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明 潘鑫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北安,164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难以控制的精神障碍,其发病与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紊乱有关。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早期多伴有睡眠障碍[1]。睡眠占据人类每天1/3时间,睡眠质量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当发生睡眠障碍时,可能引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易爆易怒情绪等,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甚至引发多种疾病[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师主要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诉判断其是否存在睡眠障碍,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精神问题,其语言描述的准确性难以判断,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容易耽误病情,影响疾病治疗[3]。为进一步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其睡眠主观知觉,本研究选取我院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3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观察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黑龙江省第三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向社会募集健康人4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39.53±5.87)岁;学历初中8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19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0.11±6.40)岁;学历初中10例、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2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观察组纳入标准:1)符合《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2)年龄25~65岁,学历小学以上的患者;3)精神状态经治疗后稳定,无暴力攻击性行为的患者;4)所有患者和家属均认同此次研究,并且签署了同意书的患者。对照组纳入标准:1)无神经或精神疾病的患者;2)年龄25~65岁,小学以上学历的患者;3)无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观察组排除标准:1)严重依赖精神药物的患者;2)精神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的患者;3)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4)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的患者。对照组排除标准:1)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的患者;2)不能配合完成调查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2组均采用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监测前1 d的19:30—20:00先进入睡眠监测室适应睡眠环境,于第2天的20:00至次日6:00进入监测室进行睡眠监测。
1.4.1 睡眠分期、睡眠参数及多导睡眠仪监测 以美国睡眠医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leep Medicine,AASM)制定的分期标准进行睡眠分期,分为清醒期(W期)、非快动眼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S)及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S),又将NREMS分为N1、N2、N3三期。睡眠参数选择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REMS、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微觉醒次数等[4]。多导睡眠检测仪[凯迪泰(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凯迪泰SW-SM2000C]以国际10/20电极安装系统标准安装脑电电极。
1.4.2 主观睡眠评估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主观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7个因子,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1 2组研究对象多导睡眠仪监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SE、SWS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研究对象多导睡眠仪监测相关指标比较
2.2 2组研究对象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效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研究对象PSQI评分比较分)
2.3 观察组患者主-客观睡眠指标比较 观察组主观SL高于客观,主观TST低于客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主-客观睡眠指标比较
睡眠障碍不仅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初期,还常发生于疾病复发时期,对患者的精神症状和不良行为造成影响。相关研究显示,长期的入睡困难、夜间觉醒等均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难度,甚至引起患者情绪、认知等障碍[5-6]。当前有很多研究证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这些患者存在着意识思维以及情绪方面的障碍,体现在其疾病发作时显得尤为严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症状的发生可能与大脑内多巴胺地质分泌改变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会对患者的辨别功能和睡眠主观知觉造成影响。阴性症状明显的患者具体表现为夸大自身睡眠质量[7]。另有研究证实,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睡眠障碍的不良情况,严重者出现不眠症。这些患者在平日里非常容易出现暴怒以及冲动行为,且上述症状还会反过来加重原有症状,如果长久受到睡眠障碍的影响,会对其疾病治疗效果造成干扰,不利于稳定其自身病情。如果情况严重,还会令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8-9]。
边云等[10]分析了稳定状态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状态主观知觉情况,其选取117例稳定状态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自我报告以及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中的SE、SL、TST。主观以及客观SE、TST、SL配对应用t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一致性检验完成统计学分析。主观以及客观睡眠差异有关因素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该学者指出,稳定状态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夸张描述自身睡眠质量。医务人员应当有效评估该疾病患者主观以及客观睡眠情况,这一点重点体现在阴性症状明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之中。杜春红和何丽娟[11]分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睡眠主观知觉情况,其选取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例健康人员为研究样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PSQI评价2组的主观睡眠情况,后使用PSG测定2组的睡眠详情。结果表明,和健康人员比较,身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慢波睡眠减少,睡眠质量低下,其对于自身睡眠有着不正确的主观知觉。文晏和黄雪萍[12]分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主观知觉,其选取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4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PSQI对2组受试者的主观睡眠情况加以分析,同时应用PSG监测2组受试者睡眠情况。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相比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这些患者于睡眠状态下,可能存在着主观知觉错误。李志佳等[13]选取60例稳定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另外选取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应用PSQI对患者的主观睡眠情况加以分析,观察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应用PSG测定客观睡眠情况。结果表明,稳定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相比,睡眠质量明显更低。这些患者慢波睡眠量减少,且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针对于自己本身的睡眠存在着不正确、主观知觉的情况,其更多的是经常抱怨睡眠障碍严重程度情况。而本研究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导睡眠监测发现,其SE、SWS低于对照组,提示其存在睡眠效率降低、慢波睡眠减少症状。SWS是指NREM中的Ⅲ期及Ⅳ期,其减少与患者的阴性症状、脑室体积增加、认知功能等有关,与前额叶脑代谢减弱也相关。
综上所述,与健康人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效率低,慢波睡眠减少,大部分存在睡眠障碍问题,但其自身存在睡眠主观知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