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虹,王红英
(商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商河 251600)
便秘是指粪便长时间滞留于肠道内而秘结不通,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硬、大便量少或持续不排便等症状[1]。便秘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能够升高患者的血压与颅内压,易给其脑部组织造成损伤;同时,由于宿便长时间滞留于患者的肠腔内,形成大量毒素,可能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增加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风险,严重干扰了康复进程[2]。因此,亟需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便秘症状,提升康复效果。常规护理工作将遵医嘱用药、病情观察与功能训练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重点,未对便秘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单纯以饮食指导、腹部按摩等方式开展便秘护理,效果多欠理想[3-4]。耳穴压豆是一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其通过刺激耳穴促使气血运行、通经活络、调节脏腑功能,并具有操作简单易行、经济成本低廉等优势。本研究选取2020 年8 月—2021 年7 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98 例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究耳穴压豆联合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98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组别划分,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9 例,女性20 例;年龄40~73岁,平均(53.05±4.20)岁;病程5~62 d,平均(28.50±4.15)d;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40 例,出血性脑卒中9 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7 例,初中17 例,小学25 例。研究组中男性28 例,女性21 例;年龄40~74 岁,平均(53.08±4.18)岁;病程7~65 d,平均(28.48±4.13)d;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41 例,出血性脑卒中8 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8 例,初中17 例,小学24 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上述各项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对本次研究予以批准。
纳入标准:(1)西医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5]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罗马Ⅳ标准[6]中关于便秘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对于“中风”与“大便难”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3)生命体征平稳。(4)所有患者与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或心血管疾病。(2)意识障碍。(3)既往有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或者慢性腹泻、便秘。(4)管饲饮食。(5)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患有恶性肿瘤。(6)患有精神疾病。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1)治疗与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其药物治疗。(2)心理护理:通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给予耐心疏导。同时,向患者介绍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强其康复的信心。(3)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解脑卒中发病、治疗、康复等相关知识,及脑卒中后便秘对疾病康复的不良影响,使其能够积极配合相关诊疗及护理工作。(4)排便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排便环境,例如:环境私密、卫生间配脚凳、安装卫生间扶手、卧床患者尽量取坐位或选择侧卧大腿靠近腹部的体位排便;指导患者规律排便,根据自身节律,每天或隔天在固定时间排便,通常为早起或早餐后。(5)饮食护理:规律饮食,多摄入高纤维素的蔬果,每日饮水量在1 500~2 000 mL,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益生菌。(6)腹部按摩:对患者或其家属开展腹部按摩指导,即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按摩,以腹部有微热感但无疼痛感为宜,按摩时指导患者配合深呼吸,放松时吸气,按压时呼气,20~30 圈/次,2~3 次/d。(7)适当活动:指导卧床患者进行骨盆倾斜、抬腿与低位躯干抬起活动,10 min/次,2 次/d;指导活动受限者进行步行活动,16 m/次,2次/d;指导有活动能力者进行步行活动,30~60 min/次,3~5 次/周。所有患者活动时均以循序渐进且无疲劳感为原则。干预1 个疗程,即10 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耳穴压豆。取穴:主穴取直肠、小肠、大肠、交感、皮质下;风痰瘀阻、风痰入络型配以胃、脾、脑、心穴;阴虚风动、风阳上扰、肝肾亏虚型配以三焦、肾、肝、内分泌穴;气虚络瘀型配以脾、肺、肾、肝穴。每次主穴取3 个,配穴取2~4 个。首先消毒患者耳廓,使用探针探查并定位穴位,之后在对应穴位处贴敷王不留行籽,再以食指与拇指轻压,按压幅度以患者有胀、麻、热、痛且能耐受为度,注意避免过度按压损伤皮肤。每个穴位按压1~2 min,5次/d,隔日调整为另一耳廓进行耳穴压豆,双耳交替实施。若患者因洗漱、多汗等情况导致王不留行籽脱落,应及时更换。干预1 个疗程,即10 d。
(1)根据罗马Ⅳ标准[6]中关于便秘的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显效:干预后患者便质转润,至少2 d 内排便1 次,解便时通畅,腹胀及腹痛等症状消失;有效:便质转润,至少2 d 内排便1 次,解便欠畅,腹胀及腹痛等症状改善;好转:便质先干后软,至少3 d 内排便1 次,解便时欠畅,腹胀及腹痛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便质、排便通畅度及症状表现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总例数×100%。(2)采用Bristol 大便性状分型量表(BSF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便秘症状,量表包括排便频率、粪便性状、费力程度、腹胀、排便不尽、排便时间,每项评分为0~3 分,分值越低说明便秘症状的改善效果越佳。(3)采用中文版便秘状况评估问卷(PAC-QOL)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涉及便秘症状、日常生活、便秘的感觉、满意度方面,共计28 个条目,评分范围为28~140 分,分值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佳。(4)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皮肤瘙痒、红肿、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局部皮肤瘙痒+局部皮肤红肿+腹泻)/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BSFS评分、PAC-QOL 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描述,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 检验;干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χ2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干预总有效率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n(%)]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BSF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SFS 量表中排便频率、粪便性状、费力程度、腹胀、排便不尽、排便时间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干预前,两组的PAC-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PAC-QOL 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PAC-QOL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PAC-QOL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PAC-QOL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1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与对照组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与患者排便习惯、心理状态、生活环境与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8]。脑卒中患者在患病过程中需长时间卧床休养,加之活动量减少降低了食物的摄入量,肠内容物无法刺激肠道蠕动,故易引起便秘[9]。同时,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与抑郁情绪,而不良情绪会影响排便反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便秘的风险。相关调查显示,便秘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40%~60%[10]。脑卒中后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硬、大便量少等症状,多数患者伴有腹胀与腹痛感,给其康复进程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且若排便时用力不当,还会增加血压或颅内压而加重病情。因此,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纠正脑卒中患者的便秘症状,对保障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主要采用饮食调护、心理疏导、腹部按摩及缓泻剂等方法进行干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症状,但整体开展效果仍有欠缺[11]。中医认为,脑卒中后便秘的病理特点主要与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浊气不降有关[12-13]。中风后活动不利,脾胃受损,胃肠蠕动减弱,致使纳运失调,宿粪秘结难下。同时,大便难则大肠传导失司,血行不利、气机不畅、肢体经脉有失气血濡养,易加重中风病情[14]。耳穴压豆是一种基于中医外治理论的护理技术,《类经》记载“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耳乃经络的传导与沟通,与脏腑关系密切,通过刺激耳穴中三焦、小肠穴,可以调节肠道功能,直肠、大肠与交感穴顺气导滞,胃与脾穴通便益气,肺与肾穴促使肠导糟粕,皮质下穴改善血液循环,以上诸穴共同作用具有调节脏腑功能平衡、疏通经络,促进大肠传导的作用[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干预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SFS 量表中的排便频率、粪便性状、费力程度、腹胀、排便不尽、排便时间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通过对耳穴的持续性刺激,可激发机体经气运行,继而调节脏腑与经络,发挥泻下通气的功效。此外,干预后,研究组的PAC-QOL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便秘症状的改善为患者康复提供了有利支持,缓解了其身心负担,进一步保障了生活质量。从安全性来看,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部分患者在耳穴压豆护理期间出现轻微的局部皮肤瘙痒与红肿,休息2 d 后症状消退,说明耳穴压豆的应用安全性尚可。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采用耳穴压豆联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