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玉倩,范雅静,周晓利
(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日照 276800)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常见外科术式,在髋部病变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但髋关节置换术造成的创伤较大,存在术中出血量多、切口长、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长[1]。由于多数髋关节置换患者害怕疼痛不敢下床锻炼,阻碍术后康复锻炼的开展与进行,不仅延迟髋关节功能康复,还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对手术预后尤为不利[2]。因此,加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配合、减少手术创伤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预后中意义重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从促进个体康复角度出发,通过优化围术期护理措施来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3]。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工作程序,以满足患者多重个人照护需求为特征,可提高照护水平。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个案管理模式用于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86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80 岁,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病例资料齐全;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肢体功能运动障碍史;合并感染性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偏瘫、帕金森等疾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 例)和观察组(43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20 例;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15±1.27)年;年龄50~74 岁,平均年龄(62.33±4.08)岁;体重指数19.5~28.6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53±1.57)kg/m2。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18±1.31)年;年龄52~75 岁,平均年龄(63.10±4.75)岁;体重指数19.7~28.5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64±1.55)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遵医嘱提供给患者口头健康教育、环境管理、情绪疏导等,并指导患者术前8 h 禁食、4 h 禁水,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有效处理,输注常规温度液体;术后对患者做好病情观察及下床活动指导工作,嘱咐患者注意饮食,戒烟戒酒。
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个案管理模式。(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①术前访视在常规口头宣教的基础上增加床旁视频讲解与一对一讲解宣教模式,讲解内容突破原有的疾病与手术介绍,加入对快速康复理念的介绍,强调该理念的优势及其对手术开展、术后康复进程的重要影响;在沟通过程中掌握患者情绪变化,并对其实施针对性情感及精神支持;术前6 h 禁食,术前2 h 口服300~500 mL 的10%葡萄糖溶液。②术中所有输注液体均经加温处理,配合加温毯保温干预,控制术中室温为25℃,湿度为55%~65%。③术后予以患者镇痛药物,并进行多模式镇痛管理,持续至术后72 h;术后4 h 饮用少量温水,确认患者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增加饮水量,并逐渐过渡至流食、半流食、普食;术后在患者麻醉尚未消失时,予以患肢向心性按摩,麻醉消失后指导患者行踝泵屈伸运动;术后第1 天增加床上臀肌收缩及髌骨推移运动,10 min/次,3 次/d;术后第3 天增加屈膝屈髋、髋外展运动,10 min/次,3 次/d;术后1 周逐渐增加双足跟滑动、直腿抬高练习等,并适当行负重练习。20 min/次,3 次/d。(2)个案管理模式:患者入院后即建立个案手册与相关数据库,收集整理患者个人资料;以微信或QQ 为个案管理工具,于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绍个案管理方案;术前于护理及治疗尚未开始时,先向患者介绍围术期具体诊疗方案,确保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术后1 d,个案管理人员评估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落实情况,尤其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运用是否合理;出院时添加患者微信,予以其出院指导;出院后以微信对患者进行追踪管理,微信沟通每周1次,了解患者居家康复情况,督促其居家锻炼。
两组均随访至术后3 个月。
(1)术后疼痛程度:于术后6 h、72 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进行评估,共10 分,评分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
(2)机体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感染、关节僵硬。
(4)膝关节功能:于术前、术后3 个月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进行评价,包括疼痛(44分)、关节活动度(5 分)、关节功能(47 分)、关节畸形(4 分)4 个方面,评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越好[5]。
(5)护理满意度:干预完成后,向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量表(CSQ-8),总计8 题,应用Liket4 级评分法(1~4 分),评分范围8~32 分,分为非常满意:24 分以上、满意:17~24 分、一般满意:9~16 分、不满意:≤8分[6]。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6 h,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术后6 h,且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机体恢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机体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术前,两组HHS 各方面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疼痛、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关节畸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分]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分]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a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临床使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等疾病,不仅能纠正关节畸形,还能减轻关节疼痛,重建并维持关节稳定,效果显著[7]。但髋关节置换术属于有创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加之关节置换术后伴有明显的活动限制,下肢活动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进一步增大术后康复难度,不利于手术预后[8]。
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改进围术期护理,可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手术创伤造成的负面影响,促使机体各项功能尽早恢复[9]。个案管理模式较常规护理更为全面,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完整、更具针对性的个体化服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72 h 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HHS 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个案管理模式能加快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徐倩慧等[10]的研究发现,个案管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减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通过多元化健康宣教,可以满足患者认知需求,进而充分配合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改变术前禁食方案,缩短术前禁食时间,不仅能减少禁食与手术造成的能量消耗,还能刺激术后胃肠蠕动,利于术后切口愈合及尽早下床活动。多模式镇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功能锻炼的尽早开展,不仅能减少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加快术后恢复,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康复。个案管理模式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的强有力保障,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个案手册与相关数据库,通过资源共享为患者提供更加符合个人需求的照护方案。围术期加强护理服务执行监督,保障护理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效果。出院后通过微信随访监督,能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健康照护,并能够督促患者坚持锻炼,进而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将个案管理模式、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能够互相补充,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故患者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个案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缓解术后疼痛,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