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侠
(枣庄市台儿庄区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枣庄 277400)
脑梗死是由于大脑供血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从而使神经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运动平衡能力降低等运动障碍和失语、认知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1],对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脑梗死好发于老年群体,我国为该病的高发国家,现有脑梗死患者超过600万,其中超过80%的康复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和)运动功能障碍[2]。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通过调节大脑运动皮质间兴奋性平衡和新陈代谢,对受损神经细胞进行修复,从而重塑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3]。有研究表明[4]:针灸的刺激可经周围感觉神经传至中枢神经,对神经通路中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行调整,增强了中枢神经元的可塑性,使神经功能损伤减轻甚至修复,从而使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恢复。有文献显示[5-6]:针灸联合rTMS用于脑梗死的康复治疗中,可显著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9例,探讨针灸联合低频rTMS对其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神经病学》第6版中脑梗死恢复期的相关诊断标准,经CT、MRI确诊,且年龄≥55岁;均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和)失语、口歪、吞咽障碍等非运动功能障碍,且均为首次发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脑出血或脑外伤导致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障碍者;心、肝、肺、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或精神病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4),观察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58~75岁,平均(64.91±7.35)岁;梗死部位基底节15例,脑干13例,丘脑16例,颞叶11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56~78岁,平均(65.38±7.43)岁;梗死部位基底节14例,脑干12例,丘脑16例,颞叶12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低频rTMS治疗:使用YRD-CCYⅡ型磁场刺激仪[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鄂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11249号]和直径12 cm的“8”字形线圈进行低频rTMS,刺激点为患者健侧大脑半球M1区(第一躯体运动区),线圈平面与刺激点相切。刺激参数:频率1 Hz,强度为运动阈值的80%,20个脉冲/序列,序列间间歇5 s,50个序列/次,1次/d,连续刺激5 d/周。持续治疗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取患者百会、肩髃、三阴交、手三里、外关、合谷、曲池、伏兔、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等穴,语言功能障碍者加廉泉、风池,吞咽障碍者加天柱、治呛、哑门,口歪眼斜者加颊车、迎香、地仓。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0970,规格:0.30 mm×40 mm×100支)进行针刺,先健侧、再患侧,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
(1)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上肢满分66分,下肢满分34分,得分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2)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满分42分,得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Gibico公司。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MA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的FMA上肢、下肢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FMA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FMA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上肢治疗前 治疗后下肢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5)对照组(n=54)t值P值26.85±3.92 27.03±3.96 0.751 0.825 47.65±5.18*39.48±4.73*6.933 0.024 13.63±2.45 13.81±2.50 0.736 0.649 24.52±3.19*18.96±2.84*10.226 0.004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IHSS治疗前 治疗后BI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5)对照组(n=54)t值P值21.37±3.85 21.44±3.76 0.852 0.938 12.49±2.73*16.87±2.98*9.436 0.013 38.41±5.65 39.06±5.71 0.927 0.562 75.68±8.34*64.35±7.67*12.005 0.001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5)对照组(n=54)t值P值15.76±3.52 16.18±3.45 0.746 0.822 7.32±1.59*11.93±2.60*6.584 0.023 173.27±38.91 171.85±38.64 0.948 0.775 28.37±5.12*64.69±8.55*13.274 0.000 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18.93±2.65 19.14±2.73 0.893 0.736 6.75±1.24*12.08±1.99*8.524 0.017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NSE、MBP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SE、MBP水平比较[(±s),μg/L]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SE、MBP水平比较[(±s),μ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SE治疗前 治疗后MB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5)对照组(n=54)t值P值18.90±4.85 18.12±4.97 0.849 0.663 4.18±1.25*8.35±2.05*13.907 0.000 12.78±3.41 12.84±3.46 0.958 0.793 6.29±2.06*9.57±2.74*10.145 0.003
低频rTMS可通过抑制健侧M1区的兴奋性对大脑半球间的平衡起到改善作用,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高频rTMS则可通过增强患侧半球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来改善大脑半球间的平衡,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但是高频rTMS治疗中,会有少数患者出现癫痫,安全性较低频rTMS差。在脑卒中[5]、帕金森[6]、阿尔茨海默病[7]等疾病的治疗中,低频rTMS均有显著疗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王玉琴等[8]的研究显示:低频rTMS刺激健侧M1区对脑梗死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低频rTMS治疗,治疗后患者FMA上肢、下肢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结果与文献[5-8]大体一致,说明低频rTMS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从而使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能力提高。另外,孙瑞等[9]认为:低频rTMS可通过抑制脑卒中患者脑内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低频rTMS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MBP是髓鞘的主要蛋白质,主要作用是保持髓鞘结构稳定;当神经功能受损时,血脑屏障通透性被改变,血清MBP水平升高。NSE是一种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酸性蛋白酶,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大量释放并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使血液中NSE水平上升。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经低频rTMS治疗后,血清MBP、NSE水平均明显下降,说明低频rTMS可能通过调节MBP、NSE水平来修复神经功能。
传统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中风范畴,多因气血运行受阻致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而发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舒经通络为原则。针灸有疏通气血、舒筋活络、滋补肝肾、醒脑开窍之功,有促进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通过刺激患者脑部运动中枢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功能重建,从而促进神经功能逐渐恢复;针灸还能促进脑内血液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元修复。
本次研究中,针刺百会穴可连贯周身经气、舒经通络、开窍醒脑;针刺肩髃、手三里、曲池等穴位可疏经活络、通利关节,改善上肢运动功能;针刺伏兔、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配合三阴交、太冲针灸,可益气补肝肾、通络除痹,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针刺内关可理气安神,合谷可通经活络。诸穴合用,具有补虚泻实、舒经活络、醒脑开窍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BI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戈蕾[10]结论大体一致,说明针灸、低频rTMS二者联合使用,可使治疗作用叠加,促进患者精神功能修复,从而提升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柯红[11]的研究显示:针灸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降低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来促进受损神经修复,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丁亚琴等[12]的研究表明:针灸能通过降低血清中MBP、NSE水平来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血清中的CRP、TNF-α、IL-6、MBP、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针灸具有抑制炎性反应和调节MBP、NSE水平的作用,与文献[11-12]研究结论一致。同时也说明:针灸联合低频rTMS治疗可更好地抑制炎性反应和调节MBP、NSE水平,更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低频rTMS能够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