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昌教授之夹脊温针灸疗法

2022-08-16 04:52饶子龙刘柏霖罗志强徐涵斌指导宋南昌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夹脊进针

饶子龙,刘柏霖,罗志强,何 勇,徐涵斌,指导:宋南昌

(1.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3;2.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6;3.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江西 泰和 343700)

宋南昌教授是江西省首届十大“国医名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全国知名针灸大师魏稼教授。宋老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应用夹脊温针灸疗法治疗痛症有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求诊者络绎不绝。笔者通过整理其相关文献和跟师学习,将宋老对于夹脊温针灸疗法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1 充分准备,建立信任

宋老强调,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不可轻视。与患者积极沟通,告知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不仅有助于取得患者充分信任,也可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以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如孙思邈《千金药方·大医精诚》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医者必须全神贯注,感受患者反应以及指下针刺得气,保障安全及疗效;患者也要注意保持正确体位,调整呼吸,使身体放松,情绪稳定。对于诊室的要求需做到以下几点:①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环境整洁;②温度适中,安静平和,保护隐私;③布局得当,操作便利,安全舒适。术前充分的准备,使医患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保障了操作安全,同时有助于增进疗效。因此,重视术前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夹脊温针灸疗法

2.1 夹脊穴的历史沿革

从古到今,夹脊穴的争议就持续不断,各个医家对于夹脊穴的定位、数量甚至归经都有不同的认识。研究人员[1]统计得出夹脊穴定位的大概范围有:旁开0.3寸、旁开0.5寸、旁开0.5寸~1寸、旁开1寸、旁开1.5寸等。如葛洪:“夹背脊大骨完中去脊各一寸”,《后汉书·华佗别传》中言:“相去一寸或五分”。《内经》“夹脊”概念的逐渐固化,为后世形成特定腧穴奠定了基础。现代多种教材多采用承淡安教授的《中国针灸学》[2]中的观点,即从第一胸椎下至第五腰椎下止,去脊中各旁开五分。张琳瑛等[3]归纳不同夹脊穴数量的观点有:34穴(T1~L2、L1~L5)、40穴(C5~C7、T1~L2、L1~L5)、48穴(C1~C7、T1~L2、L1~L5)56穴(C1~C7、T1~L2、L1~L5、S1~S4)等,此外亦有60穴等观点。现在夹脊穴被普遍认同为经外奇穴,但是近年来对其归经或是与其相关经脉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伏冲之脉、伏膂之脉之间的联系也进行了深刻的探究。

2.2 夹脊温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

历来众多医家对夹脊穴的定位有颇多争议,应当归因于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争议的大概范围内针刺皆能取效。陈日新[4]指出长期以来对腧穴固定而明确的定位同时“反应点”又多有变化,导致不断有所谓“新穴”产生。这或许是夹脊穴争议的主要原因。汪德瑾[5]提出背俞功能带,认为夹脊穴应为督脉两旁与膀胱经之间的两条宽各为一寸半的带区。崔承斌[6]以阿是取穴法探讨了夹脊穴和背俞穴之间的推衍关系。贾红玲[7]考究文献提出以华佗夹脊穴取背俞穴的观点。刘力源[8]提出夹脊穴归经的可能性,体现了夹脊穴与周围的经脉的密切联系。现在诸多学者认识到夹脊穴的动态性和广泛性,值得进一步讨论和临床应用。宋老认为,要全面且综合地看待夹脊穴,将其视作反应点集中的穴区,对其认识不应该停留在固定化的阶段,应从动态的、敏化态的角度去解读历年来争议不断的夹脊穴。正如《黄帝内经》云:“……则欲得而验之”,即按诊腧穴处多有压痛、叩痛或筋结等现象,说明此处经脉气血运行受阻,病邪随之而生。所以腧穴的定位是因人、因时而异,而非固定不变。宋老认为,夹脊穴紧贴督脉两侧,其功效与督脉有相通之处,主要可资助、疏通督脉气血,调整阳气。而督脉为全身阳脉的总汇,督率周身之阳气,人体各部位阳气的变化与督脉阳气变化有关,督脉阳气的通达与充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保证。以此为依据,采用夹脊穴针刺再加灸法,相辅相成,更可温经通络、振奋阳气,从而调节脏腑功能,内邪祛除,外邪难入。同时,宋老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从C1~S4两边均能取用夹脊穴,共计56穴。

2.3 夹脊温针灸疗法的操作

宋老在大约离后正中线1寸处进针,采用徐捻轻压进针法,使用斜刺,针刺时针尖与皮肤呈75°角向椎板方向斜刺1寸~2寸,使上、下肢有放射性麻木感为度[9]。留针后施以捻转行针手法,此时医者指下能感受到沉紧、涩滞感即为得气。然后将自制灸盒放置其上,在灸盒内放入4段~6段燃着的艾条(见图1),周围裹以毛巾保温(见图2),持续近40 min,其间多次询问患者感觉并仔细观察患者皮肤,必要时调整灸盒位置及高度,以防烫伤,待艾条燃尽,移除灸盒。此时患者灸后气血通畅、阳气振奋,可根据不同情况适量加用电针,往往效如桴鼓。

图1 图2

徐捻轻压进针法[10]为宋老继承宗瑞麟教授之经验,经过宋老数十年的临床运用,此针法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并趋近成熟。刺法:刺手形似鹤首(拇指与其余并拢的四指相对),拇指与食指捏紧针柄,针体如衔在鹤喙之中,手指不可触及针体以防污染。刺入时将拇、食指向下轻压柔和捻转刺入,此过程要求以捻为主,以捻带压,一捻即进。徐捻轻压针法的操作要领为“稳、轻、直、匀、小”,具有轻、浅、慢、小的进针特点。看似刺激强度小,但是通过留针过程中多次行针,徐捻轻压进针法得气感并不弱于一般的强刺激进针手法,同时因其刺激缓和,加之进针时与患者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往往使患者不甚疼痛,具有安全快捷、患者耐受程度高的特点。而且徐捻轻压进针法进针柔和,多次行针运气,对慢性虚损性疾病有着功同补法的作用。

2.4 夹脊温针灸疗法的临床运用

基于对夹脊穴独特的认识,宋老的夹脊温针灸疗法对夹脊穴的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大大区别于传统的针法。宋老主张在稍远的部位用长针向椎板斜刺,类似于透经透穴的作用机制,不仅贯穿了反应点密集的穴区,还沟通了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脉,将夹脊穴的治疗效果扩充包含了诸条经脉的作用,补充了夹脊穴应用的理论依据。因此,可以将夹脊穴的治疗作用概括为:温经散寒、舒经通络、活血止痛以及通过沟通诸经而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现代研究[11]表明,针刺夹脊穴通过脊神经调节、镇痛和针灸免疫调节等作用机制,对人体多种疾病具有治疗的效果。宋老认为,现代医学的神经解剖可尝试用于分析夹脊穴与脏腑功能的相关性。

研究[12]表明,夹脊穴广泛应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宋老在临床工作中治疗最多的是伤科疾患或神经科的病患,选穴主要以经络辨证为主,辅以神经解剖定位。以《灵枢·邪客》篇“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为指导方针。根据邪气恶血停留的部位,在肺(T3)、肝(T9)、脾(T11)、肾(L2)附近找穴。对于以上肢部的症状表现为主或伴风邪致病者,需要取C2~T2旁的夹脊;对于下肢部的病痛,则多从腰、骶部夹脊穴上进行检查治疗;对大腿内侧疼痛牵及下腹部时,尚要在T11、T12旁检查治疗;对于以胸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在T9、T10的肝胆区域或T5的心区多可发现夹脊穴的压痛、结节。宋老素来强调痛不远温,故夹脊温针灸疗法强调灸法的温通作用,以及进针法中也注重类似于补法的功效。因此,宋老将此疗法应用于慢性虚损性及虚寒性疾患为多,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脊髓损伤、慢性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等等。

3 典型病例

向×,男,59岁。就诊日期:2019年9月19日。主诉:“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及手指麻木2 a余,加重5 d。”患者2 a前因长期使用电脑,工作姿势不正,随后出现颈项部疼痛,右上肢及手指麻木,于当地卫生所进行推拿等保守治疗,症状间断发生,4 d前因突然低头,致使原有症状加重、持续不减。刻下:颈项部疼痛明显并沿右上肢放射,右手麻木,且臂下垂时麻木症状加重,平放时症状轻,纳眠差,二便可,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涩。查体:前屈后仰活动受限,右侧椎间孔挤压试验(+)、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部椎旁肌肉僵硬,颈部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状筋结。X线正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X线斜位片示:右侧C4/C5、C5/C6椎间孔变窄。中医诊断:项痹;证型: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治则:理气活血,舒筋活络。治法:取C1~C5旁夹脊穴共计10穴,采用夹脊温针灸疗法,再选取大杼、曲池、臂臑、合谷,按常规针刺,留针及艾灸40 min,期间多次捻转行气,适度调整灸盒位置。每天1次,每5次为1疗程,结束1个疗程后休息2 d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3次后患者明显感觉疼痛及手部麻木感减轻,颈部活动度趋于正常,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4 结 语

夹脊穴虽属经外奇穴,与相关经络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不可小觑,宋南昌教授临床很重视华佗夹脊这条“线路”的应用,他在几十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反复验证、总结,提出了夹脊温针灸疗法。这一疗法多次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在省内基层医院推广使用,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针灸疗法。宋老认为,夹脊温针灸治疗要有充足的治疗时间和灸量,热量的不断渗透、向机体深部透达,可使皮肤出现潮热、汗出现象,气血得以流通,寒气得以排出。但不同的患者,由于病情、年龄、体质等差异,给予的灸量及时间应有所不同。对体型瘦小的患者针刺时应注意深度,不可过深进入到椎管内。该疗法类似透刺的原理使针刺治疗的覆盖范围广,治疗效果佳。独特的进针和行针手法加上针刺、温灸相互配合,针对虚寒性、虚损性疾病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夹脊进针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温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运动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针灸疗法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针灸疗法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