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萍,孙媛媛
(1.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淄博 255000;2.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山东青岛 2664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1]。脑卒中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侧身体瘫痪,形成偏瘫,而偏瘫侧控制肌群肌力可较正常侧减少30%左右,导致患者运动功能下降,无法正常行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研究指出[3],脑卒中患者进行悬吊核心训练,可提升其步行功能,恢复患肢运动能力,增强患者步行能力与平衡感。但该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上肢功能及步行能力,较少关注其姿势控制,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针对性。因此,可考虑将其与其他康复训练方法联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干预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为对象,分析不同姿势站立架训练联合悬吊核心训练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46~67岁,平均(58.95±4.87)岁;病程90~121 d,平均(99.70±5.34)d;疾病类型:脑出血27例,脑梗死31例;偏瘫侧:左侧33例,右侧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32例;年龄47~68岁,平均(59.32±4.58)岁;病程91~122 d,平均(100.42±6.24)d;疾病类型:脑出血24例,脑梗死34例;偏瘫侧:左侧29例,右侧2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经头部CT、MRI确诊为初次脑卒中发病;(2)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具备交流能力;(3)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30分,Brunn strom分期3~5期,站立平衡能力1级(可独自站立20 min)[5];(4)病程4~12周,伴有一侧偏瘫;(5)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研究过程中病情恶化,出现其他脑梗死灶或脑出血灶;(2)合并其他影响行动能力的骨骼、精神、肌肉疾病,如关节炎、帕金森、肌肉萎缩等;(3)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等严重心血管疾病;(4)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肺气肿;(5)前庭功能障碍;(6)7 d内服用中西医镇静药物或肌肉松弛剂;(7)伴有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类疾病。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康复治疗师对所有患者进行统一培训,并给予其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对偏瘫肢体进行运动、物理、针刺等治疗,每天治疗1 h,共治疗4周。
对照组进行悬吊核心训练,具体如下:(1)协助患者仰卧于升降床上,用悬吊带固定双侧下肢踝关节、膝关节下方,将功能肌力训练带通过升降床连接固定于患者双下肢脚踝处,指导患者收紧下腹部并使骨盆后倾,缓慢收臀收腹,收至最大限度时维持5 s,缓慢放松;若患者核心肌群力量不足,康复治疗师可用手法引导其进行收缩。(2)指导患者进行简化版蛙泳动作训练。协助患者俯卧于升降床上,悬吊带固定其胸、腹部,悬吊点远端固定于脚踝处,功能肌力训练带连接双上肢,嘱患者将训练带末端握于手中,降低升降床,使患者离开床面,同时收缩腹肌,用训练带、升降床固定下肢踝关节;训练时,上肢从体侧抗阻内收,双手合于腹部,以肘关节为基准弯曲双臂并前伸于头顶上方,之后打开至体侧,循环进行并配合腹式呼吸,同时下肢以髋关节、膝关节为轴弯曲并向外伸张30°,上肢前伸时下肢伸髋伸膝。(3)协助患者健侧卧于升降床上,悬吊带固定其膝、踝关节,功能肌力训练带通过升降床固定骨盆及下肢远端,训练时收腹松腰,头颈处于屈曲位,使训练带拉伸患侧肢体,指导患者主动上提并后倾骨盆,下肢抗阻屈髋向前迈到身体前方,注意动作应缓慢流畅。以上训练10次/组,10组/d,共训练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不同姿势站立架训练,具体如下:(1)瘫痪侧单腿负重练习。训练前评估患者静态时健侧腿负重比,之后嘱其背向站立架,使胸部正对站立架靠背,双上肢放于站立架扶手上,行单腿负重训练;一侧固定带固定患侧膝关节前方,并在腘窝处放一块小纱布以防止膝关节过伸,嘱患者做健侧下肢屈膝屈髋,并放置于高度合适的木凳上。训练过程中需保持躯干伸直,身体重心由健侧逐渐向患侧转移,康复治疗师实时检查各肌肉收缩情况,判断治疗效果。(2)瘫痪侧弓步站立。嘱患者背向站立架,腰部正对站立平台,胸腹部正对站立架靠背,双上肢放于扶手上,一侧固定带固定健侧膝关节,另一侧固定健侧膝关节与髂前上棘连线,指导患者做患侧腿屈膝屈髋弓步站立,屈曲程度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逐渐增加弯曲角度,以提升腿部肌群肌力,加强对膝关节的控制。(3)双下肢站立。嘱患者背向站立架,腰背部正对站立架,双上肢放于扶手上,一侧固定带固定患侧下肢膝关节前方,并在腘窝处放一块小纱布防止膝关节过伸,另一侧固定髂前上棘连线,健侧下肢无固定站立,指导患者进行左右移动训练,实现重心左右转移。(4)患侧斜板站立。嘱患者背向站立架,腰背部正对站立架站立平台,胸部正对站立架靠背,双上肢放于站立架扶手上,患侧下肢站于可调节高度的斜板上,足跟尽最大限度后移,足尖接触斜板同时减少负重,逐步增加下肢负重,以牵引肌腱。固定带一侧固定膝关节、另一侧固定健侧膝关节与髂前上棘连线,逐渐调高站立架高度,纠正因肌肉紧张引起的足下垂与内翻,进行牵引。以上训练20 min/次,1次/d,持续4周。
(1)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采用BB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平衡情况[6]。该量表包括独立站立、单腿站立、闭眼等14项内容,每项内容评分等级5级,分数0~4分,总分0~56分,分数越低患者平衡能力越差。(2)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分:采用FMA-LE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关节活动情况[7],分值0~34分,分值与下肢关节活动情况成正比。(3)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步速,用醒目的胶带在直线距离为16 m的地面上进行标记,分别为起点、3 m、13 m与终点,记录患者的步行时间(时间精确至0.10 s,重复测量3次,每次行走后休息3 min,取平均值)。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BBS评分、FMA-LE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疾病类型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B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BS评分比较[(±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值 P值观察组(n=58)对照组(n=58)t值P值33.15±3.56 34.36±3.88 1.750 0.083 42.48±3.86 38.61±2.80 6.765 0.000 13.532 6.765 0.000 0.000
干预前,两组的FMA-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FMA-L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MA-LE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MA-LE评分比较[(±s),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值 P值观察组(n=58)对照组(n=58)t值P值20.51±5.15 21.04±3.61 0.642 0.522 31.56±2.56 28.61±1.94 6.994 0.000 13.442 12.383 0.000 0.000
干预前,两组的10 mMW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10 mMWS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速度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10 mMWS比较[(±s),m/min]
表3 两组干预前后10 mMWS比较[(±s),m/min]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值 P值观察组(n=58)对照组(n=58)t值P值32.15±2.45 31.48±2.90 1.344 0.182 55.64±5.51 52.84±5.26 2.800 0.006 29.667 27.083 0.000 0.000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平衡训练与步行训练至关重要[8]。脑卒中后易出现平衡功能障碍,主要是因肌肉力量降低、关节活动受限、对膝关节控制不足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功能。既往研究表明[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悬吊核心训练可增强脑卒中患者腹部、腰部、骨盆周围的肌肉力量,有助于稳定躯干,保证患者具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平衡能力。该干预方案虽可改善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上肢及步行功能,但对患者的姿势控制训练较少,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针对性,因而还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不同姿势站立架站立训练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行针对性的姿势控制训练,解决步行不便问题,增强膝关节控制能力,提升腿部负重,提高重心,抑制下肢张力过高、重心转移等现象,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与稳定性。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悬吊核心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姿势站立架站立训练,其中瘫痪侧单腿负重可改变传统的站立架站立模式,根据双下肢负重情况进行针对性负重站立,减少对健侧肢体的依赖,加强患者腿部负重能力;患侧弓步站立改变了传统站立训练的膝关节固定方式,将患侧下肢分离,利用站立架各构成部分给予患者充分保护,可实现训练的个性化,并保证治疗效果;双下肢站立可提升患者的重心转移能力与平衡能力;患侧斜板站立可缓解患者的三头肌痉挛,降低肌肉张力,缓解关节畸形。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B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胡雅坤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干预前,两组的FMA-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FMA-LE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石叶军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干预前,两组的10 mMW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10 mMWS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速度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周敏亚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不同姿势站立架训练联合悬吊核心训练可增强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提升其对躯干的控制能力,进而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步行能力,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