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350001)
人体有多项基本生理需求,其中睡眠较为重要,睡眠良好,可恢复精力,缓解疲劳。对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来说,在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是睡眠障碍,患者可表现为浅眠、入睡困难、容易醒等。睡眠障碍可加重患者焦虑不安情绪,降低其免疫力,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睡眠障碍对于患者来说,还会影响其内分泌功能,导致其出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并发症。对于出现睡眠障碍的ICU患者来说,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所以十分必要。对于术后患者来说,针对性护理能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其术后康复[1-5]。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合并睡眠障碍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ICU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合并睡眠障碍的ICU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8.51±4.15)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86岁,平均年龄(68.07±3.6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完成各项本职工作,在护理过程中应严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充分掌握其体征变化情况,确保其所处环境整洁卫生,做好铺床、消毒等基础护理工作,解答其提出的疑问,疏导其不良情绪。
1.2.2 观察组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 1)心理疏导护理。对于ICU患者来说,症状复杂,在治疗过程中,较易出现不良情绪,包括焦虑不安、紧张等,治疗依从性不高,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其真实想法,针对性为其提供心理疏导,提高其治疗配合程度,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2)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于ICU患者来说,多数未能充分认知其所患疾病,护理人员应为其进行详细讲解,告知其正确看待疾病的临床意义,宣教注意事项以及护理要点,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3)环境护理。ICU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使用的医疗器械较多,容易产生噪声,会对其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一点进行相应控制,减少噪声,确保患者睡眠效果理想。4)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严遵医嘱并做好药物方面的指导工作,避免出现患者用药错误等不良情况,告知其用药方法和按时用药的必要性。5)睡眠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睡眠时间,通过按摩其足底涌泉穴以及太阳穴等方法对其气血进行调理,从而有效抑制其神经兴奋,适当减少午睡和患者家属的探望时间,避免对患者睡眠造成影响。6)营养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及计划,保证其进食清淡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因进食过多而加重心脏负担。7)除了以上护理措施,还需要调整患者的病床床头高度,提升患者的睡眠舒适度,临睡前用温水泡脚,播放轻音乐,保持安静。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睡眠姿势,避免使用过厚的棉被,可以使用耳穴埋籽等中医护理方法来提高其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将调查结果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得分为90分以上;满意,得分75~89分;不满意75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2)观察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有7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0~3分,总分21分,分数越低睡眠质量越好,反之亦然[6-8]。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比对照组更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睡眠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体精神状况以及健康,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于ICU患者来说,60%容易出现失眠表现,由于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容易产生严重睡眠障碍。相关文献报道,对于ICU患者来说,存在较多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因为其身体不舒适。患者本身病情危重,受到疾病影响,需要采取被迫卧位,还有监护仪、呼吸机以及各种管道的使用,加上约束带的使用,均会导致其产生心理压力以及紧张情绪等,进而影响其睡眠质量。另外,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将多种导管插入后,需要术后为其提供咳痰、叩背等护理干预,由此而导致疼痛加剧,也会影响其术后睡眠[9-12]。由于ICU环境特殊,对患者来说较为陌生,可能会感到紧张;另外,由于没有陪护人员,亲人不在身边,患者因没有安全感,易出现焦虑,从而对其睡眠造成影响。ICU内噪声较为明显,主要来源于电话铃声、监测仪报警声、医护人员说话、呼吸机声音等,对于探病人员来说,若较大声说话也会刺激患者听觉并导致其出现睡眠障碍。ICU是用于抢救患者以及监护其病情的场所,属于一种特殊环境,其室内照明光线充足,且夜间也不能关灯,对患者视觉刺激较多,会导致其出现睡眠障碍。此外,若患者对手术存在疑虑,术后病情反复发作,或者其有恶性肿瘤,加之信息传递的缺乏,会使其存在抑郁不安等情绪。房间中可能存在令人难闻的气味,加上经济压力以及家庭压力的增加,或者隔壁患者抢救以及死亡,均会加大患者的不良情绪,导致其过于担忧自己病情,从而睡不着觉,出现睡眠障碍。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频繁为患者开展治疗以及护理,也会干扰其休息,导致其睡眠质量变差。针对以上情况,应开展相关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妥善安置管道,减少患者不舒适因素,提高其舒适度。对于患者来说,入睡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疼痛,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疼痛在术后不能避免,鼓励患者在面对疼痛时积极乐观,将抑制疼痛的化学感受效应相应增加,利用松弛疗法,有效减轻疼痛。同时,也可以通过听音乐、有节奏按摩、深呼吸等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感觉,对于不能耐受的患者来说,应立即上报给临床医生并为其提供对症处理,例如使用镇痛药物。护理人员应将ICU温湿度等环境合理调整,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尽量在白天进行医疗及护理[13-1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ICU患者因为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可导致睡眠障碍发生。开展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