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浴足方治疗2 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2022-08-11 06:46张劼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药浴麻木组间

张劼

(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南通 226300)

2 型糖尿病是一种不可逆的、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该病早期无任何明显特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严重时可合并各种并发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 型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四肢麻木、酸痛等,甚至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瘫痪,还有可能引发足部溃烂并导致截肢,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球约有4.25 亿糖尿病患者,其中将近一半合并周围神经病变[2]。既往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采用控制血糖、营养神经、镇静止痛等常规方式,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医治疗方式被应用于临床,且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7 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 例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中药浴足方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 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0 例;年龄48~80 岁,平均(56.45±10.84)岁;病程3~4 年,平均(3.49±0.05)年。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2 例;年龄50~83 岁,平均(55.68±11.87)岁;病程2~3 年,平均(2.51±0.0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2017 年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异常,经踝关节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及温度觉检查后,任意2 项检查项目异常;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 型糖尿病;其他神经病变;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资料不全。

1.3 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弥可保)治疗。给予患者甲钴胺片 [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规格:0.5 mg],口服,0.5 mg/次,3 次/d。共治疗2 个月。

观察组采用中药浴足方治疗。组方:黄芪、红花、羌活各50 g,川芎100 g,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获得约400 mL 药液,与3 000 mL40℃温水混合,浸泡患者双足,20 min/次,1 次/d。共治疗2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具体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好转,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变化,甚至加重,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提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参考《现代中医糖尿病学》[3]对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麻木、刺痛、抽筋、乏力)进行评估,各症状最高分值为1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并发症情况越严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评分等计量资料行t 检验,采用()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组间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评分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麻木、刺痛、抽筋、乏力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麻木、刺痛、抽筋、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可知,现阶段,我国约有11.6%的成年人患有2 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损而导致血糖升高,会对各种组织器官造成伤害,如肾、血管、神经、心脏、眼等均可能出现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3-4]。2 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众多,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麻木、蚁走感等,晚期可出现刺痛感及肌力衰退,甚至还会出现肌肉萎缩。

中医降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胜。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则可归为“血痹”“不仁”“麻木”等范畴,其为本虚标实之证,多因消渴日久,伤津耗血,气阴两虚而致气滞血瘀,不能濡养肢体肌肉筋骨而至四肢酸胀、麻木、疼痛[5];或是久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致脉络堵塞,阳气无法达到四肢,最终出现周围神经病变[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麻木、刺痛、抽筋、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往临床多采用甲钴胺片治疗2 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该药是常用的营养神经性药物,长期服用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患者易产生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7],因此应积极探寻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浴足方主要由黄芪、红花、羌活及川芎组成。其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羌活味苦、辛、性温,具有散表寒祛风湿的功效;川芎味辛、性温,归肝经、胆经、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以上四味中药合用,可行气活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繁殖及分裂,减少不良反应,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临床治疗效率[8]。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浴足方治疗2 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的麻木、刺痛、抽筋、乏力等症状,有助于病情恢复,利于临床诊治,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药浴麻木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羊夏季药浴的正确方法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藏医药浴 治疗风湿效果好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绵羊药浴方法及注意事项
浮生一记
手脚麻木看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