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 北京教育学院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进程之中,每所学校都面临着挑战与压力,都有通过改进实践寻求发展优化的需求。相对于城市学校,乡村学校的改进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要素“薄”,学校各项办学资源较为匮乏;二是发展结果“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低下。发展要素上的“薄”造成了发展结果上的“弱”,发展结果上的“弱”又制约了发展要素由“薄”变“厚”,甚至变得更“薄”。为此,乡村学校的改进往往面临全方位的困难和阻力,须在系统谋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改革。
一般来说,学校特色包括三个层面,即学校办学整体特色、学校特定工作领域特色、学校特定活动特色。乡村学校改进要立足自身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追求特色发展,以特色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在实践探索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支持乡村教育的特殊政策和特别契机,乘势而上启动并推进学校的变革与发展。北沟美丽乡村教育联盟项目就是在北京市“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推动区域教育公平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政策背景下实施的。其二,在学校特色实践探索的层面上,既可以从全局谋划学校办学整体特色,也可以从学校特定工作领域和特色特定活动特色着手。在北沟美丽乡村教育联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8所联盟学校积极探索“一校一品”,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其三,充分利用乡村学校的特色乡土资源和特色文化传统推进学校改革。8所学校积极推进特色课程群建设,开发了“三色课程体系”,形成了课程建设的“北沟模式”。
办学活力是学校在思想观念、实践探索和外在表现等方面呈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状态,是学校变革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相对于城市学校,乡村学校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资源、教师队伍、学生培育基础和办学成效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短板,很容易陷入办学活力不足的状态。
如何激发乡村学校的办学活力?《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围绕激发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求中小学加快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强化评价导向作用,二是强化校内激励作用,三是强化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四是强调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乡村学校的改进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综合施策,切实激发办学活力。
在学校改进实践中,优化教学方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乡村学校改进要促进学校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特别要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探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北沟美丽乡村教育联盟项目的核心是“亮蓝工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政、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八个学科的子项目,致力于学校学科教学的实践改进,特别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方式。
教师队伍是学校最核心的办学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乡村学校位置偏僻、条件简陋、文化氛围不足,很难吸引优秀教师,而且学校自身培养的优秀师资也容易流失。对乡村学校而言,教师队伍往往是短板和软肋。
从发展的视角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学校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加强教师学习,让教师从各种学习活动中不断吸纳新认知、新经验和新能力等,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二是加强教师研究,让教师在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中不断“内化”外部输入,并以此解决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提炼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最终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北沟美丽乡村教育联盟项目的突出特点是研训融合、研训一体,注重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与学科教学实践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