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枝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广东 海丰 516400)
下肢水肿是下肢创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未及时减轻水肿,还会对下肢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造成影响,可能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1]。成功完成下肢创伤手术后,术后未及时消退或减轻水肿症状,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进而延长住院时间,需探究可快速、便捷减轻患者下肢创伤术后水肿的有效方案,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2]。徒手淋巴水肿引流技术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是经激活淋巴系统,促进废物及组织液吸收,实现有效改善水肿症状并促进肢体恢复的目的[3]。“五联”预康复策略是通过采取术前康复措施,提升患者功能储备,预防术后并发症[4]。基于此,本文以海丰县澎湃纪念医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骨科住院下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实行徒手淋巴水肿引流技术联合“五联”预康复策略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骨科住院下肢创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对,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85岁,经影像学检查与下肢骨折诊断标准相符,愿意加入本研究,能配合操作;(2)下肢创伤术后水肿,无其它并发伤,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3)术后切口不影响手法引流者[5];(4)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伴有淋巴回流障碍,凝血功能异常者;(2)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不能配合完成操作者;(3)手术切口影响手法引流者[6];(4)研究过程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者;(5)出现精神异常或颅脑损伤者。基础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1.2.1 对照组采取徒手淋巴水肿引流技术 根据淋巴系统的解剖特点,从肢体的近端开始按压,以便为远端待疏散的致水肿液体“腾出空间”,即患者仰卧位,护士站在患者的侧面,沿着淋巴回流的路径和方向,先至锁骨上锁骨下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深部腹腔淋巴、腹股沟淋巴结再至腘窝淋巴结进行轻柔按压3~5min,其顺序为先清空淋巴结淋巴液,再进行徒手淋巴引流,主要以“固定打圈”“泵送法”“铲形法”进行引流,技术操作要求速度1次/s,每个区域重复5~7次。操作者用全掌最大面积贴附于皮肤,手法以静止圆、推压、抓握为主,动作轻柔,有规律,力度以推动皮肤而不出现皱褶为标准,用力方向与淋巴流动方向始终一致。引流大腿部位时在大腿腹侧和外侧交替做“固定打圈”法和“泵送按压”法,向腹股沟淋巴结方向按压;在膝关节部位时,髌骨周围做“泵送按压”法,膝关节中央区和腓骨头下区域做“固定打圈”法;在小腿部位时,用一只手在腓肠肌上做“铲形法”按压,另一只手在胫前肌上做“泵送法”按压;在足部时,在踝关节的下方,以及沿着跟腱做“固定打圈”法,同样在踝关节的上方背侧区域、足背、足趾进行“固定打圈法”,1次1小时,1天1次。
1.2.2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合“五联”预康复策略 (1)严密的术前教育。经“知-信-行”管理,可让患者进一步下肢创伤的临床表现,从而以良好心态面对治疗,并经健康教育内容改善患者自身行为。①开展下肢创伤群体相关知识讲座:为患者讲解疾病发病原因、治疗目的、检查安排及临床配合的要点。②为患者发放《下肢创伤患者预后康复策略方案》便于患者阅读,于术前做好针对性记录。患者可经“知-信-行”管理获取疾病知识,坚定恢复健康的信念,充分融合疾病和日常生活行为,最终实现系统化的自我管理,提升患者临床配合度,改善术后水肿症状。(2)实行积极的心理支持。给予心理支持的意义在于平复患者负面情绪,其目的是引导患者完成康复计划,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护理流程,并与患者加强交流,引导患者在发病期间得到获益感,指导放松训练,有效平复患者抑郁情绪,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康复知识,有效改善患者功能状态。若患者伴有严重抑郁症状,可由心理医生给予心理咨询,经呼吸训练和视觉想象的放松训练减轻患者抑郁情绪。(3)临床指导。术前依据治疗标准,实行激素地塞米松、脱水剂甘露醇等相应治疗,与医生配合,经多科室、多学科模式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临床需求得到良好满足,从而维持最佳的机体状态,减轻水肿症状。
1.3.1 骨科下肢创伤术后各阶段水肿程度评估 收集实施两种不同消肿康复方法在骨科下肢创伤术后1天、2天、4天、7天、2周、3周、4周不同水肿程度的例数,评估水肿发生率。使用一致的肿胀评定标准:Ⅰ度:患肢皮肤较正常皮肤紧张且皮纹存在,Ⅱ度:患肢皮肤较正常皮肤紧张,且皮纹消失,皮温稍高,但无张力性水疱,Ⅲ度:患肢皮肤紧绷发亮,皮纹消失,皮温明显增高,且出现张力性水疱。
1.3.2 骨科下肢创伤术后各阶段患侧下肢周径评估 收集两种实施不同消肿康复护理方法在骨科下肢创伤术后1天、2天、4天、7天、2周、3周、4周患侧下肢周径(cm)。
1.3.3 治疗效果评估 显效:经治疗后明显恢复临床症状;有效:经治疗后基本恢复临床治疗;无效:经治疗后治疗效果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例数×100.00%。
1.3.4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7]于术后4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相关项目包括心理功能、健康状况及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命力、情感职能、身体健康及生理职能,各维度分值范围均为0~80分,高评分则表示生活质量更优。
对照组术后各阶段水肿程度组间比较,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术后1天、2天、4天、7天、2周、3周、4周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各阶段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科下肢创伤术后各阶段水肿程度比较 [n(%)]
两组患者术后1天患侧下肢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2天、4天、7天、2周、3周、4周患侧下肢周径更短,且两组术后各阶段患侧下肢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5,P=0.025<0.05),具体结果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骨科下肢创伤术后各阶段患侧下肢周径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观察组各生活质量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4周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下肢创伤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症状,很多患者可自行消退正常修复反应,但也有部分患者因手术创伤导致的淋巴液汇流困难会引发下肢淋巴水肿,进而加重患者活动范围,且可达到数月或数年的持续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采取有效方案改善患者水肿症状[8]。
现阶段,给予下肢创伤患者康复指导,主要是按照医嘱采用激素地塞米松、脱水剂甘露醇,但临床效果有限,需探究更加的治疗措施[9]。徒手淋巴水肿引流技术在操作过程中,需保持轻柔、舒缓的动作,由于系统及血管系统位于皮下浅层,无需过度消耗力气,仅采用轻度施加压力便可,实行该方法干预不会增加患者不适感,且不会伴有疼痛反应,可减轻手术医生及康复护士的手部疲惫[10]。临床医生应严格依据手术方法操作顺序完成手术治疗,从肢体肿胀组织液流动方向至肢体近端,且治疗后比治疗前的肢体舒适度更优,肢体较为灵活[11]。“五联”预康复策略的护理依据为多学科协作,确保在患者等待时为其提供最优护理方案,提升患者功能状态。“五联”预康复策略相比“三联”预康复方案进行了两项拓展,增加了术前教育和临床指导,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策略方案,在促进下肢创伤术后肢体肿胀恢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良好改善肢体功能及关节功能,加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2-13]。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1天、2天、4天、7天、2周、3周、4周水肿发生率更低患侧下肢周径更短(P<0.05)。可见,徒手淋巴水肿引流技术联合“五联”预康复策略,可改善周径,降低下肢水肿发生率。经分析以上内容,两种干预模式可减轻患者淋巴水肿症状,改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14]。徒手淋巴引流手法可经轻柔、缓慢手法,改善患者下肢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5]。“五联”预康复策略是于术后不同时期给予相应的训练指导,早期主要缓解关节僵硬与肿胀,有效改善局部循环,中期可促进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晚期适当进行负重训练,能够进一步恢复关节功能。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治疗有效率及各生活质量维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徒手淋巴引流治疗方法便于操作,可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在治疗过程中无副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治疗有效率,且操作便捷。徒手淋巴水肿引流技术联合“五联”预康复策略,能够改善患者淋巴循环,加快组织回流速度,有效改善肢体肿胀不适症状,因此,这以上两种方法均为治疗水肿的主要康复手段
综上所述,下肢创伤患者实行徒手淋巴水肿引流技术联合“五联”预康复策略,能够减轻患者水肿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下肢功能,保证生活质量,实践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