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正 蒋小娟 张 云
(1.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安徽合肥 230601)(2.合肥市习友小学 安徽合肥 230601)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素养、课程实施六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指南和方向,明晰了方法和评价标准。当下不少中小学已经开始尝试开设劳动教育课,课表中是体现了,可现实中如何实施还存在着很多困难,“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多承担了劳动课程的老师难以落实,很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难于指导。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自2021年9月起,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劳动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1233”劳动课程实施策略,即以“教学做”合一为课程指导思想,以“两课时”连上保障课程实施,以“三基地”建设做好场地保障,构建“总分总三段”课堂模式,从课程的实施思想、课程的课时编排、课程的基地保障、课堂的实施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对劳动课程的落地具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是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一种教育活动,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根据其教育服务的对象年龄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重点,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为目标,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为育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十大类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依据,在不同学段设置侧重点不同的任务,构建实践为主的课程结构。本次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的基本原则中提出要“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强调要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要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之一。他提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是劳动教育最为有效的一种实践策略。陶先生提出在“劳力上劳心”,提出“社会即学校”,指出要把学生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回到当下,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劳动课程正应该如陶先生所言,将核心素养聚焦成学生的应知应会,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践行“教学做”合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等15类课程,其中特别指出在1—9年级要设立劳动课程,明确劳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任务群中的项目情况单节排课或2课时连排。
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在开设劳动课时,按照平均每周不低于1课时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了改革尝试,实行单双周制,将一、二年级的劳动课和体育特色课程轮滑课、三至六年级的劳动课和信息技术课统筹进行安排,实行两周一次,每次两节连堂,从时间上充分保障学生的操作实践的时间。
(一)优先编排劳动课
学期初排课时,教务处优先编排各班劳动课表,将36个自然班的劳动课程合理分布到周一~周五上午的第3~4节和下午的第5~6节。
(二)合理分配单双周
我们根据学段教学内容的差异,将一、二、三学段穿插整合,同一天同一个时段尽量安排不同学段的课程,而且兼顾单双周分配。由于轮滑课属于校外引进的特色课程,教师双周授课,因此一、二年级的劳动课均安排在单周进行;为了避免冲突,三、四年级劳动课均安排在双周,五、六年级是“锦实农场”的劳动主力,分1、3、5班单周,2、4、6班双周开展活动。
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各类场所场地来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城市学校可利用校园一角建设“校园农场”,农村学校可利用学校附近的耕地建设劳动基地。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习得劳动的技能,经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乐趣,收获劳动成果,特意开辟建设了“锦实农场”“锦工教室”和“锦食厨房”三个专用劳动基地,来做好劳动课程实施的基地保障。考虑到场地的限制和教学效果,“锦食厨房”和“锦工教室”可同时容纳1个自然班开展活动,“锦实农场”可同时容纳2个自然班开展活动。
(一)锦实农场。作为生产劳动之农业劳动基地,学校将传统农业劳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将播种、松土、浇水、采摘等一系列场景在校园内实现,学生们可在劳动基地认识农作物、体验劳动、开阔视野、形成技能,实现初步体验种植、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
(二)锦工教室。作为生产劳动之工业劳动基地,学校建设包括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工业项目在内的劳动教育创新实践室,配合劳动教育课,增加学生操作练习的实践场所,让学生尝试进行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学习相关技术,进行初步的工业劳动体验。
(三)锦食厨房。学校将餐厅建设为学生生活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孩子们在基地中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每学期学会一两项生活技能,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同时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实践操作,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技能,又提升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课标指出中小学要立足校本实际,设置劳动课程专兼职教师岗位,建立劳动课程教研组,共同开展好劳动课程教学工作。学校自2021年9月开始,在校内设立了劳动教育学科组,定期开展劳动研讨课,探讨劳动课程教育方法,不断总结课程实施经验,提升劳动课程质量,促进劳动课程高质量实施,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逐步确立了“总分总”三段六环式劳动课教学方式(图1)。
图1 “三段六环式”劳动课教学方式
第一段——“总”。总的环节侧重于教和学,教师通过出示“任务清单”明确劳动项目任务,展示“材料工具”明晰劳动任务所需的材料用途和工具用法,运用“讲解说明”清楚劳动项目的操作流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理解上的重点难点,组织“观察比较”明了劳动任务的操作要点,通过“视频学习”熟悉整个劳动项目的全部流程。“总”的环节一般都在普通教室完成即可,也可根据劳动任务类型到劳动基地或劳动专用教室进行。以六年级下册《纸浆画》教学为例,“总”的教学分六个环节完成:(1)揭题后直接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清单为“学会制作纸浆,掌握起稿、勾线、铺设纸浆等的基本步骤,能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精美的纸浆画作品”;(2)引导学生认识“纸、白乳胶、水粉颜料、底板”等材料的性能和“尖头镊子、竹签(牙签)、记号笔”等工具的使用方法;(3)通过讲解说明了解纸浆制作需要“浸泡纸张(需课前提前布置)、控干加胶、构思起稿、纸浆配色、铺设纸浆、整理完成”六个步骤,注意总结提炼方法时要做到精炼简单,以纲目性的方式呈现,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纸浆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解决铺设纸浆时镊子和竹签要配合使用才可以粘得牢固等问题;(5)组织学生观察已经完成的实验结果(课前布置完成),比较用卫生纸、报纸、作业纸等不同的纸浸泡后散开程度的特点,让学生体验纸浸泡后通过搅动变成絮状的过程,在搅动过程中收获纸浆制作的经验;(6)播放展示纸浆制作、纸浆上色、纸浆铺设等微视频,给学生直观、明确、清晰的方法指导,视频教学在劳动课中有着特别重要的示范作用,非常直观、明确,建议劳动课老师在总的环节中要多尝试多使用。
第二段——“分”。这一环节,侧重于“做”,通过“小组合作”开展项目实践,在实践之前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进而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项目的不同,操作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淬炼操作后要组织学生就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问题提出”,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共同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最后再完善、再提升,做到“项目完成”。“分”的环节要根据劳动任务的类型进行场地的选择,如生产劳动之农业生产劳动,可到学校农场中进行,日常生活劳动之烹饪系列劳动可到学校食堂中进行,服务性劳动可在校园中或小区中进行。《纸浆画》“分”的学习实践也分成了六个环节,这一段是劳动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应注意巡视观察,快速发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困难与问题,结合学生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明白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总结劳动经验、掌握劳动技术、培养劳动习惯、形成劳动品质。这一段先要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明确好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分工和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完成劳动任务。在这节课中,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纸浆画的制作,掌握纸浆画的制作步骤,熟练使用制作工具,在实际的操作中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劳动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巩固教与学的内容,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
第三段——“总”。这一环节,侧重于“教学做”合一,这一段是师生总结、评议、迁移学习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梳理提炼”,对整个劳动任务的学习完成过程进行简要回顾,提升对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完成任务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交流”,通过自评、他评、师评三种方式,从劳动作品、劳动技能、劳动态度等方面进行不同维度的“组织评价”活动,对于劳动态度好、劳动作品佳、劳动技能棒的小组或学生进行表扬以起到“榜样激励”的作用,再引导学生在如何将习得的技能应用于生活实际、如何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问题上进行思考,进而“拓展延伸”到课堂之外,最后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指在劳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什么样的“价值精神”,以达到提升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目标。《纸浆画》一课“总”的阶段也分为六个环节。在反思交流环节,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交流,如“教材中展示的彩色纸浆是红色,如果需要其他颜色,可以怎么办?”“铺设色块时有些浅色纸浆会被深色纸浆渗透怎么办?”等,让学生自己提出在操作时遇到的问题,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启发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批判反思方法、掌握改进技术、熟练操作要领;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方法的交流与分析,从理解内化方法到迁移运用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榜样激励环节,要引导学生对照标准自我评价与交流,与同学分享劳动的收获与反思,完成劳动评价。
劳动课作为国家课程,其有效落地和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通过开设劳动教育专题课,开辟“锦实农场”“锦工教室”“锦食厨房”专用劳动基地,设立劳动教研组,开展劳动课题研究,以“教学做”合一为课程指导思想,以“两课时”连上保障课程实施,以“三基地”(锦实农场、锦工教室、锦食厨房)建设做好场地保障,构建“总分总三段”课堂模式,初步形成的“1233”劳动课程实施策略,希望能为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帮助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