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芳
(甘肃甘南州卓尼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卓尼,747600)
剖宫产是临床上常见的分娩方式,能有效地减少难产的发生。近几年来,随着巨大儿发病率的上升,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剖宫产产妇明显增多。在分娩时无疼痛和安全有保障的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适合难产及产科并发症患者。而剖宫产会干扰患者的生理功能,容易引起压疮、尿道感染、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产后恢复不利。另外,孕产妇在分娩前因害怕手术和分娩结局而产生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这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产后身体的恢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卓尼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5~32岁,平均年龄(26.34±2.67)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6.45±2.65)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2组产妇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1)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产妇,详细介绍住院情况,并对其进行陌生感教育。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产妇个人隐私和人格,对其保密,并取得其信任。一些孕妇由于缺乏外科治疗的临床知识而导致误诊,因此术前易情绪不佳。所以,护士在剖宫产术中要详细讲解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的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提高产妇对剖宫产术的认识,减少恐惧和焦虑。和产妇交流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用专业术语,耐心解答其提出的所有问题。2)分娩过程护理。护士应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4~26 ℃,湿度40%~60%,给产妇营造一个舒适的手术室环境,还应注意手术中非手术区的保暖。为使接触时间最小化,护士应使用正能量语言,握紧产妇的手,通过鼓励来缓解其在手术中的情绪压力。器械护士在传递手术器械时,应注意温情、准确,不得涉及手术相关的话题。产后,护士应根据产妇的心理,及时安排其和新生儿的密切接触。3)术后进行心理护理时,护士应指导产妇在术后6 h内采取去枕仰卧位以避免头痛,并尽早实现母婴接触和母乳喂养,通过听音乐、听故事及冥想等自我放松方式,促进伤口愈合及乳汁分泌,引导产妇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改善术后疼痛。术后为产妇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减少噪声,促使其得到充分休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满意度、母乳喂养率、并发症发生率。2)观察2组产妇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该量表有7个维度,每个维度0~3分,总分21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1 2组产妇满意度、母乳喂养率、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母乳喂养率95.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满意度为80.00%,母乳喂养率为8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2组产妇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常规护理主要是“以治疗为中心”,成功地完成了对产妇的整体护理[3-6]。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和手术室环境,术前给予其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术中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使其能及时准确地配合外科医生完成手术,术后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减轻产妇手术全程的心理负担,既能有效地改善产妇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情绪,又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认识,且有利于产妇产后疼痛的减轻和睡眠质量的改善[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有很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可改善产妇的睡眠质量,促进母乳喂养,提高其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