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蓉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厦门,361021)
有关研究表明,约有62%的癌症患者会产生癌痛,在癌症临床症状中,癌痛发生率较高,且患者不易耐受[1]。癌痛多因组织损伤而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情感和认知状态,降低生命质量。持续性癌痛可诱发睡眠障碍,加重癌症患者身心压力。为此,应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缓解癌痛。肺癌患者癌痛多因病灶靠近或侵犯胸膜,通常疼痛显著,出现睡眠障碍,进而影响生命质量[2]。规范化流程是为抑制癌痛而规划和执行的护理流程,较之常规护理,规范化护理更强调规范执行和完善操作[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规范护理流程应用于肺癌患者对睡眠质量和癌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2)。观察组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9.85±9.12)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9.86±9.1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的患者;2)有中重度癌痛的患者;3)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4)自主意识良好,沟通能力正常的患者;5)精神正常的患者;6)资料完整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中途转院的患者;2)脑部转移的患者;3)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4)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5)机体残疾,智力障碍的患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入院时宣教,配合常规用药和饮食管理。观察组行规范流程护理:1)团队组建。获取循证依据,结合科室实际规划护理流程。护士长担任负责人,护理人员动态评估病情,能动性执行医嘱。2)癌痛管理。医护协同评估疼痛程度。三阶梯止痛用药模式按阶梯用药。科学调整治疗方案,科学用药。评估用药后癌痛程度。用药后,中度癌痛6 h评估1次,重度癌痛1 h评估1次。皮下给药后等待30 min评价镇痛效果,静脉给药等待15 min予以药效评价,口服给药等待时间为1 h。医护联合监控,完善患者癌痛信息。3)健康宣教。综合资料发放、微信群沟通、健康讲座和口头宣教等方法,实施有效宣教,引导患者科学认知癌痛,配合用药。4)预见性管理。除针对个体问题对症护理外,应防控止痛药用药后便秘症状,在用药期间提升蔬果摄入量,补充维生素,根据病症遵医嘱给予乳果糖溶液。5)随访管理。定期随访宣教,实施全程管理,评估随访期癌痛控制效果,监督规范用药,指导睡眠管理。
1.5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使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疼痛评分,总分0~10分。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对睡眠无影响;中度疼痛为4~6分,影响睡眠,但可忍受;重度疼痛为7~9分,疼痛导致睡眠中醒来或无法入睡;剧痛为10分,无法忍受,必须镇痛处理。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有7个项目,每个项目0~3分,总分0~21分。总评分>7分,存在睡眠障碍。PSQI分数与睡眠质量负相关,即PSQI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3)生命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问卷(QLQ-STO22)评估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该问卷分为9个维度,共计22项,每项0~3分,总分经线性转换,最终总分为0~100分,QLQ-STO22评分与生命质量负相关,即评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差。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QLQ-STO22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QLQ-STO22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QLQ-STO22各项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QLQ-STO22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QLQ-STO22评分比较分)
在肺癌患者中癌痛的发病率较高,通过专业医护手段缓解癌痛对癌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在肺癌治疗阶段,患者的生理疼痛和心理压力易对治疗造成消极影响[4]。生命质量降低不仅影响患者饮食与用药,而且极易降低治疗预期和生存意愿,还可诱发应激反应,加大治疗难度,加重机体负担[5]。
癌痛规范护理以三阶梯模式为用药要求,科学管理用药,动态监控癌痛,及时完善方案,促进治疗配合,缓解患者不适[6]。睡眠是机体休养生息的重要方式,是机体高效运转的客观需求,癌痛影响身心健康,引起睡眠障碍,影响生理状态[7]。在规范护理流程中,个性化护理与针对性护理通过规范模式落实,干预成效较高[8]。
本研究中,规划护理流程实施后,观察组NR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NRS评分越低表示癌痛缓解越显著,干预前后NRS评分变化说明2组癌痛皆得到控制,NRS降幅较大的观察组癌痛控制较好。PSQI显示睡眠质量情况经过评分分析,可知观察组可较快入睡,日间功能表现较好,对助眠药物依赖度较低,睡眠障碍表现较轻,睡眠时长和质量数据更符合预期,总体PSQI评分较高。QLQ-STO22分析显示,观察组生命质量较高,进食状态、疼痛表现、外观和身心状态等表现较好,说明观察组较对照组生存体验更好。
综上所述,在肺癌临床护理中执行规范护理流程可有效提升癌痛护理成效,改善肺癌病例生存状态与睡眠质量,缓解癌痛症状,优化生命质量,促进肺癌稳定治疗,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