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科技服务模块化探究

2022-08-10 03:24倩,2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价值链模块化服务业

沈 淦 李 倩,2

(1.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2.武汉大学 大数据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0 引言

科技服务业的主要目标客户是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对技术的持续需求是推动科技服务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向服务的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服务业将超越传统生产,成为竞争的中心,并成为未来主要的价值创造形式。立足科技服务创新是增强区域发展合力、激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能力、塑造引领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科技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全球新产业结构的本质被认为是进入了模块化时代[1],全球服务产业的发展逐步向着“分工→模块化”的路径演变,模块化理论是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在产业价值创新领域逐渐兴起的新的重要课题[2]。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产业价值创新建设的重点研究对象,所以关于服务模块化的研究也趋于流行。模块化理论最初作为一种工艺设计方法出现在工业经济时期,主要应用于钟表、汽车等工业制造产业,之后逐步迁移至服务行业中,在科技服务业中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和发展。服务模块化的思想必将对科技服务生产及发展产生深远影响[3]。

本文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以技术转移服务为例,对科技服务的流程进行解构并划分为一系列相对独立同时相互依存的价值活动集合,对集合中的战略性价值活动单元进行识别和描述;基于战略性价值活动的识别,研究科技服务模块化的策略,研究科技服务模块切分与服务模块标准化的方法与策略。

1 文献综述

1.1 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起源较早,相关理论在西方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相较而言我国科技服务业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水平日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以提供知识和技术为主要服务特征的科技服务业迅猛发展,并且也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关于科技服务业的概念比较复杂,既要体现科技服务手段的专业性又要体现服务对象的科技性。因此对于科技服务业的概念一般可以定义为在区域范围内,为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和科技管理能力,通过最新的科技知识、技术手段与分析方法,为科技技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供智力性的服务并独立核算的所有组织或活动的总和[4]。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服务是现代智力型服务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5]。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研发设计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学技术普及服务等,提升科技服务业对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和对产业发展转型的支持。

1.2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Value Chain)”最早由Porter[6]提出,将企业创造价值的各种作业活动形容成一个链条,例如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生产环境等,这些活动共同构成价值链。其中将核心创造价值的活动称为基本活动,具体包含企业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投入性活动、生产性活动、产出性活动、市场与销售活动和服务活动;将辅助基本活动的活动概括为辅助活动,包含基础设施与支持、人力资源与文化管理、技术的发展、采购等;他指出,价值链理论系统由供应商、企业、渠道和消费者共同构成,是进行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的重要工具。基本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Porter价值链理论模型

价值链分析的步骤如下:首先,确定服务流程的整体性,确定基本的价值链模型,根据企业主要的价值创造内容对整体服务流程进行有效地分解,切分成单独的价值活动单元,以成本控制为基础、获利为目标、设备为前提,把功能独立的价值活动单元配置到各项功能模块中;其次,对重点影响价值变动的战略性活动单元进行描述,分析这些活动如何通过实施模块功能影响价值创造;再次,对价值链中各服务模块进行分析,分析顾客、厂商、中介机构几者的关联程度;最后,充分利用上述分析结果,找出企业竞争优劣势,并对前期价值链的模块加以改进完善,从而使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得到良性的、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

1.3 服务模块化

工业产品生产过程通常会使用尽可能多的标准化零件和工艺来满足大规模的定制需求,从而降低定制成本,减少由定制引起的细节和服务变化。大规模定制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相似性的工作,例如人力、工具、和设计等,正确地使用这些相似性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制造过程的成本和复杂性,这就是模块性的产生。模块之间的不同组合,可以使产品制造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以满足产品需求的个性化,确保外部的多样化,内部的标准化。

模块化本质上就是形成一套半自律的子系统,通过与其他类似的子系统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模块化依靠技术和规则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解构,并按照新的功能和性质重新组合,实现对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

其对价值创造的提升步骤有两步:一是模块切分,按照标准化的规则将复杂的价值链流程分解成能独立的活动单元;二是模块重组,各独立功能的模块单元通过重组形成新的价值链系统以适应新的价值需求。

服务模块化的概念比较复杂和抽象,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概念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在国外,服务模块化不仅包含产品的模块化和“服务”的模块化,也包含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管理资源的模块化和产业的模块化[7]。服务模块化和制造模块化有着显著的区别,服务模块化突破了制造模块化的局限性,是运用模块化思想和方法,将整体服务流程切分形成独立的价值活动单元,构建服务产品和服务流程系统,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向顾客提供服务价值选择权的创新活动[8]。

服务模块化最早出现在服务业领域,逐步在随后的研究运用至服务业和服务性的系统中,并且在企业内部流程中展现出了模块化的倾向。从Sahaym等[9]、夏辉等[10]和杨晨等[11]的服务模块化研究发现,研究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如何将模块化思想嵌入到服务系统的设计里,从而提升运行效率;二是如何将服务模块化理论进行实践,将模块化转换为一种工具,从而展现服务模块化价值创造的路径。

2 价值链理论与科技服务模块化

科技服务模块化是指基于科技服务平台,根据某种规则将科技服务流程分解成若干个单独的价值活动模块,然后通过某种接口将模块进行衔接,从而使不同模块能够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系统。这样便将一个复杂的科技服务流程简化成了几个小模块,降低了价值链的复杂性,也便于更加高效地执行科技需求。

在科技服务业价值链持续的模块化过程中,新增的活动或者流程可以有效融入到产业价值链的变革中。通过不断对科技服务链与相关机构的整合,持续结合和扩展价值链的基本服务和辅助服务,从而使科技服务业价值链的厚度持续加深,科技服务业结构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

进行科技服务模块化设计,需要深入理解科技服务的概念、价值链理论和模块化理论。科技服务模块化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服务模块化,明确服务模块化的设计规则是科技服务模块化的前提,且这两者均与制造业的模块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时,设计价值链模块的理论核心在于保持模块的独立性与耦合性,因此要对服务和科技服务的特性深入了解,从而对科技服务价值链进行模块分解和重组。

2.1 科技服务与价值链的耦合分析

服务的广义概念和科技服务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提供服务创造价值,服务和价值链有着类似的核心思想:即提升服务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的目的是产生价值和提升价值的产生。非物质型生产服务的占比同与物质型生产服务相比,在社会总价值创造中所占的比重日渐提高。

(2)服务可以把产业的研发、设计、销售等活动和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社会分工与协作的提供前提,而活动的分解和重组也是模块化的必要条件,可以有效降低社会成本损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提高服务效率、持续创造价值是服务结果关注的重点,通过有效地记录服务生产质量、效率和价值能力,识别并重复利用这些记录内容来不断优化服务能力。

(4)为了发展和预见服务运营研究中的主要服务驱动因素并实现价值创造,通过基础科学、模型、理论和应用研究来解决面对创新、竞争和服务流程质量的实际问题。

(5)当前基于制造业的价值链已逐渐过渡到基于服务的价值链,服务价值链理论也证明了服务和价值链之中有着某种契合关系,因此服务也可以透过价值链模型来展现[1]。

服务内涵不仅包括行为的服务,还包括知识和需求上的服务、商业和应用上的服务,其本质都是通过供应者和消费者的供需关系创造价值。但这种价值的创造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从价值链理论来说,价值创造过程涉及众多环节和利益主体的沟通与协商。

2.2 嵌入价值链理论的科技服务模块化生成机理

服务业的模块化与制造业的模块化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研究服务模块化的方法与策略时需要先充分了解服务的特性和流程,进行可行性分析。服务模块化可行性分析是展开服务模块化设计研究的前提,也是科技服务模块化可行性的重要内容。

2.2.1 服务流程的模块化

服务流程的模块化是指整体服务流程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和模式,分解成为功能独立的活动单元的过程,通过对规则的重新设计,使功能独立的活动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匹配多元化需求的更加松散耦合系统的流程。

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前提是:各个服务流程之间有明确的依赖关系,流程模块化后各模块间又要符合松散耦合关系,并且模块化分解要在某种共知的界面规则下的进行。服务流程模块化的特点有两点:①服务模块化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对价值链流程进行切分,其次是根据需求进行重组,因此服务模块化的前提是流程的模块化,而且模块化重组会因为需求的多元化而改变;②服务标准化要先于服务模块化出现,而多元化的需求将主导服务模块化的进行[12]。

工业产品生产的模块化来自于流水线标准的生产模式,但是服务没有实体,使得服务业无法和传统制造业一样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切分,只能具体服务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流程的分析找出服务业分解和组合的共性,进而对模块化的运行展开研究。因此,科技服务模块化的基础是分析其具体的服务流程,根据分析结果对科技服务业的模块进行分解和重组。

对于一个综合服务来说,它的服务流程会极其复杂且多元,所以服务的模块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对于科技服务来说,具体科技服务要具体分析,可以根据某个科技服务业务的特殊性来进行模块化,例如科技服务中技术转移服务,就可以技术的流动过程切分成供需匹配模块、技术转化模块、质量控制模块、销售服务模块和转移监测模块。同时,各个模块又必须具备专业的人力资源、场地环境、信息技术等,进而又可以将子模块持续切分成更具体的活动单元。

2.2.2 科技服务模块化的可行性

分析一个服务是否可以被模块化,最重要的就是分析整体服务流程是否可以按照价值链的原理来进行切分,切分后的模块功能和属性是否是松散耦合的。同时还要对重组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模块化后的系统是否比模块化前更有效率。

(1)流程的拆分性与整合性。由于服务活动不存在实体,所以无法和制造业一样存在标准的连接方式。简言之就是工业产品间存在标准的连接规则,而服务与服务之间没有一种标准的连接,各个服务之间是分离的且可以重复的。所以对于一个复杂且综合的服务流程来说,可以对流程中重复出现且易于复制的活动进行组合。服务模块化是根据价值链理论的模型将服务流程进行分解,然后根据需求进行重组的过程,其中心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创业孵化服务可以切分成供需对接模块、入孵筛选模块、孵化入驻模块、孵化评估模块和孵化产出几个功能模块,各个模块功能独立,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孵化方案设计和入孵筛选评定,并根据方案对企业进行孵化管理,出孵和后续管理就是满足后续需求。这些独立的模块共同形成了创业孵化服务,服务模块化和标准化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整体服务效率。

(2)流程的独立性和可拆分性。服务流程的独立性和可拆分性,是服务流程可以模块化的前提,服务业的价值链切分,提升了各活动流程单个模块的价值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得新的价值主体融入价值链中。服务链的全方位发展,使服务业的价值主体呈现网络化特点。价值主体的网络化,让传统流程化的服务系统分散形成新的架构模式,进一步促进了模块化的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的技术发展标准呈上升趋势,在模块化的同时追求标准化,就是为了谋求新的秩序规则和收益增长点,服务的标准化和服务的模块化是相互促进的,模块化的要求是活动单元模块内部的改变对整体或者其他单元模块不会造成影响。而标准化的程度越高,模块化后各个模块越能够独立运作与创新,各个模块之间又可以根据系统规则进行重组。

(3)定制化与标准化的统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固定的服务流程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服务提供者就必须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服务,但是定制服务又有诸多的差异,不可能有一套服务标准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在充分考虑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标准化,是服务模块化研究的重点。

综上,随着服务行业发展,影响服务业模块化的因素众多,现有研究成果均表明服务行业以及科技服务业是可以被模块化的。企业的经营水平提升使其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服务业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进行定制后,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在服务效率上,企业也必须要缩短服务提供时间,这些要求推动着服务业向模块化发展。

2.3 服务业模块化设计的原则

服务模块化的本质就是把完整的服务系统按照规则和标准切分成功能独立且互不影响的半自律子模块,并且不同子模块又可以通过特定的需求重组成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流程。

服务模块标准化的设计要保证模块功能的独立性和关系的耦合性,这是模块化的基本原则[13]。Ethiraj和Levinthal[14]认为模块化运作模式有两个重要的步骤,一是模块的自主切分,二是模块的创新组合,前者展现了模块的独立性,后者体现了模块的耦合性。模块的独立性使得模块的功能可以有效阻隔,各个模块内部可以自行进行功能发挥和价值创造,模块内部自身高效的运作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内部的活动。但是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又必须要所有模块的协同运作,模块与模块之间要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进行信息传递,所以模块间的相互联系就是模块的耦合性。

2.3.1 模块的独立性

服务模块化设计的本质是标准化和组合化的设计,服务系统按照规则和标准分切分为功能独立且互不影响的半自律子模块,组合化是不同子模块通过特定的需求重组成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流程。复杂的系统中,流程一般依据功能和结构进行模块化切分,对流程中具类似功能和结构的活动进行整合便形成了模块,模块切分的标准是统一的,模块以标准单元的形式独立存在,这样复杂的系统就可以简化成几个简单的模块,同时也可以减少其他与功能模块无关的无效劳动,提升系统的运转效率,增强系统的价值创造能力。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及到具体的某个功能,单个模块只具有单一的功能,模块与模块在功能上没有联系,这就是模块的独立性。

2.3.2 模块的耦合性

模块的耦合性是用来衡量模块与模块之间关系的表达,模块耦合性的强弱取决于模块功能的独立性和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和标准性。耦合性的强弱可以用来衡量系统为实现价值创造目标中子模块间相互协作的程度。而模块与模块的耦合性又可以归纳为紧密型耦合和松散型耦合,一般在进行模块化切分时尽可能使子模块松散耦合,这样可以减少模块间相互的影响。

综上,在进行服务模块化的设计时,模块化的前提要保证服务的正常运转,并且在切分成子模块时,遵守的原则就是高内聚低耦合,要让模块保持松散耦合的状态。子模块间只有保持相互影响较小的松散耦合时,系统才能被分割,子模块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越小,当某一模块出现问题时,其他模块出错的机会就会越小,当某个模块需要修改时,其他模块需要修改的概率就会越小。模块间的耦合程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测试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4 价值链中战略性价值活动单元的识别与描述

Porter[6]价值链理论指出,在提供服务的价值链运行流程中,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和优化内部价值链活动和加强外部价值链活动,来维持和赢得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基于此,许多学者对价值链的价值创造流程进行了再次分类,价值链服务流程中主要创造价值的基本活动被重新定义为战略性价值活动。战略性价值活动中的子模块又叫战略性价值活动单元,是主要价值创造活动的活动集合;辅助活动中的子模块是辅助价值活动单元,通过提供技术、设备、人员和环境的企业职能活动,辅助战略性价值活动的活动集合。战略性价值活动单元流程包括:投入性活动单元、生产性活动单元、产出性活动单元、市场与销售活动单元和服务单元。辅助价值活动单元包括:基础设施与支持单元、人力资源与文化管理单元、技术的发展单元和采购单元。

2.5 嵌入价值链理论的科技服务模块化方法

科技服务业流程复杂,模块化设计关注的重点就是模块大小的区分和模块边界的分割,要对科技服务模块的大小与边界展开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对科技服务流程进行离散分析与解构。

首先,要明确和梳理整个科技服务的具体流程;然后,在所有流程中识别出一系列活动原件,对其中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活动原件进行分析、整合和聚类,确定科技服务流程的一系列原件集合;其次,通过专业咨询、实地访谈等形式收集活动间依赖关系的意见;然后分析各活动原件集合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是属于战略性价值活动还是辅助性活动;最后通过分析和获得的意见,设计出科技服务模块化切分的方案,其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科技服务模块化流程

活动原件间的依赖关系是指活动原件与原件间存在的一定的连接关系,这种连接关系体现为不同活动原件中,相同资源的产生和利用情况,总体上可划分成三类:流依赖、适应依赖和共享依赖。本文参考金运婷等[16]的研究成果,根据活动间关联形式的不同,将各活动原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分类成成串行依赖关系、并行独立关系、循环依赖关系和交互依赖关系4种。

2.5.1 科技服务流程分解

因为科技服务流程往往会形成服务网,直接对流程进行切分不仅难以实现且缺乏说服力,所以在进行模块化之前首先要对单个活动单元进行分析,找出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活动原件,自然而然整体的运行流程就会被分解成几个部分。对于影响科技服务活动单元功能的因素主要有:功能、规模、关系、分界点和原件接口等。对科技服务进行模块化设计,首先要根据规则对服务系统进行分解,步骤有:①对科技服务的价值创造目标、效率提升方式的基本分析,对科技服务的流程进行分析;②找出活动原件间具有的相同或类似的功能模块,科技服务系统功能并不都相同,首先要对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原件进行分析和归纳;③分析和归纳相似功能,通过打包或聚类的方式将活动单元归纳到一个模块,提高科技服务模块化的准确程度;④对模块连接接口进行标准化设计;⑤对模块进行分解重组运行测试,分析系统运行流畅的程度,找出最优模式。

服务行业通常可以按照价值链流程分解成投入、生产、产出、市场和服务几个模块,也可以根据业务的特殊性进行模块化分解,比如银行业的存取款业务、外汇业务可划分为资产业务模块,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等可划分为负债业务模块。

2.5.2 科技服务模块边界的划分

科技服务模块化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对模块的边界进行划分,所谓边界划分就是如何通过一定的规则将复杂的价值链服务流程划分成若干个功能独立的活动单元,通过一定规则将功能类似的活动单元聚类成独立的子模块。从而使子模块与子模块可以共同协作发挥出合力的效益,提升科技服务的效率和满足需求的多元化,同时科技服务模块化能够有效增加服务组织的柔性和竞争力。

科技服务模块化中对模块边界的划分,主要的划分原则就是能力要素。将服务流程中功能类似的能力要素划分为一个模块,按照服务模式、价值创造等要素将活动原件进一步划分形成模块簇群。模块边界的划分让各个子模块发挥具体优势,如价值链中投入性活动模块,重点关注创新、设计方面的服务流程;生产性活动模块,重点关注知识产品的设计、方案的制定、系统的搭建等具体服务。模块间分工不同,专业性也不同。当存在个性化的科技服务需求时,模块与模块可以根据标准化的接口,多元化整合成一整条独特的价值链。不同的模块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比其他模块有更强的专业程度和竞争优势,如在市场与销售模块中,可以从选择顾客价值、创造顾客价值、沟通顾客价值的角度进行模块化边界划分[17]。

3 科技服务模块化设计实例

技术转移服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技服务,整体流程较长且复杂,专业性较强,技术转移服务存在着技术的交割,服务流程的特征也有别于其他的科技服务业务。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工艺和方法是无实物、专业和抽象的,但技术与工业产品一样有着生命周期,且技术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各关联技术之间存在依存关系,因此技术转移服务大都存在无法预知的风险[18]。本文以技术转移服务为例,进行科技服务模块化设计。

3.1 技术转移服务模块化的可行性

技术转移服务是一项流程非常复杂且全面的服务。为了简化技术转移服务流程发展,运用分解和重组的方法,将技术转移服务进行模块封装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方向。

(1)技术转移服务价值链中的专业化分工。技术转移服务价值链流程中活动单元的专业化分工形成子模块,每个子模块执行特定的子功能,并且所有模块以一种标准化的规则进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整体,执行新的功能。根据模块化理论的要求,首先可以将技术转移服务过程按照功能进行切分,这是根据三个原则来执行。①管理部门的属性;②执行部门的属性;③功能类似模块的趋同性[19]。技术转移服务的模块化切分按照上述原则,可以按照管理部门属性把技术转移服务切分成技术需求方、技术供给方和中介方。从执行部门的属性,可以切分为科研人员、高校和教育部。各子模块之间按照功能相互联系,具体模块负责专业的模块工作,各个模块专业地行使着各自的职能,提高了服务效率。

(2)技术转移服务价值链中的各个活动相互协作。技术转移服务承担不同价值创造活动的多个模块,例如高校、政府和市场中介机构。高校和政府在整个系统中的角色是架构师和担保人,而不是实际的流程模块或活动单元。高校根据研究机构的当前状况制定自己的研究与技术转移和评估政策;教师通过研究或技术开发创新新的技术;高校的技术转移部门提供管理、分析、评估、整合、社会技术转移、投资和融资、促进或改进现有技术、提供商业服务;企业利用获取的新型技术生产和销售产品,降低投资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减轻高科技人才引进的工资负担。

这意味着在技术转移服务产业中,有多部门负责服务流程,并且所有部门都可以共同协作以确保服务流程的完整性并满足价值链的需求。按技术转移服务价值链专业划分的模块越清晰,各部门间协作的作用就越大。所以,技术转移服务的模块化,使得各个技术转移服务的子模块可以相互协作,并确保技术转移服务价值链的完整性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3.2 技术转移服务的业务流程

按照技术转移服务价值链服务流程,将流程以先后顺序的特点进行梳理。

(1)转移前阶段,重点解决技术资源的来源问题,并且为后期供需关系的匹配和技术转移工作奠定基础。科研技术成果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外部引进。既可以通过与某些机构合作,采用先入库再转移再付费的方式,让科研技术资源进入到技术资源数据库,待成功转移后再收取服务费用;又可以是经过专家评审后,以项目采购的形式纳入到技术资源。第二,内部研发。以明确的市场需求为牵引,以解决行业共性需求为主,通过内部自行或与外部机构协同在签署协议的前提下,采用自行或写作的方式,明确科研成果的内容、进度计划以及成果交付时间,最终研发形成成果,纳入到技术资源数据库中。以上两种方式所产生的科研技术共同构成科研技术资源数据库,再通过供求匹配的服务方式,对科研技术的供需关系主体进行系统的匹配。

(2)转移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客户需求,主要基于产业升级和投资机构的需求。技术转移供应商或平台通过独立或协作组成一个联合项目团队。主要形式是促进项目、知识技术转让、技术成果拍卖。供应商在执行技术推广应用和评估上提供专业咨询,以投资、交易或者转让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的转移。

(3)转移后退出阶段,重点是为企业提供连续性的监测服务,持续监测技术运转情况,例如为企业创业服务或技术领域的金融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科技技术咨询、关键技术支撑、创业资金融资等后续服务,实现科技技术成果的转化,机构从投资中获得利润,并从服务中获得收益。

3.3 技术转移服务价值链模块化的设计

根据Porter价值链理论,将服务的活动单元分类为战略性价值活动和辅助活动,结合技术转移服务的特点,将技术转移服务的价值链模块化设计。

3.3.1 战略性价值活动

(1)供需匹配。信息的获取,包括项目的来源,基本上是通过生产和研究的供需匹配来完成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政府和技术转移机构进行项目发布,收集技术需求和举办创业大赛,从而为收集企业的需求和项目的征集提供保障。

(2)质量控制。考虑技术承接企业规模、系统、硬件设施等条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技术转移服务方案,使技术契合于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满足客户需求。

(3)技术转让。依据制定的技术转移系服务方案,包括技术转移计划、系统开发、成果的包装和改造,业务咨询等,对技术进行转移。主要集中在智力成果,服务开发和生产的完成是趋于一致的,其核心在于创新。

(4)销售服务。承担销售和市场营销服务,包括渠道选择、市场选择的决策、市场研究、服务产品以及科学技术成果的定位和定价,这个环节在价值链创造价值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5)技术监测。流程活动主要包括技术转移完成后对转移成果进行持续监控,对转移后成果转化的效果进行检验,跟踪做好售后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维护与客户的良好业务关系。

3.3.2 辅助活动

(1)信息环境管理。信息环境的管理主要包括:日常消耗品、无形资产的采购、办公设备和各种信息资源库维护等。

(2)人力资源管理。涵盖一系列专业人员活动、企业文化等,这些活动与发展速度和公司的需求相对应,人员专业素养的程度,技术转移专家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这是战略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的一部分。

(3)技术发展。指各种类型活动所必需并为发展提供保护的活动,这是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支持活动。

一般而言,所有科技服务均涵盖上述几种科技服务的辅助活动。根据以上技术转移服务的战略性价值活动和辅助活动分析,建立技术转移服务的价值链模块化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技术转移服务的价值链模型

4 结论

服务模块化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的本质是一致的,提升价值创造、提高服务效率。服务与价值链的耦合是科技服务可模块化的前提,复杂的系统中,服务模块化的本质就是把流程复杂的服务系统按照规则和标准切分成功能独立且互不影响的半自律子模块,对价值链流程中活动的功能进行分析,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系统流程切分成几个功能独立的模块的流程,形成的部件就是子模块,子模块以某种标准的形式存在,且子模块间互不影响。各子模块又可以通过某种规则重组,形成全新的服务流程,从而满足多元化需求。价值链流程运转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与优化内部价值链活动和加强外部价值链活动,来赢得和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科技服务业基于价值链的模块化由战略性价值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同时包含政府、中介及平台、辅助资源等,价值链模块化的切分不仅能满足科学技术供需双方的需求,还能协助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和科技服务平台能协调各个模块组织,使各个组织能够共同为科技需求提供服务,保证服务过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本文对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科技服务模块化研究是一项尝试性的研究,为科技服务的模块化提供一种合理的设计思路。以技术转移服务为例,对技术转移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且结合本文的研究实现了该项服务的模块化设计,同理其他的科技服务也可以通过本文提出的设计思路进行合理的模块化设计。科技服务通过特性分析、流程分析、模块化可行性分析,进行模块化切分。对模块的切分需要以价值链流程为前提进行,切分后模块内部专业处理各自模块的工作,独立行使着自己的职能,分工越明确,协作表现出来的作用就越大;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协作,共同保证科技服务价值链过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提升科技服务业价值创造的能力与效率。

猜你喜欢
价值链模块化服务业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