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青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莆田,351100)
手术作为外科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使用相应医疗器械对患者身体患病部位进行切除、缝合等治疗的一种操作,旨在医治或诊断疾病,以维持机体健康[1]。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治疗,有一定风险,其独有的特性使患者常濒临生死边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除了依赖于手术医师合理、精准的操作技术,亦离不开护理人员的有效配合,故合理高效的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十分重要[2]。常规护理模式强调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护理服务,而忽略了患者自身的护理需求,护理质量不高且易引起护理纠纷,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以及提升的护理质量的要求[3]。大量临床研究与实践经验显示,人性化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价值[4]。为此,本文采取临床分组对比试验的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2.27±14.31)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2.85±14.2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具有手术治疗适应证,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3)首发外科手术疾病的患者;4)年龄25~70岁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原发性睡眠障碍的患者;2)合并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或代谢疾病;3)由于身体营养状况等原因难以接受手术的患者;4)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5];5)有药物成瘾、酗酒史的患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于术前12 h禁食,术前4 h禁饮,胃肠道手术者指导其于术前1~3 d进食流质饮食,禁食禁饮时间与一般手术者一致;做好患者术前肠道、呼吸道、皮肤以及其他准备,并静脉补充电解质与能量,做好手术注意事项常规指导,为其提供常规日常生活护理。术后结合患者麻醉方式合理安置卧位,加强其病情与手术切口情况变化的监测,及时展开对应处理,维持其生理功能稳定以及呼吸道顺畅,做好患者引流管固定、通畅、无菌、观察与拔管护理等。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人性化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含:1)成立护理小组。选出临床护理经验较为丰富的人员组成人性化护理小组,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以及过往护理经验,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2)术前护理:a.做好环境优化,在手术室走廊内可粘贴相应健康教育图文,以减少患者紧张的情绪,使其感受到温暖。b.展开术前讨论,对病情与手术方案做全面考虑。基于患者受教育程度,使用合适方式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和解说工作,向家属进行必要信息沟通,并签署手术同意书,以获得其理解与配合。同时针对患者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特征展开对应心理干预。c.做好术前一般准备,并进行床上大小便等适应手术与术后变化的指导与锻炼,并遵循医嘱进行营养不良、高血压、糖尿病等对症治疗,以使患者机体达到耐受手术标准。3)术中护理:将手术室温度、湿度控制在合适范围,提前备好毛毯、温暖液体等物品,防止患者出现生理性的生命体征波动;患者入手术室后,使用温和的态度为其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前,指导患者取手术体位时,询问其感受,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避免压疮或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术后及时为患者擦拭沾染的液体和血迹,帮助其整理好衣衫,并将其护送至病房。4)术后护理:a.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告知其手术结果,注意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控制探视人数,尽量将护理操作集中在白天,为其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此外,为患者实施睡眠指导,结合其病情合理调整止痛泵用量,并通过聊天、听轻音乐、观看娱乐视频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疼痛;结合患者情况指导其尽早开展床上被动活动,并逐渐进行床边活动、床下活动,以促进机体各功能恢复;指导患者家属熟悉其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协助其遵医嘱正确用药。b.患者清醒后可指导其少量饮水,结合其病情恢复进程制定相应饮食计划,由少量流食开始并逐步恢复至半流质、常规饮食,保持饮食的适度热量以及充足蛋白质与丰富维生素,保持均衡饮食。胃切除后患者注意少量多餐,并在少量饮食期间由静脉供给水电解质以及营养。c.严格遵循无菌制度完成手术切口护理以及辅料更换,并注意观察切口情况,防止出血、感染,注意询问患者主诉,结合情况提供相应护理;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并摆放至舒适体位,叮嘱其家属保持适当按摩,帮其擦浴,让其保持良好积极心态以助其睡眠;针对有心血管意外并发症发生风险者,需加强其心脏监测,合理调控输液速度,发现症状则根据具体疾患给予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治疗;针对有胃肠道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等患者,需注意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并监测其尿量,控制液体入量,通过吹口哨、流水声等暗示法促进患者排尿等。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1)观察2组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进行评分,总分0~21分,分值高低与患者睡眠质量优差成反比;2)观察2组患者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该量表评分数值越低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越轻微,反之则越严重;3)观察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内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技术等层面展开满意度调查,总分范围0~40分,分值在30分以上者即为非常满意、分值在20~30分范围者即为满意、分值低于20分者即为不满意[6]。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患者护理后PSQI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QI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后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水平比对照组更低,2组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18%、对照组为7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手术室是为患者实施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治疗需通过开刀的方式达到去除病变组织、移植器官或修复损伤等目的。伴随微创理念与技术的临床应用,其具有的损伤小、出血少以及无疤痕等优势虽改变了患者生理方面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但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对患者形成的应激反应难以避免,因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普遍存在恐惧、担忧等心理,其在阻碍手术顺利开展的同时,亦会影响手术疗效,故选择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配合手术非常重要[7]。
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患者对医疗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治病,而更注重自身治疗期间所享受的护理服务,而护理质量的高低亦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及其预后。人性化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主,为其提供更舒适、更优质、更具针对性的人性护理服务,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增强了其治疗依从性,使其在治疗期间身心均处于最佳状态,可加速其康复进展[8]。此次研究通过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使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情绪得到了良好改善,由此证明,人性化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辅助效果,应用价值较高。人性化护理主要通过术前环境优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等措施,不仅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正确认知,增强了配合度与依从性,还有效改善了患者因环境陌生、认知缺乏等因素产生的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使其在积极心态下展开手术治疗,一定程度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并通过术中环境改善、保暖护理等进一步提升了患者身心舒适度,使其更信任护理人员,形成良好的配合,较大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最后通过术后病情与体征监测、针对性饮食建议与并发症防治护理等措施,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有利病情恢复的治疗环境,其身心均得到良好休养,睡眠质量以及不良情绪也得到了有效改善[9-10]。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患者辅以人性化护理十分必要,可更好地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使其获得理想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