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模式对心血管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8-11 11:03陈默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6期

陈默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蚌埠,233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外科手术仍是有效治疗手段,心血管外科手术虽然普遍来说创伤都比较小、患者恢复地都比较快,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存在较大的风险等[1]。而且随着治疗的深入人们也慢慢地发现通过常规的护理模式,患者术后的心理状况以及睡眠质量等均受到了手术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寻找更为有效的护理模式尤为重要。全面护理模式在对患者病情护理的同时也会将患者治疗的环境、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纳入到护理当中[2]。本研究选取心血管手术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全面护理模式在心血管手术患者中的作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心血管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1.23±6.46)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98±1.22)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1例、Ⅳ级29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0.89±5.42)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13±1.41)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2例、Ⅳ级2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出现胸闷气短、血压下降、心率失调等典型临床症状表现者;2)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腔内有液性暗区出现者;3)X线片显示心影出现不同程度扩大且外周波动情况减弱者;4)术前免疫五项、凝血四项、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均显示不存在心血管手术禁忌证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血管疾病者;2)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全程参与或配合本研究者;3)合并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4)纳入研究前2周内有降脂药物服用史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向患者阐明心血管疾病发生原因以及目前临床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情况,术前告知注意事项,术后进行不定期随访等。

1.4.2 观察组进行全面护理模式 主要包括:1)在患者入院治疗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生活习惯等,叮嘱患者家属帮助患者纠正抽烟、酗酒、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另外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传教育,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手术的方法和目的、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等,可以采取游戏、演示文稿、图片、视频等方式以提高患者的学习积极性[3]。2)术中帮助患者保持适宜体位,避免因患者肢体受压或其他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出现;保持患者身体的稳定,术中避免出现身体移动,以防止患者出现不必要的损伤。3)加强病房管理,每天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对病房内设备进行严格消毒登记;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4)需要心血管手术的患者,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与患者保持沟通交流,减轻患者紧张的情绪,让其能够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同时要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加患者战胜病情的信心,同时也提高患者对相关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4]。5)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防止伤口出血、静脉血栓、堵塞器移位等情况出现,如有异常立即报告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另外术后可以在病房内播放舒缓、放松的音乐,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还能提高其睡眠质量[5]。6)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生活不同方面进行准确评估,及时优化调整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在患者出院后要定期进行随访,加强对患者出院后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回答患者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患者在身体不适时立即联系医护人员或入院[6]。

1.5 观察指标 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个月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其中每项采用5级评分制,无症状1分,症状极轻2分,中度3分,中重度4分,重度5分[7]。2)对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的睡眠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睡眠质量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得分范围为0~21分,其中所得分值越大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不好[8]。3)护理1个月后问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该组调查总人数×100.00%。4)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并发症及伤口出血、尿潴留、拔管综合征等非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CL-90各心理状况因子评分相比于护理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后PSQI评分比较 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等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后PSQI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全面护理模式的总满意度为90.00%(45/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模式的总满意度55.56%(2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例(%)]

2.4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并发症及伤口出血、尿潴留、拔管综合征等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心血管手术治疗可以在短期内有效缓解患者心血管堵塞程度,但目前仍无法通过手术方式完全治愈心血管疾病,再加上手术本身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影响到患者治疗和预后效果[9]。另外,心血管手术需要在一定影像学的辅助下进行,如果患者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则可能会对其睡眠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术后手术导致的伤口出血、尿潴留、疼痛等并发症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情况,从而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不良影响[10-11]。随着医疗水平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全面护理模式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面护理基于已有的护理模式,将护理服务工作更加细化,加强了对影响患者恢复的危险因素的关注。有报道称,采取全面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效果十分明显[12-13]。

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全面护理模式对心血管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面护理模式在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能够及时发现并尽可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另外,通过向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可以消除或减少患者的不安和焦虑,从而促进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情况的改善[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面护理模式给予患者的是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了对影响患者健康的危险因素的关注,因此有助于避免术后常见危险因素的出现,降低了非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通过仪器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出现的心脏不适,对于降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明显效果[15]。由于全面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改善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因此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出现了大幅度提高,对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模式对于心血管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可以作为临床上心血管手术患者护理的一种有效方式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