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醒脑”针法结合平衡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

2022-08-16 12:28洪海斌许国山王志鹏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醒脑椎动脉针法

洪海斌,许国山,王志鹏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中医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造成血管狭窄、折曲而导致脑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1],临床症状为头晕、头痛,常伴有耳鸣等症状,颈部旋转会引起症状加重。青少年的发病率高达10 %,而中青年是高发人群,占总发病人群的80 %左右,其中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三倍[2]。目前,西医常使用具有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及改善脑血供功效的药物来治疗,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则采用针灸、拔罐、整脊手法等外治方法,获得较好的疗效,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于2016年8月~2020年9月间,笔者分别应用“小醒脑”针法、“小醒脑”针法结合平衡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20年9月我院骨伤科门诊与针灸理疗科门诊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评定。①猝倒病史,并伴有颈性眩晕、视力模糊、耳鸣、恶心、呕吐,颈椎侧弯或后伸时症状加重;②旋颈试验阳性,颈部运动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检查显示节段性失稳或钩椎关节变尖;④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排除在外。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21岁~52岁;②符合以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③愿意接受并配合针刺治疗、随访。

1.4 排除标准

①耳源性、眼源性眩晕的患者;②存在颅脑病变如小脑病变等;③高血压患者,血压异常增高且不稳定;④妇女妊娠期;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原发性疾病;⑦不按要求填写评估量表、配合检查或治疗;⑧治疗区皮肤破损、溃疡者;⑨精神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应用石学敏院士“小醒脑”针法[4]治疗。取印堂、上星、百会、双侧内关、患侧三阴交。常规穴位消毒后,先取印堂穴,以1.5寸针灸针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得气后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选3寸毫针由上星穴透百会穴,得气后行捻转手法1 min,转速120次~160次/min;接下来取双侧内关直刺0.5寸~1寸,得气后应用双手同时向身体中线方转单向捻转的手法,施手法1 min;最后取患侧三阴交,以1.5寸毫针刺入,得气后进行提插手法,使局部肌肉抽动3次以上。每隔5 min行针1次,留针20 min,每日1次。

2.2 观察组

应用“小醒脑”针法结合平衡针治疗。在石学敏院士“小醒脑”针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王文远教授[5]平衡针中的颈痛穴。颈痛穴位于手背部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屈曲在其前方的凹陷处,常规穴位消毒后,平行于第四、五掌骨间刺入3寸针灸针,直至基底部,局部出现酸、麻、胀感,针感向环、小指传导效果更好。症状轻时取单侧,严重时取双侧。

2.3 注意事项

①为避免患者出现晕针等不适,治疗体位均采用俯卧位。②使用的器具均为汉医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均未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疗程为2周,随访半年。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首次针刺治疗后、治疗2周后、半年后随访,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6]进行评分。该量表主要从眩晕(16分)、颈肩痛(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五方面来评估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对患者工作生活心理的影响程度。评分越低,临床症状越严重,颈椎功能越差;评分越高,临床症状越轻,颈椎功能越好。

3.2 疗效标准

治疗2周后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评定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首次针刺治疗后、治疗2周后及半年后随访的症状与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首次针刺治疗后、治疗2周后及半年后随访的症状与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分)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为80.00 %。通过秩和检验,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23,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典型病例

马××,女,46岁,手工劳动者,2019年11月初诊。主诉:头晕3个月余,加重1 d。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因长时间低头做手工,开始出现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视物模糊,体位改变时明显,特别在颈部旋转、躺床、起床时,经口服氯唑沙宗片、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但反复发作。1 d前劳作后症状加重,有恶心感。既往无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美尼尔综合征等病史。症见:头晕,有恶心感,不敢转动颈部及躺床,面色稍苍白,舌淡,苔薄腻,脉滑缓。诊断:眩晕(气血不足、痰阻清窍)。治疗:治疗前《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8分,应用“小醒脑”针法结合平衡针治疗,15 min头晕改善,无恶心感,可以平躺,《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20分;2周后无头晕,无恶心呕吐,体位改变时无不适,生活起居正常,《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28分。随访半年头晕未再发作,《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28分。

5 讨 论

5.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慢性劳损及退行性病变,机械压迫、颈椎失稳及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刺激导致血管痉挛是主要病因,机械压迫是本病的直接因素,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被刺激是本病的病理基础,颈椎失稳易刺激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缺血[8~9]而致眩晕发作。笔者在本研究中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以下3方面:①长期伏案学习工作或枕头过高等造成颈曲变直,甚则反弓,椎动脉张力随着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而增大,椎动脉反应性的痉挛收缩,以致脑供血不足;②长期的姿势不良或颈部受寒,颈部出现局部肌肉组织痉挛,拮抗失衡,导致椎体侧方或旋转错位,造成椎动脉迂曲痉挛,血流减慢以致脑供血明显减少;③颈椎钩椎关节变尖等增生性病变或颈椎间盘侧方突出,直接压迫椎动脉造成局部狭窄,或激惹椎动脉造成椎动脉短阵性的挛缩,血流有效通过减少或血流速度减慢,终致脑供血不足。

5.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临床方面,椎动脉型颈椎病首发临床症状常以眩晕或突然昏倒为主,故常将其纳入“眩晕”等范畴[10]。中医学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是风、火、痰、瘀扰乱、闭阻清窍或精血不足,清窍失于濡养。杨建萍等[11]认为,本病病位在清窍,虚实夹杂,多由气血不足,痰浊瘀血阻滞脑络,清窍失养致髓海不宁引发。笔者研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现代社会生活学习节奏不断加快,加班熬夜,耗气伤血,久之导致气血亏损,肾精虚耗,清窍失养;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嗜酒、好肥甘易生痰浊,痰浊阻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加上久坐、伏案工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痰浊瘀血闭阻清窍。

5.3 治疗机理

针灸疗法因其具有活血、补虚、滋肝等作用,故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12]。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进行针刺治疗可调节神经体液功能,促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可以缓解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13]。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研究结果证实,治疗2周后、半年后随访进行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小醒脑”针法是石学敏院士针对“中风”所创的独特疗法,具有开窍启闭、益气养血、改善元神之府功能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通过直接扩张血管来增加血液的供应,且能重建神经网络;同时通过针刺来调整血液流变学及血管活性物质,间接改善能量的代谢[14]。随着研究的深入,诸多学者将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特别是“小醒脑”针法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平衡针是王文远教授所创,是传统中医理论精华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从中医理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视角出发,通过心来调控脏腑功能以达“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孙忠人等[15]研究发现,针刺颈痛穴可以诱发吗啡受体类、类吗啡样物质释放,减轻水肿和激化反应的出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面,“小醒脑”针法及平衡针各有优势,两者结合,协同发挥更大效用,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小醒脑”针法联合平衡针进行,能够获得更好的即时疗效,首次行针刺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稳定且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2周后、半年后随访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以上两种治疗方案均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眩晕、头痛等症状。应用“小醒脑”针法结合平衡针治疗,比单纯应用“小醒脑”针法更具优越性:即时疗效好,远期临床疗效更稳定,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猜你喜欢
醒脑椎动脉针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苦瓜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