该病在影响人们精神及行为状态的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的生活品质与生命质量受到影响,造成其寿命缩短与死亡风险升高。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改善病情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氨磺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及奥氮平等,在精神分裂症治疗方面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及用药安全性,通过与利培酮用药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照研究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进行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纳入样本量均为60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为(39.56±3.29)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13±0.21)年,受教育程度如下:初中及以下26例,中专或者高中19例,大专8例,本科级及以上7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为18~69岁,平均年龄为(38.79±3.24)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10±0.23)年,受教育程度如下:初中及以下27例,中专或者高中20例,大专7例,本科级及以上6例。对比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②病情与“国际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③所选患者均无精神病家族史。④均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⑤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评分不低于60分。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②有自残、自杀或者伤人倾向或者冲动攻击行为者。③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重度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严重躯体病变者。④合并艾滋病、梅毒、结核病、肝炎等感染性疾病者。⑤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者。⑥合并极度兴奋躁动、意识障碍或者脑器质性病变(活动性癫痫发作、脑外伤、帕金森病)者。⑦参与本次研究前1个月接受过经颅磁刺激治疗、电休克治疗以及长期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者。⑧参与本次研究同时参与其他试验或者研究者。⑨合并重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终止标准:①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并导致研究或试验终止者。②治疗后4周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者。③监护人要求转院或者暂停治疗者。④用药配合度或者积极性差,影响临床评价用药效果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生产厂家: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30,规格:1 mg×60 s)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1毫克/次,每日用药2次,用药1周后增加用药剂量至2~4 mg/d,每日用药2次,用药2周增加用药剂量至4~6 mg/d,2次/日,连续用药6个月。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氨磺必利(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80,规格:0.2 g×20片)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400 mg/d,每日用药1次,可逐渐减少用药剂量至100 mg/d,阴性症状占优势者调整用药剂量为50~300 mg/d,如果每日剂量超过400 mg/d,应分两次服用,最高剂量800 mg/d,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反应情况维持用药剂量或者调整用药剂量,连续用药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不可换用药物或者合并其他抗精神疾病药物进行治疗,不得联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或者心境稳定剂。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参考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改善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临床控制:PAN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减分率>75%);显著进步:PAN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50≤减分率<75%);进步:PAN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30≤减分率<50%);无效:PAN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或者PANSS评分增加(减分率<30%)。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PANSS评分 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采用李克特(Likert)7级评分法,评分范围为1~7分,分值越高则表明临床症状越严重。

1.3.3 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 参考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量表,认知功能项目包括连线、持续操作、社会认知、推理与问题解决、语言学习、视觉学习、空间广度、数字序列、语义流畅、符号编码等,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效果越理想。

1.3.4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评估指标共计7项,分别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各项目计分为0~3分,分值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

1.3.5 统计两组患者用药后口干、腹泻、恶心、呕吐及便秘发生情况 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口干例数+腹泻例数+恶心、呕吐例数+便秘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软件处理并分析所得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PANSS评分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1、3、6个月两组阳性症状与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s)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s)

2.3 认知功能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分,±s)

表3 两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分,±s)

2.4 对比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对比(分,±s)

表4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对比(分,±s)

2.5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系列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应激反应等存在关联,在临床上可分为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其中,阳性症状为异常的感知觉体验及行为,如妄想、幻觉等,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亢进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重要诱因。与阳性症状相比,阴性症状更容易被忽视,主要以精神功能减退或缺失为主要表现,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1受体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重要诱因。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于2005年将阴性症状归纳为5点,即言语贫乏、社交退缩、情感迟钝、快感缺乏及意志减退,以快感缺乏与意志减退最为常见,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程度各异的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病情频繁波动,患者可多次往返医院接受治疗,若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导致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对患者预后可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3]。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可发挥一定的作用[4]。

利培酮属于苯丙异噁唑衍生物,其活性成分为具有独特性质的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与多巴胺D2受体及5-HT2受体亲和力较高。利培酮还可以较高亲和力与α2-肾上腺素受体及H1-组胺能受体结合。作为强有力的D2拮抗剂,利培酮能够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改善,但是容易引发运动功能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对用药安全性可造成影响。

作为苯甲酰胺衍生物,氨磺必利属于临床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药理作用独特,能够与中枢多巴胺D2/D3受体选择性结合并发挥作用[5]。该药物具有双重DA受体阻断机制:高剂量用药可使突触后膜D2/D3受体得到阻断,避免过多DA与后膜受体结合,能够对体内多巴胺浓度发挥调节作用,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促进阳性症状缓解[4];低剂量用药即可选择性影响突触前额叶多巴胺受体,进而可对突触前多巴胺受体合成及释放发挥抑制作用,最终可使得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得到增加,从而能够使患者阴性症状等得到缓解[6]。而且此药物与人体内D1及D5等亚型亲和力较低,患者用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能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7]。现阶段,氨磺必利已成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成人海马神经缺陷可能会对新生神经元认知工程造成干扰,氨磺必利可对神经产生影响,上述分子机制可能为氨磺必利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基础[3,8]。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组阳性症状与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认知功能测验为临床检测执行功能的常用测验方法,能够使额叶功能获得反映,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对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均可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氨磺必利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利培酮可促进与皮质下结构相联系的额叶皮质NE及DA释放,同时还能够对5-HT1A发挥部分激动作用,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9]。利培酮与氨磺必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研究期间未有患者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表明两种药物用药安全性均较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好,但是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能与氨磺必利能够优先阻断边缘系统而非阻断纹状D2/D3受体等存在关联[10-11]。低剂量应用氨磺必利可发挥部分阻断作用并导致负反馈机制中断,促进前额叶皮质中DA释放,故而阴性症状改善效果更加明显[12]。熊震等[13]研究中,采用利培酮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后失眠多梦、头痛头晕、心跳加速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67%,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可见氨磺必利用药安全性较利培酮高,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予以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尤其针对以阴性症状占优势的患者效果更佳,该药物不但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同时还具有安全可靠等特点,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此次研究因存在研究时间短、研究样本量少以及研究内容涉及多项指标等特点,故而使得研究存在一定的分散性,部分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不完善及不全面等问题,使得研究价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充分验证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未来有必要深入研究,如采取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等方式,以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猜你喜欢
利培精神分裂症阴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糖脂代谢、肝功能及心功能影响分析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三阴性乳腺癌分类治疗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